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关联效应与内向型投资

产业关联效应与内向型投资

时间:2023-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价值链传导机制:产业关联效应与内向型投资一、产业关联效应(一)产业关联效应的传导机制分析与对外开放紧密联系的贸易品部门通过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产业关联效应,与国民经济部门建立起一体化的联系。关联效应包括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9]零部件制造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标变化也表明贸易品部门的产业关联效应不断增强,这也与中国比较优势变迁的趋势相吻合。

第二节 价值链传导机制:产业关联效应与内向型投资

一、产业关联效应

(一)产业关联效应的传导机制分析

与对外开放紧密联系的贸易品部门通过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产业关联效应,与国民经济部门建立起一体化的联系。关联效应包括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是指由国民部门为贸易品部门提供成品生产或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前向联系是指由国民部门为贸易品部门提供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一般认为,后向联系比前向联系对国民部门产业技术扩散和技术升级更为重要。产业关联效应往往通过产业集群这种方式将贸易品部门和国民产业部门紧紧联系。比如,东莞、深圳的计算机硬件产业集群,通过发展配套能力,集聚了3000多家电脑生产的相关企业,使珠三角地区从事与外向型贸易品部门联系的产业得以迅速升级。

我们可以通过贸易品部门零部件国内配套率和影响力系数指标对不同产业的关联效应进行衡量(见图5-2)。影响力系数是指贸易品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部门产生的需求感应程度,即国民部门为贸易品部门的生产变动而提供的产出量。影响力系数实质上反映的是国民部门受到贸易品部门的波及作用。影响力系数越大,表明贸易品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需求作用越大,对社会生产的辐射能力也越大,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贸易品部门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该产业在逆矩阵中的列系数均值/全部产业在逆矩阵中的列系数均值的平均

图5-2 产业关联效应的传导机制

img83

影响力系数越高,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也就越大。当某一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说明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小于1时,说明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二)产业关联效应在中国情形中的反映

我们可以通过贸易品部门对国民部门的影响力系数的相关数据分析验证贸易品部门对国民经济部门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

在表7-3中,2003年,在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5411,高居各部门之首,这表明电子工业对其他产业有极强的带动作用。此外,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制造产业中,排名前十名的行业占整个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3%,且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系数。这表明在中国的制造业中,排名靠前的产业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有较大的产业关联效应。

如果将行业影响力系数(表5-3)和国外直接投资在中国行业中的分布结合起来,我们发现,影响力系数较大的行业往往FDI投资较多的贸易品部门行业。截至2003年年底,制造业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占全部FDI的60.9%。在第二产业内部,影响力系数较强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同时也是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外资达其行业资产总额的37.44%,其他影响力较强的行业如纺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工业吸引外资的相应比重也达到28.08%、21.52%、24.08%。[7]在第三产业内部,房地产业吸引的外资比重达到11.4%,而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也达到1以上。

表5-3 2003年制造业前十名行业影响力系数

资料来源:制造业中各行业增加值比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有关数据计算,影响力系数取自《中国经济发展部门分析兼新编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

从在贸易品部门对国民部门的零部件国内配套率的不断提高也可以看到产业关联效应的不断增强。比如,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国内配套率由1995年的21.8%提高到2003年的47.3%(参见图5-3)。比如,日本索尼公司在中国有1010家供应商,摩托罗拉在中国也已经有700多家国内供应商。此外,从外资企业的微观企业行为看,外资企业纷纷把中国从传统“低成本的制造基地”转变为“最重要的产品和品牌市场”,比如三星电子正积极推进“当地完结型”经营模式,实现从产品的早期研发直至原材料采购、营销、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经营环节,在中国完成。目前中国三星许多产品的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

img85

图5-3 1995~2003年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国内配套率

资料来源:1995~1999年的数据,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2000~2003年的数据,bloomberg(澎博)咨询网。

国民部门中为贸易品部门配套的零部件制造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标[8]变化也反映了贸易品部门产业关联效应的不断增强。根据Ng F.等人(2003)的测算,在SITC(Rev.2)所划分的60个零部件产品组中,随着贸易品部门出口加工链条向国内市场的延伸以及中国的零部件生产能力的增强有关,中国零部件的进口RCA值大于1的产品组所占份额从1985年的36.7%下降为2002年的20.7%,而出口RCA值大于1的产品组所占份额从1985年的6.7%上升为2002年的15.3%。[9]零部件制造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标变化也表明贸易品部门的产业关联效应不断增强,这也与中国比较优势变迁的趋势相吻合。

二、内向型投资的转移

竞争力传递机制的另一条路径是内向型投资,其基本内涵是比较优势的转化促使贸易品部门的生产逐渐从沿海地区向成本更加低廉、潜在效率更高的内地和农村地区转移,使越来越多的在内地和农村传统非贸易品部门将与转移的贸易品部门发生有机的联系,沿海地区将逐渐成为“净消费者”和贸易品的“净进口者”,而内地和农村将日益成为“净生产者”和贸易品的“净出口者”。最后的结果是全国各地都分布着巨大的贸易加工区,这个过程也会给农村和西部地区带来裨益。内向型投资的过程是贸易品部门在国民产业中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贸易品部门比重不断增加的变化过程(见图5-4)。

图5-4 1979~2005年中国外贸依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