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问题和前景

问题和前景

时间:2023-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成就、问题和前景战后以来,委内瑞拉推行的以“播种石油”为特征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建立本国的民族工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是:1.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485美元增加到1032美元,在拉美国家中从第四位跃居第二位。它表明,委内瑞拉在摆脱单一制经济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第四节 成就、问题和前景

战后以来,委内瑞拉推行的以“播种石油”为特征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建立本国的民族工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是:

1.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经过30多年的建设,委内瑞拉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45年的63.36亿玻利瓦尔增至1978年的771.61亿玻利瓦尔,增长了11倍多。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465玻利瓦尔增至6201玻利瓦尔,增长了3倍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委内瑞拉在拉丁美洲的经济地位也相应有了提高。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的《拉美统计辑要》提供的数字,按1970年美元价格计算,委内瑞拉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0年占拉美国民生产总值的4.64%,占第六位,增加到1976年占6.61%,跃居第四位。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485美元增加到1032美元,在拉美国家中从第四位跃居第二位。

2.制造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由于进口替代战略提供了一个保护性的有利可图的国内市场,委内瑞拉的制造业发展很快,1950~1980年,制造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7.3%。[38]随着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从1972年起,它的产值超过了石油业。石油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年的29.83%降为1979年的8.8%,同期制造业的比重则由10.01%升为19.13%。相当于石油产值的两倍多。它表明,委内瑞拉在摆脱单一制经济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3.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于替代进口工业的迅速发展,过去那种畸形的单一制经济状况开始改变。按照委内瑞拉的分类统计,石油开采业、其他产矿业和农业列入“第一产业”,在物质生产中,过去一直占领先地位,但随着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供水业等“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一产业”在物质生产部门的领先地位已被“第二产业”代替(见表10-2)。

表10-2 1950~197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

img39

资料来源:委内瑞拉中央银行:《委内瑞拉经济三十五年》。

与此同时,在制造业内部,中间产品和资本货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并已超过传统工业。据统计,食品、纺织、皮革和制烟等被称为“传统工业”的产值在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50年的58.4%降为1980年的43%。同期,化工产品、石油制品、橡胶、冶金工业等被称为“中间产品工业”的产值比重则从30.6%上升为42.3%,机器制造、电机设备、金属制品、运输工具等被称为“机械工业”的产值比重也从4.8%增加到12.8%(见表10-3)。

表10-3 1950~1980年制造业产值结构变化(%)

img40

资料来源:[阿根廷]塞尔希奥·比塔尔等:《委内瑞拉工业的挑战》,1983年西班牙文版,第33、259页。

4.进口商品构成发生变化。由于消费工业和机器设备工业的迅速发展,委内瑞拉的进口商品构成也略有变化。据统计,消费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40.01%降为1981年的24.03%,同期,资本货、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比重则由59.9%增至75.97%。

5.就业结构也有改变。据统计,1950年,在全国就业人口中,农业占43%,工业占20.2%,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和其他服务业占36.8%。1978年,在全国391.4万就业人口中,农业占16.63%,工业占27.96%,其他部门占55.41%。[39]城市人口的比重也由1950年的47.9%上升为1979年的75.7%。[40]

但是,进口替代战略及其政策措施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并对委内瑞拉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表现在:

