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服务于本土市场的后发者

服务于本土市场的后发者

时间:2023-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服务于本土市场的后发者2003年,潍柴与奥地利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建立合作研发关系。通过技术革新,潍柴产品继续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但是,与全球同行企业相比,潍柴的技术与产品处于后发者的位置上,技术实力落后于世界同行业先进企业。潍柴借此成为中国柴油机发动机行业首个进入世界技术前沿的企业。

(一)服务于本土市场的后发者

2003年,潍柴与奥地利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以下简称AVL公司)建立合作研发关系。在此之前,潍柴通过引进技术并改进生产出的符合欧Ⅰ、欧Ⅱ标准的柴油发动机产品在国内市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的欧Ⅲ、欧Ⅳ标准的产品相比处在落后位置。潍柴通过与世界顶级企业的合作研发形式,成功地开发出欧Ⅲ、欧Ⅳ标准的产品,继续保持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不仅如此,潍柴还在研发战略联盟的基础上,联合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组建了价值链联盟,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

1.建立研发战略联盟的背景与动因

1984年,潍柴引进了当时世界先进的奥地利斯太尔WD615发动机,并于1989年实现量产。20世纪90年代,潍柴的斯太尔10升、12升系列发动机产品广泛应用在重卡、工程机械、船舶、发电、客车的动力领域,国内市场销量领先。

此后,潍柴对斯太尔发动机进行了百余项国产化改进和技术改造。2001年,成功开发并推出了达到欧Ⅰ标准的WD615及WD618系列柴油发动机,比国家规定的实施欧Ⅰ标准的时间提前了两年。2002年,再次改良WD615系列柴油发动机后,达到欧Ⅱ标准,这次又比国标提前了两年。通过技术革新,潍柴产品继续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

但是,与全球同行企业相比,潍柴的技术与产品处于后发者的位置上,技术实力落后于世界同行业先进企业。当潍柴基于引进技术开发出欧Ⅰ、欧Ⅱ标准发动机产品时,世界先进企业已经在从事欧Ⅲ、欧Ⅳ标准发动机产品的研发并推向市场。与欧Ⅰ、欧Ⅱ标准相比,欧Ⅲ、欧Ⅳ标准发动机的研发,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潍柴起初尝试仿效当年引进斯太尔发动机的模式,与沃尔沃、MAN等几大外国发动机厂商接触,准备引进这些厂商的欧Ⅲ发动机技术。这几家厂商虽同意向潍柴转让欧Ⅲ发动机产品,但输出的产品却都是在欧美市场即将淘汰的产品。而潍柴则期望在引进新产品的基础上,研发下一代发动机产品,因而需要的是有升级潜能的新型欧Ⅲ产品。最终,潍柴决定放弃引进技术的老路子,选择了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

相比引进外国的成熟技术与产品,自主研发是一条更艰难的道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存在极大的不可测风险。这对当时的潍柴来说,由于尚不具备独立从事研发的能力,因而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潍柴选择了一条特殊的自主研发之路——通过与世界级的同行联盟,以研发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新产品的自主研发。

2.与奥地利AVL公司建立研发战略联盟

当决定以研发战略联盟形式来完成欧Ⅲ、欧Ⅳ标准发动机产品的研发任务时,潍柴瞄准了在全球发动机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欧洲。作为世界三大内燃机研发中心之一的AVL公司,代表了世界的最先进水平,是一家为业界提供最新发动机技术的专业公司。此前,AVL公司已为沃尔沃、MAN、卡特彼勒、康明斯等公司开发了欧Ⅲ标准发动机产品。

AVL公司由奥地利机械工程专家汉斯·李斯特教授于1948年创立,总部位于奥地利格拉茨。AVL公司创始人李斯特教授在创立该公司前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1926年,李斯特教授就来过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6年,并在上海同济大学执教。改革开放后,当绝大部分外国企业仍对中国改革开放持有怀疑态度时,AVL公司就成为首批进入中国、为数不多的外国企业之一。AVL公司与中国企业、高校积极展开技术合作,为中国培养出一批一流的科技人才、支持中国发动机事业的独立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动机行业一直把AVL公司亲切地称为“李斯特研究所”,即认为AVL公司是一个发动机研发、人才培训的基地。

对潍柴来说,AVL公司是理想的合作伙伴。2003年,潍柴以联合研发欧Ⅲ发动机为目标,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在奥地利格拉茨与AVL公司联合建立了“潍柴- AVL欧洲研发中心”(以下简称欧洲研发中心,非独立法人地位) ,正式宣告潍柴与AVL公司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开始。潍柴借此成为中国柴油机发动机行业首个进入世界技术前沿的企业。

