四、发展战略学科建设的诸问题
(一)发展战略的方法论问题
发展战略的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定性方法是从哲学、社会学、军事科学、经济学中引入,定量方法是从自然科学、计量科学、统计学中引入。发展战略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方法进行组合和应用,同时更多地借鉴了横向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控制科学和信息科学方法。发展战略作为一种高度交叉和渗透的学科,对其他学科方法的吸纳和借鉴当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它也应当有自己的独特方法。这种方法是怎样的?解决这一问题必将推动发展战略自身的发展。
(二)发展战略的一般模型问题
对于国家级的宏观经济战略谈论一般模型也许意义不大,但对县、镇级发展战略的意义则不可低估。中国有2000多县(市),目前一部分已编制了发展战略,一部分正在编制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模型,编制发展战略时耗资大、时间长、效率低,且效果欠佳。如能研制一套县(市)级或乡(镇)级的一般模型(软件),对提高我国县(市)级、乡(镇)级发展战略质量将大有益处,且对提高效率、节省资金、增加可比性等也有好处。除一般模式问题外,还有协调方式、反馈回路、调研程序、成果书写规范等也是使发展战略科学化的重要方面。
(三)发展战略的鉴定标准问题
发展战略的鉴定是从工程技术领域引入的。有了鉴定过程,使发展战略研制向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然而,目前发展战略的鉴定是在无标准的状况下进行的,正如一位从事过多次发展战略鉴定的专家所说:“这种无标准的思辨式鉴定是很模糊,也不令人满意的。”而且这种思辨式的鉴定还为被鉴定者向鉴定者“走后门”提供了方便和场所,也人为地制造了许多矛盾。因此,发展战略的鉴定标准问题就成了发展战略能否真正科学化的又一关键。
(四)发展战略的指标体系问题
发展战略的指标体系,尤其是经济、科技、社会三协调发展战略的指标体系,是一个比经济指标体系更复杂的问题。目前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还未真正解决。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有一个专门研究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班子,曾分别得出了用于计划经济国家和非计划经济国家的两套不能互换的指标体系。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转向了市场经济,但用于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指标体系并不尽如人意。经济指标体系都尚未解决完满,三协调发展战略的指标体系就更待研究了。目前我国制定的县级发展战略不少,但由于相互指标不统一,难以比较、互换,自然评估也就困难而模糊。研制一套科学的发展战略指标体系,对发展战略的科学化将有重大的意义,也已成为发展战略向前发展的急迫课题。
(五)发展战略的分类问题
如前所述,发展战略是从经济领域走向科技、社会领域的,而这门科学的兴起又与决策学同时起步,因此,在分类中出现了一些混杂。目前有的将其划入经济学,有的将其划入决策学。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刊复印资料一般将其归入“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F10分册)”(现在改为“国民经济管理”)类,有时又将其列入“新兴学科(C8)分册”,而武汉大学图书馆又将该类图书列入决策学栏目自然辩证法类。这些混杂给学习、查阅带来了诸多不便,为该学科的发展带来了阻碍。显然,将其划入经济学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的需要了。那么,是将其划入社会学、决策学,还是单列出来呢?
(六)从事发展战略工作的人才培养和使用问题
发展战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中国目前从事战略工作人员的素质现状差距是很大的。为解决这一矛盾,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始招收发展战略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然而,仅靠几个高校及科研单位培养几名研究生还是不够的。因此,大力培养该学科的不同层次人才的任务就十分艰巨。同时,由于发展战略工作是直接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决策者服务,这样的人才通过怎样的途径,如学校直接从高中生中招来培养成本科生、研究生,还是本科毕业了在基层工作一段时期再进一步深造?或从其他理、工学科转移到软科学的发展战略学科中来?等等,还有待研究。
(七)区域经济战略的理论问题
在区域经济战略的实践大步前进、实践成果大量产生的同时,还比较缺乏指导区域经济战略实践的区域经济战略的系统理论,尽管已有一些散见于期刊的零星论述,但还少见这方面的专著,目前的区域经济战略是用宏观经济战略理论和微观经济战略理论来指导完成的。系统地研究区域经济战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填补发展战略理论体系的这一区域层次的空当,为区域经济战略的研制实践提供指导,仍然是发展战略学科建设的一大紧迫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