1.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制约。委内瑞拉的经济增长是建筑在石油这单一产品基础之上的,到目前为止,石油收入仍然是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但是石油业的发展和石油收入的增加与世界经济和国际石油市场的状况关系十分密切,战后历次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都给委内瑞拉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经济发展依赖于外国技术和资金。委内瑞拉经济原有的技术基础很差,因而在发展民族工业过程中,大部分原材料、中间产品和资本货都要依靠进口。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建设摊子铺得过大,进口额成倍增长,出口石油换得的外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进口需要。因此,采取的大量举借谋求解决资金不足的办法,使外债急剧增长。这种对外国资金和技术的依赖,使委内瑞拉必须每年支付巨额利润、利息和专利费用,同时有关国家又实行技术垄断,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工农业比例失调。委内瑞拉在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时,重点发展制造业,而对农业则注意不够。在价格政策方面,在保持制成品高价的同时,把农产品的价格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而使工农业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另外,国家优先供应进口替代工业化所需的外汇,农业所需的化肥和其他生产资料往往得不到满足,加上农村中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残余的束缚,农业的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农业比例失调。国内消费的粮食中近半数需要从国外进口。农业的落后,大批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在劳动就业、住房、教育、公共治安和卫生等方面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4.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效益。适当的速度必须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保证。在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委内瑞拉政府注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忽视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1970~1980年间创办的国营企业占国营企业总数的61.6%。但是,除了石油业外,国营企业都有程度不同的经营性亏损,年亏损额约20亿美元。国营企业是委内瑞拉经济的主要成分,国营企业的上述情况就不能不影响经济的全局。这也是造成80年代初委内瑞拉经济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5.关税政策影响了民族工业产品的出口。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后,消费品进口额的确减少了。但是,发展民族工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资本货大多依靠进口。虽然国家对这些进口物资采取了免税或减税措施,民族工业的产品成本还是相对较高,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后果是委内瑞拉的出口商品构成至今仍然以石油等一些初级产品为主。另外,委内瑞拉的汇率历来根据石油出口的需要制定,经常偏高。这种高汇率政策提高了以外币衡量的石油等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但直接影响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外部的不利因素(8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等),严重影响了1979年以来委内瑞拉的经济发展进程(1979~198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41]导致发生20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债务危机(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4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委内瑞拉政府自1979年开始执行调整经济发展的方针,主要的措施有:

1.紧缩财政开支,减少投资。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和国际石油价格下跌这种情势,1979年3月上台的坎平斯政府先采取了“冷却”经济发展的方针,后又调整了1981~1985年的第六个发展计划,将计划中规定的经济增长率从4.3%降为1.31%,对一些重要项目的投资额减少180亿玻利瓦尔,并削减政府日常开支300亿玻利瓦尔。卢辛奇于1984年2月1日就任总统后,又分别于该年2月24日和3月14日宣布了削减当年公共开支10%、整顿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和国营企业等一系列紧缩措施,实现了财政开支扭亏为盈。

2.调整汇率,降低比价。为了保护民族工业,防止外汇大量外流,委内瑞拉政府从1983年2月起实行外汇管制,两次调整汇率,并将原来的单一汇率制改为多种汇率制,把本国货币的币值贬低了74.4%。这些措施有利于发展国内工业生产和民族产品的出口。1984年,虽然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68%,但制造业的产值却增长了3.9%。[43]

3.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为平衡国际收支,提高外债的清偿能力,委内瑞拉政府又采取了禁止对部分商品进口、提高多数商品进口税、严格国家机构和国营企业的进口审批手续、规定私营企业的进口要预付押金等削减进口的措施。与此同时,大力鼓励非传统产品,特别是铝制品的出口,从而使国际收支达到了平衡并略有剩余,国际储备也明显改善。

4.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成为经济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为此,增加了对农业的贷款,为农民提供优惠利率,并提出了“土地所有制民主化计划”和“农业繁荣”计划,以便促进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加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1984年,农业生产开始复苏,其实际产值增长2.25%。[44]

5.对外资采取灵活的政策。为使经济复苏,委内瑞拉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了较前灵活的态度,规定除了基础工业和为本国投资者保留的一些经济部门外,外国都可以投资;外资在合资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在商业部门可达20%,在工业部门可达49%。此外,政府还对投资农业的外国资本给予鼓励。1984年,外国直接投资额达103.16亿玻利瓦尔,比1980年增长149.58%。[45]

6.争取推迟债务偿还期限。为解决严重的债务问题,自1981年始,在不损害主权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委内瑞拉与国际金融机构进行了多次谈判,并于1984年9月22日达成了推迟债务偿还期和确定每年偿还额的协议,为解决债务危机和逐步复苏经济创造了某种条件。

综上可见,为使经济摆脱80年代以来停滞不前的状况,并解决严重的债务问题,委内瑞拉政府已采取了一些较为有力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委内瑞拉各界人士反映不尽一致。但从工农业生产开始复苏、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国际储备增加这一趋势看,已初见成效。

