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恩施州历史沿革】

【恩施州历史沿革】

时间:2023-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中国西部开发信息百科·湖北恩施卷州域固定形成于民国二十五年。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六年裁施州卫,设施县,辖区未变。民国十五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州改县划入施鹤道。民国十七年改设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

【恩施州历史沿革】

州域固定形成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之前,曾多次变动。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建平郡、武陵郡;两晋、南北朝宋、齐属建平郡、天门郡、武陵郡;梁属信陵郡;北周属秭归郡、邺州军屯郡、清江郡;隋属巴东郡巴东县,清江郡清江县、开夷县、建始县;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五代先后为前、后蜀所据;宋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及辰州、富州、高州、定州等许多小羁縻州;元属归州巴东县、施州建始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本区被其控制。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六年裁施州卫,设施县,辖区未变。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置施南府,辖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乾隆元年,夔州建始县划归施州。巴东县、鹤峰州属宜昌府。中华民国元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四年设荆南道,治所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利川、宣恩、来凤、咸丰6县。民国十五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州改县划入施鹤道。民国十七年改设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民国二十五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辖区未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