潍柴与AVL公司共建的研发中心并非简单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资本投入上,潍柴在欧洲研发中心先后投入了4亿元人民币,作为欧Ⅲ产品研发的经费; AVL公司则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支持、最先进的产品开发平台和规范、成熟的国际化设计标准。在人员结构上,AVL公司拥有数以千计的专家,对联盟伙伴潍柴全部开放,成为欧洲研发中心强大的技术后盾。同时,潍柴也有20多名工程师常驻中心,且每年都会选派新的技术人员去学习与交流。

潍柴首先对产品提出明确的开发目标,双方技术人员通过讨论、研究,共同参与设计开发。如在产品功率确定上,潍柴先提出将发动机功率设计为最大480马力,AVL公司则从技术角度提出,可将最大功率设计为520马力。潍柴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是根据市场需求调研结果说服了AVL公司。在中国市场,使用柴油发动机的重卡的使用趋势是,10升、12升的发动机最大功率480马力已经足够。若将马力提升至520马力,对产品的材料和工艺要求都有很大提高,且市场上也没有很大的需求。最终,欧洲研发中心推出的新产品是最符合市场需求的最大功率480马力发动机。

合作过程中,潍柴选派了超过200多名技术人员赴欧洲研发中心参与产品研发,他们有机会参与开发、设计的各个过程,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熟悉了AVL公司国际化的开发流程和理念,并且充分参与技术攻关,共同完成新产品的研发。

潍柴吸取了以往中国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遇到的产品设计受制于现有设备和产能的教训,在新产品开发的进程中,建设新的生产基地。2004年8月,潍柴启动了工业园建设项目。该工业园占地1466亩,新建厂房40万平方米,基地根据新产品设计来规划生产设施和布局,专供新产品的生产,年产能力达到25万台。

2005年,欧洲研发中心开发的蓝擎WP10系列发动机问世。该发动机排量为10升,是一款符合欧Ⅲ标准、并具有欧Ⅳ潜力的节能环保柴油机发动机,填补了中国大功率发动机领域的一项空白。

2006年,欧洲研发中心研发的第一台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2升、功率达到480马力的WD12发动机问世。这款具有低油耗、大排量、低排放、大扭矩四大显著特性的发动机,是潍柴专为中国重型商用汽车市场的新一轮功率升级换代而设计的。

对潍柴来说,通过与AVL公司建立研发战略联盟,企业所获得的并不仅仅是一个领先国内市场的新产品,还培养出了一支国际化的研发团队,使企业自有研发能力实现了飞跃式进步。潍柴研发人员学到了世界先进公司发动机设计的精髓——国际化思维方式和规范化的产品开发过程。如今,潍柴在加工工艺、铸造等方面的近20名设计骨干,均在欧洲研发中心工作过。通过研发战略联盟,潍柴把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和平台,培育了一批自主研发人才。2008年,潍柴研发团队在10升、12升蓝擎发动机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成功开发了6升级欧Ⅲ标准的发动机。

3.从研发联盟到价值链联盟

联合研发“蓝擎”发动机,是欧洲研发中心成立之初制定的目标。成功完成研发任务后,欧洲研发中心并没有因此而解体,而是继续以研发战略联盟形式存在,并且同时加入价值链战略联盟中。

2006年4月,来自3个国家的4家企业(福田汽车、潍柴动力、博世公司、AVL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战略联盟协议。根据协议,潍柴动力和福田汽车将共同开发专为福田重卡配套的新型柴油发动机产品,并将使用由双方共同注册、共同拥有的“潍柴欧Ⅴ动力”品牌。AVL公司和博世公司的加盟,将为“潍柴欧Ⅴ动力”在各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及资源支持。“三国四方”合作剑指欧Ⅴ发动机,是“蓝擎”发动机的下一代柴油发动机产品,也是欧洲研发中心承接的新研发任务。在潍柴与AVL公司建立的研发战略联盟基础上,联合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公司)和下游整车制造商(福田汽车)的价值链联盟开始建立起来。

2006年7月,福田汽车的欧系顶级重卡欧曼ETX隆重上市。与此同时,该车型搭载的中国国内第一款针对整车量身打造的专用发动机“潍柴欧V动力”也随之问世。该发动机具有排量大、扭矩大的特点,使重卡的传动效率大幅提高,油耗大幅下降。而这款发动机的问世,标志着潍柴又一次通过研发战略联盟取得了好的市场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