综观战后委内瑞拉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它走过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采取了一种比较独特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既有成功之点,又有失误之处。目前,委内瑞拉舆论界和经济理论界对其褒贬不一,但贬甚于褒。从其争论中,有一些问题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并加以总结。

1.工业化与民主化的关系问题。委内瑞拉独立以后的历史表明,独裁、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封建寡头势力的独裁统治及其对人民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造成了经济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而人民为改变贫困状况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又引起了独裁当局更严厉的镇压。因此,资产阶级自上台执政以来,为了消除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十分注重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并制定了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中心目的”是为“维护和深入民主化提供物质支柱”。1958年以来委内瑞拉的发展进程表明,国家的工业化为巩固和加强民主和法治提供了广泛的物质基础,而民主和法治的确立又为工业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但是,从委内瑞拉目前存在的除石油以外的其他产品对外缺乏竞争能力、企业生产效率不高、资本货工业很少发展并严重依赖外国技术、没有解决失业问题、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等问题看,委内瑞拉已实施的工业化为民主和法治提供的“物质支持”还是有限的。

2.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问题。解决资金的来源和合理使用是经济建设中的两个大问题。在资金来源问题上,战后委内瑞拉采用的办法主要有二:一是靠出口石油;二是靠举借外债。但是,委内瑞拉在使用这两种资金时,均有失误之处。

利用石油的出口优势,这对委内瑞拉来说是可取的。但是,把国家的内部积累完全寄希望于这种优势,似乎有其失策之处。因为石油出口收入总是会随着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而升降,而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难以预料。因此,如果将财政收入的依托全部或大部分放在石油出口收入上,就必然使财政收入不稳定和投资率的波动,经济发展计划也就难以稳妥地得以实施。这也是委内瑞拉经济易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的原因之一。委内瑞拉决策人虽然希望摆脱对石油业的依赖,但是,并没有为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财政措施。例如,1948年,政府的日常收入中来自石油的收入占56.4%,各种税收占34.9%,其他收入占8.7%,1974年,上述日常收入中来自石油的收入上升为占85.6%,各种税收下降为占11.0%,其他收入也降为占3.4%。[46]也就是说,在上述26年以后,国家财政对石油收入的依赖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这种情况显然对财政收入、公共投资,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适当利用外资是发展中国家补充国内资金不足的一种可行的办法,对经济发展能起某些积极作用。但是,委内瑞拉在吸收外部资金问题上也有教训:一是自70年代以来,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措施过激,导致外国直接投资的急剧下降;二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清偿能力,举借外国贷款速度过快,数量过大,短期债务过多,偿还期过于集中,同时,吸收外资时又没有顾及国内的消化能力,以致投资效果不佳,负债率(即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扶摇直上,1982年竟达51%,从而使外债成为委内瑞拉财政的沉重负担。

在资金使用问题上,确定适当的投资率,做到既能保证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战后委内瑞拉的投资安排情况看,它的三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投资率分别为24%~30%、13%~24%、21%~37%,平均投资率分别为27.1%、17.3%和30.23%。[47]但从经济发展速度看,第一阶段最快,第三阶段的后期还出现了负增长。以此看来,第一阶段的投资率比较适合。第二阶段的投资率偏低,所以发展速度比较慢。第三阶段投资率过高,导致经济发展关系的比例失调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可见,确定适当的投资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除了适当的投资率以外,还要有明确的投资目的。从实际情况看,委内瑞拉的投资政策缺乏明确的目的。例如,对国营企业的投资,由于没有注重提高企业资金的自给程度,没有努力发展中间产品和资本货工业和技术,也没有按地区发展的需要发展新企业,因此,国营企业不但亏损额大,而且地区分布不合理,资本货工业发展不快,只能满足10%的资本货需求。[48]在对私营企业的发放贷款方面,没有通过提供公共贷款引导私营企业提高内部积累,对企业进行再生产投资,促进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改造。同时,由于贷款目的不明确,数量又大,因此,私人企业往往把收益投放到赢利高、资金周转快的部门,而不愿对企业进行再生产投资。在外国贷款的使用方面,将大量外国贷款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因而不能迅速形成生产力。在一些投放到生产部门的资金中,大部分又用于收益迟缓的工程,资金周转十分缓慢,因而无法及时偿还大量的短期外债。

