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哥伦比亚主要出口商品

哥伦比亚主要出口商品

时间:2023-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最近30年,哥伦比亚经济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在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中,农牧业的比重大大下降,制造业的比重有所上升。战后初期,哥伦比亚严重依赖美国市场。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最近30年,哥伦比亚经济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是,政府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在战略和政策上进行调整,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使之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情况,从而避免了大的波动,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从20世纪50年代起,哥伦比亚不断增加对工业的投资,制造业发展较快。据统计,工业年平均增长50年代为6.8%,60年代为7%,70年代为7.2%。1967年起,政府把部分资金转向出口部门,工业投资有所减少,但工业投资仍占很大比重(见表4-2)。但是,由于把进口替代同促进出口结合起来,1967~1974年工业继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9.2%。工业就业能力有很大的增加,1971~1973年,增加的就业人数就超过前十年的就业人数。[19]为适应出口需要,纺织和化学工业也发展较快。尽管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动和国内某些不利条件的影响,但是,国民经济在30多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从表4-3可以看到,50年代,哥伦比亚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6%,60年代为5.2%,70年代为6.1%,超过同期拉美地区经济平均增长率5.5%。1950~1976年间,哥伦比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74%,仅低于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增长幅度。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70美元提高到606美元,增加63.8%。人均收入增长率从1965~1970年的2.3%上升到1970~1974年的4.4%;同期的国民总收入的增长率从5.2%上升到6.9%。[20]同世界上经济实力相当的国家相比,这些指数是不算低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76~1981年期间,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哥伦比亚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5.1%,其增长速度在拉美地区仅次于巴拉圭(10%)、墨西哥(7.7%)和智利(6.7%),居第四位。[21]据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材料,按时价计,1980年哥伦比亚国内生产总值为327.3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0美元。[22]1980年,哥伦比亚的国际储备在拉美地区居第四位,公共外债居第七位,通货膨胀居第九位,[23]是拉美地区经济形势比较稳定的国家。

表4-2 1958~1980年哥伦比亚投资趋势(以1970年不变价格计)

img8

资料来源:转引自赫苏斯·安托尼奥·贝哈拉诺:《70年代哥伦比亚经济》,1984年波哥大版,第101页。

表4-3 1950~1984年哥伦比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img9

资料来源:拉美经委员会和哥伦比亚共和国银行。1983年和1984年系国家统计局数字,见《时代报》1985年1月10日。

二、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哥伦比亚经济的部门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和外贸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中,农牧业的比重大大下降,制造业的比重有所上升。195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农牧业占39.6%,制造业占16.8%,矿业占3.9%,通信、服务、电力只占1%。[24]1970年,农牧业降为25.9%,制造业占18.5%,矿业降为1.8%。到1980年,农牧业降为22.7%,制造业为18.7%,农牧业加上狩猎、渔业和林业,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6%,工业(包括制造业、矿业、建筑,以及电力、煤气和供水)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1%,[25]这表明到1980年,哥伦比亚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

表4-4 1953~1979年哥伦比亚工业结构的变化

资料来源:1953~1967年:世界银行;1967~1979年:国家统计局。

最近30年,哥伦比亚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但已建立起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1958年,消费品生产占工业总产值的67%,四个传统消费品部门(食品、饮料、纺织和服装)占工业总产值的59%。到1972年,生产资料的生产有显著增加,在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3年的20.1%提高到36.3%。1958~1967年期间,资本货生产占的比例很小。70年代,哥伦比亚工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据国家统计局的材料,1971~1979年,消费品工业增长53.7%,中间产品增长45.4%,资本货生产增长76.4%。[26]到1979年,在工业总产值中,消费工业占48.9%,包括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的生产资料部门占51.1%。据国家统计局对6763个工厂的抽样调查,它们的总产值为6005亿比索,属于100个工人以上的大厂的产值占79.7%,90%的工厂年产值超过5000万比索。

从1967年实行促进出口的方针时起,由于措施得当,以及国际市场条件较为有利,哥伦比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70年代年平均增长率为17.6%,其中出口年平均增长18.4%,进口年平均增长16.8%。1980年,进出口贸易额达86.07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31.7%,同1967年的10.06亿美元相比,增长了7.5倍。

由于奉行出口产品多样化政策,出口商品构成发生显著变化。1967年,非传统产品出口只占总出口值的22%。到1974年,非传统产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49%,第一次超过咖啡出口。而后咖啡繁荣使咖啡在出口值中占的比重又有所增加,到1979年占出口收入的60.7%,非传统产品占39.3%。哥伦比亚工业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出口有显著增长,1967年,制成品出口占非传统产品出口值的38%;1980年工业品出口值达9.8亿美元,约占非传统产品出口值的70%。与此同时,哥伦比亚进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50年代起,哥伦比亚的消费品进口不断减少,机器设备和生产资料进口逐步增加。1980年,消费品进口只占9%,中间产品占48.1%,资本货占42%。

