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六 时风集团:创新铸就低成本高差异竞争优势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时风集团)地处山东省高唐县,成立于1993年5月。企业主导产品为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轻卡汽车、电动观光车、拖拉机、发动机、轮胎、联合收割机等。目前,时风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拖拉机等产销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尤其是时风农用汽车产销量连续15年蝉联全国同行业第一。
时风集团下设农用汽车、农业装备、电动汽车、化纤轮胎、热电五大产业园。所属的中央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机械工业低速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和山东省低速汽车工程技术中心。
2011年,时风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亿元,利税10亿元,生产整车130万辆,发动机130万台,轮胎328万套,联合收割机3246台,电动车3万辆,发电3.05亿度。时风集团居2011年世界机械500强企业第401位,中国企业500强企业第317位,中国机械500强企业第40位,中国农机工业50强企业第1位。公司总资产达到60亿元,员工3万人。
时风集团前身是高唐县工具厂,1993年合并了高唐县机械厂成立时风集团。近20年来,时风集团沿着“低成本、高差异”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奋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围绕核心业务领域积极进行产品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农用车为主业、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适应性开发和战略性开发相结合的创新战略
多年来,时风集团坚持适应性开发和战略性开发相结合的方针,紧紧围绕运输机械和动力机械方向,不仅对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重点产品进行适应性开发,而且对前瞻性重点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做到战略性开发。
时风集团积极搭建科研型、创新型平台,依靠中央研究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行业专家、中高级技术人才、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实用人才有机结合的研发团队,通过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创新型的企业组织。
在创新基础上,时风集团不断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近20年来,不断做强做大主导产品,在主导产品领域实现了重要技术突破,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形成农用汽车与低速汽车并驾齐驱的产业格局。在核心产品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以玉米、稻麦收割机为主的大型农业装备产业,在相关产业积极发展关联产业多元化,形成以农用运输机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力争将时风集团建设成为“中国驰名、世界著名”的运输机械集团。
(二)健全以人才和科研课题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时风集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以人才制度和科研课题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保障创新战略实现。
时风集团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时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桥头堡的作用,结合企业的创新总体战略、学科建设、科研任务、人才培养及使用要求,引进博士后高级人才,分解创新战略任务,承担前瞻性、关键性技术课题,保证了该公司创新总体战略的实现。公司还为博士后人才提供优越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带动一批专业拔尖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成熟成长。在引进人才基础上,公司还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产学研联合等方式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努力打造一支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时风集团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近年来,颁布并严格执行了《技术中心研究课题制度及实施细则》、《时风集团科技成果奖励办法》、《技术中心科技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十年发展规划中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报告》、《时风集团技术人员薪酬与退出制度》等多项激励政策。通过这些制度,时风集团完善了科研课题组制度、细化战略计划实施的奖罚制度、推行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了战略计划的完成,促进了创新效率的提升。
(三)建立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支撑体系
时风集团中央研究院作为企业的核心开发机构,设有汽车、发动机、农业装备等7个产品研究所、6个工艺研究所和工艺开发中心、检测中心、新产品试制中心3个配套支持机构。中心不断优化科研环境,搭建起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配置了国内一流的办公软、硬件设施,实现了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组建了高速局域网,资源得到充分共享。普及了CAD、CAM、CAPP、PDM、ERP软件系统。
在以中央研究院为基础形成优势研发团队的基础上,时风集团还充分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力量,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以各种不同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司创新:一是利用时风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平台,招收和联合招收科研能力强的优秀博士后人才;二是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共建教学科研基地,使之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最理想的中试基地;三是与若干高校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四是利用社会力量承担时风集团短、中、长期研发项目。
2011年,时风集团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达6.67亿元,其中研发经费支出达到3.02亿元。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真诚合作,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使产业链得到快速延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四)探索符合公司实际的知识产权管理新机制
时风集团强调全员性地提高自觉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公司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发展、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的新机制。在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直接领导下,在技术中心设有多名专职、兼职专利管理人员,负责全公司的专利管理工作。按照年度任务,多申请专利、关键性技术,多开发专利产品,有效运用专利保护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公司制定了《时风集团专利管理办法》、 《时风集团专利奖酬规定》,大幅度提高“一奖两酬”的额度。区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并分别加以奖励,在全年奖金等级评选给予特别倾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搞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公司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底,时风集团拥有专利141件,发明专利7件。
(五)完善引人、聚人、用人的管理理念和措施
时风集团紧紧围绕创新战略,强化“以人为本”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他们为保证人才需求,通过公开招聘、专业培训及产学研联合等多种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在收入分配上采取年薪制、专项奖、特别贡献奖等多种方式,使技术人员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来时风集团建功立业,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人才资源。
在企业内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时风集团每年从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聘请专家、博士到公司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开设发动机、工程力学等专业课程,开办在职研究生培训班、本科研修班等,为科技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时风集团每年都把很多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有培养前途的技术人员送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深造或进行学术交流,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勇于学习、积极进取的创新热情。
(六)以精品创造市场
为提高公司的信誉和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时风集团一直奉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质量宗旨,持之以恒地增强学习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不懈地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以精品创造市场,靠精品满足顾客要求。
时风集团构建了遍及国内外、行业最大的“买全国、卖全国”营销网络。目前,时风集团在国内设立营销网点有1500多个,营销服务人员2500余人,并在全国设立了500多个特邀维修中心,售后服务专用车1000多辆,服务热线实行365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市场营销网络同时肩负市场调研任务,为准确的市场分析预测系统和新产品推广、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供了先决的保障。近年,时风集团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印度尼西亚等50多个国家。
时风集团始终坚持“诚信至上、稳健经营”的原则,与2000多家供配企业精诚合作,与宝钢、鞍钢、邯钢、莱钢、万向、首钢矿业等众多知名企业结成了战略联盟,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网络资源优势。
(七)形成尊重、激励、先人一步的创新文化
时风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人是人才”的管理理念,积极培育公司创新文化。每年时风集团都要在基层开展技术比武、“我为产品献一策”等活动,在群众中营造学技术、强技能的良好氛围。工作期间探索新的创新机制,采取优秀人才优先承担技术创新项目、优先晋升任用、优先输出再培养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成效显著的重大科技成果,如张高峰电磁吸盘立体储存货厢系统,就是以研发人员的名字命名,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归宿感和成就感,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员工工资收入直接与工作能力、科技贡献挂钩,分岗薪、绩效薪和奖金(成果奖和提成奖)三大部分,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原则。发扬持之以恒、敢于挑战、善于钻研的精神,增强广大员工的创新意识。
对于专职研发人员,时风集团提倡扎实苦干、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科学严谨、锐意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原则,根据细分市场,及时推进适应性产品,营造“先于竞争对手一步”的竞争优势。落实优化结构升级原则,优化结构,改进、提升产品质量,争抢市场份额。坚定新产品开发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
(八)企业创新成效
近来,时风集团先后承担了“小型纯电动汽车整车技术研发”国家“863”计划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究”、“多功能高效联合收获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大型油菜收获机械研究与开发”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完成了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农用车行业整体提升”、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成果重大专项“机械行业废钢屑、铸铁屑循环利用和节能降耗技术示范”项目,承担了省科技攻关项目“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省经贸委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各类技术创新项目123项。通过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实施科技攻关,实现关键性、前瞻性、共性技术的突破,增强企业的产品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
时风集团从一个县办工具厂出发,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依靠科技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农用运输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形成年产农用汽车130万辆、轻卡汽车8万辆、电动车20万辆、发动机150万台、拖拉机30万台、轮胎880万套、联合收割机2万台的生产能力;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机加工、铸造、热处理等生产能力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