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全面价值理论的内涵及科学性
2.3.1 全面价值理论的内涵
(1)价值的内涵
关于“价值”的概念,在学术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论述和争论,如“劳动价值论”、“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但是,这些论述和争论都比较具体,而且都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的。本书所要探讨的价值是比较抽象的,而且是站在较高的层次用较全面的视角来看的,也就是说,对“价值”含义的理解是抽象掉它的具体的质的规定性后共同的东西,即“积极作用”或“有用性”。具体而言,它的含义是指事物、个人或组织(客体)对其他事物、个人或组织(主体)的积极作用或有用性。首先,这里需要明确“谁或什么(客体)对谁或什么(主体)有价值”。价值概念的主体和客体均可以是事物、人或组织。其次,价值所对应的主体和客体可以是多样的,价值也是相对的。对于同一事物的有用性,由于判断者的立场、角度、认知程度等的不同,其结果也会大不相同。另外,对于同样的主、客体,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等的变化,其价值也可能会随之改变。最后,研究价值必须从分析价值主体的需要出发。价值是由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决定的。因此,研究事物的价值,就必须首先站在价值主体的角度,分析主体需要什么,或什么条件有助于主体的正向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同样对应着不同的主体和客体,具有多面性。企业既可为主体,即事物、个人或组织对企业的价值;企业也可为客体,即企业对事物、个人或组织的价值。本书论述的“价值”,既包括企业作为主体,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价值,也包括企业作为客体,对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充分认识到各利益相关者、社会和自然对企业的价值和影响,进而站在各利益相关者、社会和自然的角度,通过分析他(它)们的需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实现对各利益相关者、社会和自然的最大价值,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2)全面价值的内涵
全面价值即整体价值,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是否树立全面价值观是当今衡量企业经营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树立这种观念,在企业管理中就会讲求系统管理,注重整体优化和全面和谐发展。
全面价值的内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①出资者的物质资本价值,即股东投入的物质资本的增加值。
②经营者和生产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即经营者和生产者投入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值。
③顾客所得价值,即指顾客整体价值与顾客整体成本之间的差额部分。顾客整体价值是指顾客从给定的产品和服务中所期望得到的所有利益(增加利益的四个要素为:产品、服务、人员、形象)。顾客整体成本则是指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所耗费的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如耗费的时间、体力和精神)。
④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所得价值。这部分价值包括营利性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合作者、竞争者、经销商等)的所得价值和非营利性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社区、媒体等)的所得价值。
⑤因促进社会进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当代、后代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福祉而带来的价值增值。
⑥企业的价值,即企业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增加值。
(3)全面价值理论的内涵
全面价值理论是在突破资本(物质资本)主宰世界、出资者主宰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传统价值观,树立综合资本、环境、人文各项指标的全面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其他相关理论的思想和运用其有关原理而提出的。具体来说,唯物辩证法、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分别为全面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方法论基础,因而,使得全面价值理论在借鉴这些理论的思想和运用这些理论的有关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自身的内涵。概括起来,全面价值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全面价值理论追求的目标是全面价值的提升,即不仅提升出资者的物质资本价值,经营者和生产者的人力资本价值,而且提升顾客所得价值和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所得价值,同时还要提升因促进社会进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当代、后代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福祉而带来的价值,最终实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总之,全面价值理论追求的是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共同提升。
②全面价值理论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和谐、以人为本、社会进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价值理论要求企业要“以人为本”,协调并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关系;要求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注意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要求企业开展诚信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是一次博弈,而是多次博弈,必须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市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③全面价值理论重点要处理好企业与人、与社会和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动态平衡、和谐发展。
2.3.2 全面价值理论的科学性
企业树立全面价值观,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树立全面价值观,能否创造全面价值已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树立全面价值观也是当今时代和社会对企业提出的挑战。因此,全面价值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科学性。通过对全面价值理论科学性的论述,以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全面价值理论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企业树立关注整个社会的大发展观
传统的价值观仅仅看到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和利益实体,它的存在目标就是追求自身利益即利润的最大化。认为利润越大,企业运用社会资源的效率就越高,从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因此,经济价值的大小是衡量企业成功的唯一尺度。全面价值观认为,企业除了赚取合理的利润外,还应为各有关利益群体履行其应负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社会大众所期望的,而且从长远来讲,实质上是企业的一种自利行为。因此,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中绝不能只是紧紧盯着经济效益和利润,而且要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把企业的发展融入社会的发展之中,树立一种全新的关注整个社会的大发展观。关注整个社会的大发展观,还应包括在处理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上,实行利益共享、和平共处、诚信至上、文明经商、以义生利、以德兴企的和商理念;在处理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上,要关注支持社会公众的生活,支持资助社会文化慈善事业及其他公益事业,以树立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也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关注生态环境,关注人类生存的地球,防止环境污染,防止破坏生态环境,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2)有利于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受到普遍的关注。