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几点有益的启示

几点有益的启示

时间:2023-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几点有益的启示纵观战后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哥伦比亚虽然没有出现像巴西那样的“经济奇迹”,也没有像墨西哥那样从出口石油中得到繁荣。哥伦比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事实表明,政府没有轻视政策失误的原因,从调整经济政策入手,通过改革寻求出路,促进经济发展。拉美国家的经验表明,盲目地搞国有化,过分限制私人资本的发展,是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

第四节 几点有益的启示

纵观战后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哥伦比亚虽然没有出现像巴西那样的“经济奇迹”,也没有像墨西哥那样从出口石油中得到繁荣。但是,近30年来,哥伦比亚经济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也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一、政局稳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哥伦比亚历史上看,独立以后,两个传统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为了争夺政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甚至内战,政局不稳,对生产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战后,在民族民主运动的鼓舞下,哥伦比亚人民于1957年结束了罗哈斯军事独裁统治,自由党和保守党达成建立“民族阵线”协议。同年12月,经过公民投票,通过宪法改革,决定恢复代议制民主,同意组成两党参加的民族团结政府,决定从1958年起的16年内,两党轮流担任总统,平分公共职务,形成了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开始了政治稳定的时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从此以后,各届政府重视任用有威望的政治家和经济专家,革新政治,进行经济改革,谋求国内和平,缓和社会矛盾。1974年“民族阵线”结束后,根据宪法第120条,在大选中获得选票第二位的政党有权参加政府组建,自由党和保守党基本上沿袭“民族阵线”时期的做法,继续组成联合政府,照顾两大政党各派别的利益,使政局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二、对经济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调动国内各种有利因素,减少外部不利因素,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掠夺,国内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结构畸形,并经常受到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损害。要逐步改变这种状况,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正确性和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从60年代起,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哥伦比亚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较大的调整就有60年代中期的战略性调整,1974年的财政改革和80年代的经济调整。它既包含应付贸易逆差、解决国际收支赤字的对外经济关系的调整,又包括国内的财政、货币、税率、价格,以至生产结构的调整;既注意加强经济管理能力,又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国家经济实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情况。尽管在发展中有过失误,但从整个调整过程看,哥伦比亚能认真总结过去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克服面临困难的决策,使经济政策发挥较好的作用。哥伦比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事实表明,政府没有轻视政策失误的原因,从调整经济政策入手,通过改革寻求出路,促进经济发展。经验证明,只要决心大,提出的政策又符合本国情况,是能很快见效的。正如贝坦库尔总统所说的:“我们通过内部调整,成功地对付国际衰退和国外金融市场的严峻局面,我们的稳定性未受到重大影响,经济未出现急剧的波动。”[33]

三、坚定不移地实行促进出口的战略方针

发展中国家要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就必须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学习外国的经验,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为此,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千方百计地使本国更多产品能打入国际市场,加强国际支付能力,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条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对外贸易,为国内经济发展积累资金,是哥伦比亚取得进步的一条重要经验。谨慎掌握兑换率,根据国内外价格变化严格实行浮动汇率,以本国货币小幅度贬值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哥伦比亚发展对外贸易的一大特色,它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在发展出口贸易过程中,哥伦比亚除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外,注意提高本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充分利用价值规律,注意市场的供求关系,运用价格、信贷和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竞争,把每个企业都变成富有进取精神的生产经营者;同时,积极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利用外资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而达到改变咖啡单一出口的状况,来实现非传统产品大量出口,增加国际储备。哥伦比亚的经验表明,采取促进出口的战略方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能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最终会提高民族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四、正确处理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的关系,是哥伦比亚避免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建设资金的取得主要靠国内生产积累,还可以靠引进外资。引进外资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增强经济独立的基础。根据哥伦比亚的经验,必须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外资,并把它纳入本国经济建设的轨道,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还要防止外国资本控制重要经济部门,排挤和打击本国私人资本企业。最近30年,哥伦比亚本国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哥伦比亚由于国力有限、资金不足,政府实行以发展私人资本为主的政策,这似乎更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政府通过国家资本引导和扶植私人资本,也注意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投资的工业项目在投产赢利时,一般尽可能地将股份转让给私人资本,以便腾出资金投入新的项目;国家资本不同私人企业争夺市场,凡是私人能够搞的企业,国家就不再搞了,充分调动私人资本的积极性,尽量发挥私人资本在发展民族工业中的作用。当然,国家资本的存在和发展是必要的,但它应该引导和支持私人资本,尤其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拉美国家的经验表明,盲目地搞国有化,过分限制私人资本的发展,是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在借用外资方面,必须合理估计国家偿债能力,举借外债要用于生产性投资,集中管理,统一对外。过分依赖外资,在利用外资方面又缺乏合理计划,过高估计本国的外汇收入和经济实力,举债过多,必将造成负债累累,形成难以摆脱的困难局面。

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把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切实结合起来

