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工起源于人类的交换倾向

分工起源于人类的交换倾向

时间:2023-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1.1 分工与交换亚当·斯密把分工的原因归结为人类交换的本能,“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种倾向,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的性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

3.1.1 分工与交换

亚当·斯密把分工的原因归结为人类交换的本能,“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

“这种倾向,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的性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必然结果,这不属于我们现在研究的范围。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由于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通过契约、交换和买卖取得的,所以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国富论》)

马克思把分工区分为一般分工(社会分工)和个别分工(工场内分工),认为对于一般分工来说,第一个起点是在氏族和家庭内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是纯生理自然分工。第二个起点是在不同家庭、氏族、公社互相接触的地方产生了产品交换,并由此逐渐演化为商品交换。马克思认为,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不同,这种自然的差别,在公社互相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互相交换,从而使这些产品逐渐变成商品。所以,最初的社会分工是在两种自然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是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另一是生产与生活区域的自然分工,只是随着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公社互相接触时才产生了以剩余产品交换的现象。

最初的原始交换没有造成生产领域间的差别,而是使不同的生产领域发生关系。但是随着这种交换利益的驱动,专业化生产的动机愈来愈强,最后才使商品交换普遍化,进而又促进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并把它们变成社会总生产的多个相互依赖的部门,这就是促进分工发展的利益机制。马克思的论述更全面地概括了交换和分工利益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