3.经济发展速度同国力的关系问题。委内瑞拉在处理发展速度与国力的关系问题上,大体以60年代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比较注重从实际出发,步子比较稳妥,因而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效果也较好,各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后期追求高速度,制定了一些高指标,失误较多,发展速度反而减慢。前期的成功之点在于比较注重基础设施、农业、消费工业和资本货工业的协调发展。例如,1950~1957年,全国固定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平均占33.29%,第二产业平均占22.34%,第三产业平均占32.13%,其余的为行政管理。这个时期大体上是基础设施先行,以农业为基础的,因而为工业的发展既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又提供了原料和劳动力,投资效果就较好。1958~1969年,虽然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入了消费工业,第二产业在全国固定投资总额中的平均比重上升为34.52%,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平均比重仍分别保持在26.94%和31.43%左右。因此,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仍是协调的。后期的失误之处就在于忽视了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1970~1974年,第一产业在全国固定投资总额中的平均比重降为15.07%。到了1976~1980年,对基础工业的投资额占全国公共投资总额的比重则上升为57.35%。[49]由于片面强调高速发展基础工业,破坏了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结果,农业上不去,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技术力量又短缺,不仅投资效果不佳,而且导致资金短缺。为了维持高速发展基础工业的政策,政府不得不求助于国外的资金和技术,结果陷入债务泥潭而不能自拔。由此可见,经济发展速度要以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良好的投资效果为前提,应根据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实际条件来确定。

4.发展物质生产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关系。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需要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对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委内瑞拉在人口投资和智力开发方面尽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1960~1978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1倍,中学生增加了6倍,高等院校学生人数增加了10倍。1960年委内瑞拉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在拉美占第五位,1978年则跃居第二位。[50]但是,在发展物质生产和开发人力资源两个领域的投资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比例失调。例如,在70年代,委内瑞拉用于发展物质生产的投资率年平均达30%,而用于开发人力资源的投资率只有5%左右,前者是后者的6倍。在发达国家,前者一般只比后者高2.5倍。[51]委内瑞拉就业人员的平均文化水准仅为基础教育四年,也低于世界同等人均收入水平的国家。在教育方面,委内瑞拉还没有形成综合体制,人文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以及理工科技术之间存在着隔离状态,经济增长和教育发展水平、多样化职业教育和自由选择专业、教育潜力和地区发展、教育计划和全国发展计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妨碍委内瑞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5.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关系问题。委内瑞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保持社会的稳定局面,采取了一些社会改良措施。例如,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工资,规定最低工资限额;实行土地改革,发放农业贷款,提供补贴,规定和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社会开支,将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由六年延长到九年;扩大社会保险业,为失业者、贫困家庭发放救济金等。因此,一般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发生了财富越来越集中的现象,贫富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1966年、1975年和1980年的官方数字表明,占委内瑞拉人口5%的富人所占财富逐步增加,1966年为19.0%,1975年为25.8%,1980年为30%;20%的穷人所占国民财富的份额逐渐下降,分别为4.4%、3.6%和3%。贫富之间相差40倍,大大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美国为12倍,英国只有7倍)。[5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社会制度上的原因以外,与社会目标不明确,因而措施不得力也有关系。委内瑞拉政府曾提出建设“福利社会”和“共有社会”的计划,但没有提出明确的指标,也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因而在实际上并没有把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

6.石油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问题。人们曾形象地称谓委内瑞拉的民主是“石油民主”,其经济是“石油经济”。这两种称谓生动地描绘了委内瑞拉石油业同其他部门的关系。委内瑞拉的工业化也好,民主化也好,都是以石油为其后盾的。因此,上述称谓既道出了“播种石油”这一战略的长处,又点出了这一战略所造成的后果:对石油业的依赖。

在委内瑞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中,除了石油以外,其他资源尚未开发。“播种石油战略”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实施的。然而,在如何使用石油资金这个问题上,在委内瑞拉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看法认为,委内瑞拉拥有充裕的外汇收入,与其自己生产质次价高的产品,还不如利用竞争,到欧、美市场上采购价廉物美的制成品;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正因为委内瑞拉拥有富裕的石油收入,就更应坚持自己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这样,既能提高民族意识,又可以防止资金外流。当石油资源耗尽时,不仅消费品能自给,而且可以得到新的外汇来源。这两种思想在不同的决策人中,对各种事物的处理上,均有不同的体现,并导致不同的结果。