从过去20年哥伦比亚的实际情况看,经济有了发展,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有限,贫富悬殊增大,这固然有社会制度的原因,也有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原因。但不能不说,这与经济发展战略中,社会发展目标不明确有关。即使发展计划中也提到一些社会问题,作了一些规定,但往往成为一纸空文,未能切实加以实施。以生存求发展是自然发展规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果不是以满足社会广大阶层的需要为出发点,势必得不到他们的支持,要取得巩固的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哥伦比亚政府以往也曾在增加就业、缓和农民分化、控制通货膨胀、增加教育投资、兴建住宅、改善贫苦群众居住条件等方面作了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似乎远远不够。现政府似乎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它提出的均衡发展计划中,强调了社会发展目标,把改善人民居住条件、扩大大学入学放在突出地位。贝坦库尔政府力图通过革新政治,兴利除弊,取信于民,缓和社会矛盾。

【注释】

[1]米格尔·乌鲁迪亚和马里奥·阿鲁布拉编:《哥伦比亚历史统计概要》,哥伦比亚国立大学文化普及局1970年波哥大版,第208页。

[2]加布里尔·波贝达·拉莫斯:《1925~1975年哥伦比亚经济政策、工业和技术的发展》,1979年波哥大版,第72页。

[3]安东尼奥·加西亚:《哥伦比亚半个世纪的现代史(1925~1975)》,载《拉丁美洲半个世纪的历史》,第1卷,1979年第2版,第197页。

[4]同①,第195页。

[5]安东尼奥·加西亚:《哥伦比亚半个世纪的现代史(1925~1975)》,载《拉丁美洲半个世纪的历史》,第1卷,1979年第2版,第195页。

[6]《1925~1975年哥伦比亚的经济政策、工业和技术的发展》,第74页;《共和国银行董事长年度报告1972~1977年统计附件》,第276页。

[7]《拉丁美洲半个世纪的历史》,第1卷,第207页。

[8]哥伦比亚《共和国银行杂志》1983年9月号,第58页。

[9]哥伦比亚《共和国银行杂志》1983年6月号,第10~11页。

[10]胡利奥·席瓦尔·科尔梅纳雷斯:《哥伦比亚的依附发展带来的尖锐的社会问题》,载哥伦比亚杂志《政治文献》1984年第158期,第38页。

[11]胡利奥·席尔瓦·科尔梅纳雷斯:《国家在哥伦比亚经济中的作用》,载《政治文献》1978年7~8月号。

[12]胡利奥·席尔瓦·科尔梅纳雷斯:《国家在哥伦比亚经济中的作用》,载《政治文献》1978年7~8月号。

[13]胡利奥·席尔瓦·科尔梅纳雷斯:《真正的国家主人:在哥伦比亚的垄断和寡头》,1977年波哥大版,第303页。

[14]参阅《政治文献》1980年第144~145期合刊,第118页;埃德加尔·雷贝斯等:《哥伦比亚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改善和政治稳定》,见《拉丁美洲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模式》论文,第38页。

[15]“保留定额”是指咖啡出口商每出口一袋咖啡必须存入共和国银行的外汇数额,以确保咖啡出口收入的大部分留在国内。

[16]“咖啡扣留金”是1969年为防止通货膨胀并使咖啡生产者真正增加收入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政府通过“咖啡扣留金制”在生产者、咖啡种植者联合会和全国咖啡基金会之间合理分配价格上涨所得的钱。

[17]“咖啡储蓄券”:1976年6月,政府决定发行40亿比索为期三年的咖啡储蓄券。根据规定,咖啡生产者凡出售一驮(125公斤)咖啡,必须认购l000比索的咖啡储蓄券。

[18]哥伦比亚《时代报》1981年5月13日、6月15日和《共和国银行董事长1979年年度报告》第210~213页。

[19]赫苏斯·安托尼奥·贝哈拉诺:《1950~1975年哥伦比亚工业化和经济政策》,载《今日哥伦比亚》,1980年第5版,第251页。

[20]赫苏斯·安托尼奥·贝哈拉诺:《70年代哥伦比亚经济》,1984年波哥大版,第124~125页。

[21]哥伦比亚《时代报》1982年7月26日。

[22]转引自《世界经济》1982年10月号。

[23]哥伦比亚《时代报》1981年4月14日。

[24]《1925~1975年哥伦比亚经济政策、工业和技术的发展》,1979年波哥大版,第136页。

[25]《共和国银行董事长年度报告1972~1977年统计附件》,第276页;《共和国银行杂志》1983年9月号,第102页。

[26]胡利奥·席尔瓦·科尔梅纳雷斯:《论哥伦比亚独立发展模式》,载《政治文献》1983年第154期,第40页。

[27]国家统计局:《1983年哥伦比亚统计》,第279页。

[28]哥伦比亚《时代报》1984年5月23日。

[29]哥伦比亚《时代报》1981年9月15日、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1982年哥伦比亚统计》,第315页。

[30]国家统计局:《1983年哥伦比亚统计》,第280、393页。

[31]胡利奥·席尔瓦·科尔梅纳雷斯:《论哥伦比亚独立发展模式》,载《政治文献》1983年第154期,第25页。

[32]哥伦比亚《时代报》1984年12月30日。

[33]1984年7月2~5日在波哥大国内外投资者会议上的讲话,见埃菲社波哥大7月4日西文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