进出口市场也趋于多边化。战后初期,哥伦比亚严重依赖美国市场。1950年,向美国出口占总出口的82%,从美国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0%。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哥伦比亚同欧洲的贸易得到发展,同美国的贸易呈现下降的趋势。70年代加强同安第斯小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同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往来,贸易额迅速扩大。到1980年,向美国出口降为27.1%,从美国进口降为39.5%;向欧洲经济共同体出口占32.6%,进口占17.3%;向安第斯小地区出口占9.8%,进口占8.1%。[27]另外,同其他拉美国家、日本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贸易也显著增加。目前,哥伦比亚已同世界上115个国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关系,基本上扭转了依赖美国市场的局面。

三、增强了克服困难的能力

70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进入80年代,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哥伦比亚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仍保持着增长的趋势。据《时代报》报道,198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9431.89亿比索,折合373.23亿美元,在拉丁美洲仅次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居第五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7790比索,折合为1366美元。[28]与此同时,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哥伦比亚的外汇收入。从1976年起,贸易连年顺差,加上非法贸易、旅游、劳务出口等收入,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国际储备逐年增加,1970年只有1.5亿美元,1981年达56.3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正是由于哥伦比亚恰当地掌握发展出口贸易的政策,保持了较高的国际储备,谨慎地平衡外贸结算,国际支付能力才得到加强,既为国家积累了发展资金,又大大提高了国家的信誉,增强了国家克服外部困难的能力。因此,哥伦比亚在国际金融界享有好的声誉,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失业等方面也取得成绩

哥伦比亚原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60年代,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5%,1962年人口出生率高达40‰。由于大力推行节育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最近15年,出生率迅速下降。1980年,人口增长率为1.9%。70年代以来,为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政府强调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进行多样化生产,就业人数大量增加。据报道,1972~1980年,哥伦比亚就业人数年平均增长超过5%。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教育被列入优先发展项目。政府广开财源,增加教育投资,教育预算占政府预算的比例由1970年的13.6%,增加到1980年的20.1%。1960年,在校小学生占适龄儿童的57%,1980年上升到84%,同期,中等学校入学率从12.5%增加到42%。1981年,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0.6万人,文盲率下降到18.7%。[29]

尽管最近几十年哥伦比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必须看到,哥伦比亚工业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国内建立了一些重工业,能进行部分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生产,但工业主要还是进行消费品生产,从进出口结构来看,哥伦比亚进口的90%仍是机器设备和生产资料,以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先进的技术设备的状况仍未改变。哥伦比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发展很不平衡。由于重视新兴工业和出口工业,对原来的食品、纺织、服装等部门重视不够。这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部门,技术比较落后,普遍缺乏生产资金。自1974年起,工业投资逐渐减少,工业生产增长减慢,1981年出现负增长。国家第二部类产品生产越来越多,第一部类中粮食生产发展缓慢;沿海和交通发达地区得到发展,内地和边远地区经济落后,形成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严重不协调。第二,经济管理方面也出现一些问题。贩毒和走私现象严重,廉价走私的商品充斥市场,使纺织、服装、卷烟和家用电器等工业处于困境。一些行政官员、警察和贩毒、走私者勾结,受贿、滥用职权和贪污引起社会各界不满。第三,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哥伦比亚出口收入锐减,外贸顺差变成逆差,政府不得不削减进口。特别是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宣布取消进口哥伦比亚产品,给哥伦比亚的出口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1982年,国家出现23亿多美元的外贸赤字,国家收支赤字超过7亿美元,[30]严重地影响了工业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逐年下降,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性。第四,国内贫富之间的差距扩大,国家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在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从1970年的46.5%下降到1979年的39.1%。1970年,工资劳动者总收入为24260亿比索,1980年则为21870亿比索,即比1970年还减少1870亿比索。[31]说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有利于资本所有者阶级。1967~1982年的16年间,工人家庭的消费支出上涨了16倍。国内贫苦人民只得到10%的国民收入,而20%的富人却得到国民收入的65%。工资差别扩大了,最高工资为最低工资的20倍。

为了扭转经济衰退的局面,1982年8月上任的保守党总统贝利萨里奥·贝坦库尔采取了果断的措施,放弃了上届政府奉行的货币主义政策,重新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提出了“全国均衡发展计划”,把尽快恢复生产、整顿财政和促进出口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政府大力发放低息农业贷款,鼓励粮食生产,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支持农牧业产品出口;同时,通过限制工业品进口,实行出口补贴、降低利率、允许私人企业用本国货币偿还部分到期外债而由本国商业银行以美元付还给国际债权银行等措施,扶助民族工业恢复和发展。此外,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吸收外资,全面推动与外国投资者合作,利用外资发展新的发展项目或改造老企业。上述政策已收到了初步效果。1983年,外贸赤字从上一年的23亿多美元下降到15亿美元,同期建筑业产值增长30%,通货膨胀率从24%下降到16.6%。1983年,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唯一能偿还外债本息的国家。1984年,哥伦比亚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据官方数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制造业结束了连续三年的负增长,出现了5%~5.5%的实际增长;出口贸易也有很大的增加,头11个月,出口贸易比前一年同期增长10.4%,贸易赤字从前一年的15.7亿美元下降到3.4亿美元。[32]石油进出口贸易出现了4320万美元的结余,为国家恢复石油输出国的地位展现了美好的前景。随着新油田的发现,新建大型煤矿的投产,势必加快哥伦比亚经济恢复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