从总体上看,自实施“播种石油战略”以来,委内瑞拉在经济上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一个“拥有多样化经济的独立的”委内瑞拉已屹立在拉美这块土地上。1945年,委内瑞拉制造业的产值和农业的产值分别相当于石油业产值的21.1%和48.4%。[53]1984年,制造业产值比石油业产值高211.1%,农业产值比石油业产值多93%。[54]此外,制造业和农业的内部结构都起了很大变化,二者都在向多样化的方向前进。

但是,播种石油战略也存在不少问题,除了对石油业的依赖以外,主要的还有:

首先,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脱节。在执行播种石油战略的实践中,委内瑞拉在处理石油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时,不是根据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来决定石油业的生产和石油的出口;相反,其他经济部门的建设都取决于石油收入的多寡。石油收入实际上成为经济建设规模及其成果大小的决定性因素。这样做的结果是,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脱节,也就是说,收入的增加并不总是取决于生产的增长,常常还取决于进出口价格的变化。例如,1973年和1979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委内瑞拉国民收入大增,但国内生产并没有获得同步发展。由此引起了无法进口的物资和劳务的价格飞速上涨;可进口物资和劳务的进口量则急剧增加;进口的洪流对国内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结构的变化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币值过高影响国内生产。为了保证石油收入的稳定增长,提高外币衡量石油的出口价格,委内瑞拉把本国货币玻利瓦尔与外币的比率定得偏高,70年代以后尤其如此。这种高汇率政策,除了影响本国非传统产品的出口以外,还提高了进口品的竞争能力,影响了国内生产;进口业务获得巨额利润的现实又引起部分工业资本转入这一领域,影响了国内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数以千计的在70年代初建立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或倒闭;与此同时,私人资本的再生产投资在1977~1983年期间减少了76%。[55]

最后,国内生产的发展缺乏整体性。由于石油收入很集中,据此拟定的发展生产战略在实质上是大计划战略,主要目标是发展少数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和资本货,能大量生产和出口产品的产业部门。这种模式造成许多消极后果:服务行业畸形发展,规模十分庞大(1980~1984年服务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占59.74%);技术上对外依赖很深,引进外国的技术和设备的盲目性和重复率较大,许多企业成了外国产品的加工厂或装配车间,生产工艺和技术不配套、不成体制,更没有形成本国的技术力量;工业资本集中在大企业中,它们在资源、原材料、运输、熟练劳动、技术水平等方面不具备相应的条件,规模经济的长处很难发挥出来;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合理的工业地区布局妨害了地方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

