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扬长避短并力创特色

扬长避短并力创特色

时间:2023-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扬长避短并力创特色区域经济战略同宏观经济战略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区域经济战略不但没有必要使区域的发展搞成大而全、小而全的“散、乱、差”格局,而且更应在“特”字上下工夫、上规模。认真考察、分析区域的区情,认清、认准区域的优势与不足,是做到扬长避短并力创特色的基本前提。

四、扬长避短并力创特色

区域经济战略同宏观经济战略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如果说制定宏观经济战略时,宏观层次出于战争、自然灾害等政治、经济因素的考虑,必须使宏观层次在经济、科技、社会各方面有相对的独立性、全面性,以免在一定情况下对外国的依附性太强;那么区域经济战略就相对的无此必要了。区域经济战略不但没有必要使区域的发展搞成大而全、小而全的“散、乱、差”格局,而且更应在“特”字上下工夫、上规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把眼睛从大路货上转移开来,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用力找空当、钻冷门,在短缺、精细、偏冷等方面创造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开发出自己的优势系列,建立起有特色和个性的产品结构,在优势上上规模,求效益,求发展,形成其他区域不但难以替代,而且还必须依赖的长处。如果众多的区域各有特色,互相取长补短,也就构成了宏观整体发展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图景。

区域的发展必须力戒大而全、小而全,而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任何一个区域都必然有一些自己的劣势或短处,也必然有自己的优势或长处,相同的投入在优势处的产出必然比劣势处高,而任何一个区域的资金、人力及资源也必然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当然应尽可能地配置在效率高的地方使用以换取更大的效益,众多的区域都能在不同的优势处取得比较好的效益,那就为全国获得高的效益奠定了基础。加之我国又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众多优势不同的区域也可以使全国的行业、领域、产业较为齐备,基本形成我国自己独立的国民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体系,使我国宏观整体有一个相对独立又自成体系、高效而低耗的运行格局。

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力创特色呢?

认真考察、分析区域的区情,认清、认准区域的优势与不足,是做到扬长避短并力创特色的基本前提。制定区域经济战略不能盲目、简单地以定几条措施,搞几个项目,上几项工程来代替,这还不是区域经济战略,充其量只能称是工程、项目的任务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总趋势,满足宏观经济战略发展的要求,认真考察区域的区位、地理、资源、技术等各种条件和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发展的背景、环境,在考察、分析、比较中搞清自己有哪些优势,又在哪些方面是弱势,在哪些领域、行业、项目投入效益最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的区域经济战略才有可能做到扬长避短、力创特色。

通过考察,分析区域的独特优势,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区域的优势领域、行业、部门是有区别或说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区域可能主要优势在经济领域,有的可能在科技领域,有的还可能在社会文化领域,有的又可能在这三大领域都具有一些优势。即便是优势在经济领域,或科技、社会领域,不同的区域在某一领域内的不同部门、行业的优势又会更为突出些。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比较,抓住它最突出的优势和次优势,从而制定出拓展这些优势和次优势的发展战略。如珠海,在起步的当初拟建成旅游度假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度假胜地,珠海并无特殊的风光和独具的魅力,离港澳又近,来过一次的港澳同胞再来此地旅游的兴趣必随日渐衰,他们会更多地走向情调独特的黄山、张家界、九寨沟……因而珠海作为一个单一的旅游度假城市的发展其前途势必不会太宽广,可以讲这一战略是对珠海优势认识不尽妥切的结果。为此,经过进一步的论证,他们认识到,珠海毗邻港澳,与深圳对峙,位于珠江三角洲内,且高新电子科技已具有相当规模,发展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新电子科技产业的资金、人才、技术条件都独具优势,于是他们及时地将发展战略调整到了“大力发展高新电子科技产业”的方向上来。实践证明,珠海西区大规模的高新电子产业开发已促使珠海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而作为海滨城市的旅游业也随着投资者纷至沓来,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认识并找准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就要在发展战略中着力培育、催化自己的独特优势,使优势上档次、上规模,从而求得尽可能大的规模效益。在这方面,湖北省宜昌县(现改为宜昌市夷陵区)和广东中山、顺德市的做法颇富启迪。例如湖北省宜昌县在生产茶叶的上规模上,就做了很好的工作。作为名茶,我国出产的地方不可谓不多,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众多的名茶产地却并未生产出较大产量的名茶,那一丁点儿的名茶,过去是作为一种贡品上奉皇上、官府的,现在被送到某博览会参展,评个金奖、银奖了事,真正靠产名茶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甚至是巨大经济效益的并不多。湖北省宜昌县却不然,由于三峡地区有适宜茶叶生长的独特气候,而该县某茶叶公司研制的茶叶颇有特色,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不是仅让该茶在国际、国内博览会获过奖后就孤芳自赏,而是将该茶上规模、出批量,根据中外客商的不同口味,适应中国城乡市场的各种消费档次和南北大地气候饮食的各自特点,制成高、中、低档,浓、清、淡含量,不同香型、不同色系、不同口感的系列茶,并在宜昌县及周边县(市)大力开发该茶种植加工基地,改变种植、加工、销售的“散、乱、差”现象,从而使该茶不但成为宜昌县的名品,也成了重点创收产品,为宜昌县成为湖北省的山区首富县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周边县(市)脱贫致富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