它的提出,标志着人类社会和精神文明的一大进步,标志着人类由传统的单纯关注经济发展到现代的更关注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也标志着社会对企业的评判标准已由传统的单纯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到现代的更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而且要求企业不仅是一个赢利组织,同时还应该是一个对自然、人类、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负责任、有企业道德的社会组织。我们知道,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以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尊重人的自由发展,提倡公平竞争,鼓励人们凭自己的能力去追求正当的利益;另一方面它所要求的社会化的分工与协作又形成了全社会普遍的相互依存关系,市场经济越发展,这种相互依赖程度越高。这就要求个人和企业对自身正当、合法利益的追求必须限制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人们只有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求,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只有不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才能不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已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和经济正常有效地运行和发展的特定规律。因此,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生产单位,它的存在和发展要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它具有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双重身份,在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视本企业的经济利益高于一切,不顾对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掠取、对和谐关系的损害,不惜一切手段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置人的生命于不顾,这样的企业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增加收益,但这显然是以牺牲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是一种短期的、自杀的行为,最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全面价值理论倡导企业应树立全面价值观,使企业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能够自觉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3)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其追求的目标。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证其效益的持续性,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企业就无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也无法保持企业永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企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强调的是发展而不是增长。无论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是企业的市场规模,都存在着一个增长的有限性。增长是一个量的变化,发展是一个质的变化。一个企业不一定变得更大,但一定要变得更好。企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创新,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企业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其核心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按照新的外部环境调整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感情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心理;创新意识的建立是一种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这是企业创新的先导。观念创新中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创新。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的价值观念,包括消费者价值观、利润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等。价值观念的创新是指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企业树立全面价值观就是价值观念的创新。观念的创新决定着决策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决定着企业行为的创新。由此可见,全面价值理论要求企业树立全面价值观,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导。
(4)有利于企业与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责任主体,不仅要为股东提供财务回报,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界开始注重在对股东的义务和对社会的责任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说,企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股东利益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整个企业的社会价值方面。一个企业如果盲目追求自身利益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或者无法与顾客、经销商、供应商等维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都会损害企业形象,势必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而达到股东利益最大化。因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人、社会、自然对企业的制约作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日益枯竭,企业之间经济纷争和利益争夺加剧,企业内部矛盾、冲突不断,最终导致企业的短命。全面价值理论要求企业树立全面价值观,不仅关注股东价值最大化,而且关注其他利益相关体价值最大化,充分认识到人、社会、自然对企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合理协调企业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使其达到动态平衡、和谐发展。江淮汽车公司总经理左延安提出企业管理是“协调平衡,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成为该企业10年来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
(5)有利于提高整体价值
随着可持续发展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深入人心,与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全面发展观,将取代传统的单一狭隘的发展观,综合资本、环境、人文各项指标的“全面价值观”将取代传统的单一的利润价值观。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要为综合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整体价值就是全面价值,它不仅包括出资者的物质资本价值,也包括经营者和生产者的人力资本价值、顾客所得价值以及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所得价值,还包括因促进社会进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当代、后代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福祉而带来的价值增值以及企业的价值。全面价值理论要求企业树立全面价值观,就是要求企业能够从全局出发,从长远考虑,统筹兼顾,切实关注各利益相关体的价值,恰当地处理与各利益相关体的关系,和睦相处、共存共进,提高整体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