【注释】

[1][阿根廷]塞尔希奥·比塔尔等:《委内瑞拉工业的挑战》,1983年西班牙文版,第27页。

[2][委]塞尔希奥·阿兰达:《委内瑞拉经济》,1984年西班牙文版,第90、140页。

[3][委]罗慕洛·贝坦科尔特:《委内瑞拉:政治和石油》,1979年西班牙文版,笫277页。

[4][委]塞尔希奥·阿兰达:《委内瑞拉经济》,1984年西班牙文版,第207页。

[5]委内瑞拉中央银行:《委内瑞拉经济三十五年》。

[6][委]伊格纳西奥·波洛依:《委内瑞拉的国家和工业化》,1982年西班牙文版,第282页。

[7][委]塞尔希奥·阿兰达:《委内瑞拉经济》,1984年西班牙文版,第318页。

[8][委]罗慕洛·贝坦科尔特:《委内瑞拉:政治和石油》,1979年西班牙文版,第345~347页。

[9]委内瑞拉《国民报》1981年8月3日专辑。

[10][委]陈其仪:《城市地区发展和土地的布局:神话和现实》,1978年西班牙文版,第117页,图表Ⅲ—4。

[11]委内瑞拉中央银行:《委内瑞拉经济三十五年》。

[12]委内瑞拉中央银行:《委内瑞拉经济三十五年》。

[13]1985年总统国情咨文。

[14][委]拉乌尔·托雷亚尔瓦·阿尔瓦雷斯:《委内瑞拉石油及其国有化》,1980年西班牙文版,第73~97页。

[15]委内瑞拉《宇宙报》1985年3月14日石油矿业部能源司司长的报告。

[16][委]伊格纳西奥·波洛依:《委内瑞拉的国家和工业化》,1982年西班牙文版,第298页。按时价计算。

[17][委]伊格纳西奥·波洛依:《委内瑞拉的国家和工业化》,1982年西班牙文版,第298页。按时价计算。

[18]委内瑞拉中央计划协调局:《第七个国家计划》(1984~1988)。按1984年价格计算。

[19]委内瑞拉《宇宙报》1985年3月14日石油矿业部能源司司长里卡多·科利埃的报告。

[20][委]伊格纳西奥·波洛依:《委内瑞拉的国家和工业化》,1982年西班牙文版,第298页。按时价计算。

[21]1983年委内瑞拉总统国情咨文。

[22][瑞典]魏纳·卡尔逊:《委内瑞拉的制造业》,1975年英文版,第46页。

[23][委]伊格纳西奥·波洛依:《委内瑞拉的国家和工业化》,1982年西班牙文版,第153页,图表Ⅳ—7。

[24][委]伊格纳西奥·波洛依:《委内瑞拉的国家和工业化》,1982年西班牙文版,第86页,图表Ⅱ—6。

[25]委内瑞拉中央银行:《委内瑞拉经济30年》,第141、161页。

[26]同①,第91、281页。

[27]同①,第298页。

[28][委]多明戈·阿尔贝托·兰赫尔:《金融寡头》,1979年西班牙文版,第56~61页。

[29][委]多明戈·阿尔贝托·兰赫尔:《金融寡头》,1979年西班牙文版,第120页。

[30]《委内瑞拉工业的挑战》,1983年西班牙文版,第262页,图表A—9。

[31][委]罗慕洛·贝坦科尔特:《委内瑞拉:政治和石油》,1979年西班牙文版,第380页。

[32]同③,第419页。

[33]联合国拉美经委会:《1978年拉美统计年鉴》,第91页。

[34]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日报》1981年11月6日。

[35][委]费德里科·布里托·菲格罗亚:《委内瑞拉经济和社会史》第2~3卷,1978年西班牙文版,第441、524、730页。

[36]英国《三月经济评论》1981年增刊。

[37]1979~1982年委内瑞拉总统国情咨文。

[38]《委内瑞拉工业的挑战》,1983年西班牙文版,第27页。

[39]1979~1980年委内瑞拉总统国情咨文。

[40]1979~1980年委内瑞拉总统国情咨文。

[41]《委内瑞拉经济》,1984年西班牙文版,第317页。

[42]委内瑞拉《流浪者》杂志1983年第1045期。

[43]1985年委内瑞拉总统国情咨文。

[44]1985年委内瑞拉总统国情咨文。

[45]1985年委内瑞拉总统国情咨文。

[46][委]伊格纳西奥·波洛依:《委内瑞拉的国家和工业化》,1982年西班牙文版,第81页,图表Ⅱ—3。

[47][委]塞尔希奥·阿兰达:《委内瑞拉经济》,1984年西班牙版,第132、192、318页。

[48][阿根廷]塞尔希奥·比塔尔等:《委内瑞拉工业的挑战》,1983年西班牙文版,第44页。

[49]上述各项比例数据根据《委内瑞拉经济》和《委内瑞拉的国家和工业化》两书中提供的数据由笔者自行运算而来。

[50][阿根廷]塞尔希奥·比塔尔等:《委内瑞拉工业的挑战》,1983年西班牙文版,第125页。

[51]同②,第127页。

[52]委内瑞拉《国民报》1981年8月3日专辑。

[53][委]塞尔希奥·阿兰达:《委内瑞拉经济》,1984年西班牙版,第147页。

[54]1985年委内瑞拉总统国情咨文,图表1。

[55][委]塞尔希奥·阿兰达:《委内瑞拉经济》,1984年西班牙版,第3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