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3-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现状我国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和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各种人为原因,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地方已经成为不毛之地,其中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失去了人们生产、生存的基本条件。西部地区森林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国土生态安全。

一、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和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各种人为原因,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地方已经成为不毛之地,其中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失去了人们生产、生存的基本条件。一个显著的表现是,由于长期的毁林毁草开垦等多种原因的破坏,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截至目前,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地区已经约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荒漠化土地面积的95%;并且还分别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和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继续扩展。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高达20多亿吨,从而导致中下游江河湖库严重淤积,长江、黄河水患频繁发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从西部地区森林的保存量来看,2000年整个西部地区森林面积为12480.73万公顷,其中西北地区的森林面积为7680.54万公顷,占整个西部地区的61.54%;西南地区森林面积为4800.19万公顷,占西部地区的38.46%。西部地区活立木蓄积量为76.04亿立方米,其中西北地区的活立木蓄积量为20.1亿立方米,占整个西部地区的26.43%;西南地区活立木蓄积量为55.94亿立方米,占西部地区的73.57%,如表5-1所示。

表5-1 2000年西部地区森林资源统计

img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西部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当前西部地区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平均森林覆盖率不高,造林树种单一,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林分质量低,生态经济效益较差,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地区森林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国土生态安全。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林业还面临着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生产力水平总体低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等严峻现实。当前在西部地区一方面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闲置的荒山荒地没有充分合理开发利用。

再就林业的分布情况看,西部地区的森林资源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历史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分布不均的格局。其中西南地区森林资源较多,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分布很少。西南各省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广西高达41.3%;而西北各省区的森林覆盖率则很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森林覆盖率都低于10%,其中新疆的森林覆盖率最低,仅为2.2%,对比情况如图5-1所示。

img10

图5-1 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横向比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西部农村统计资料》(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西部地区森林资源不但分配不均衡,它的结构也不合理。这主要反映在森林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方面。从林龄结构来看,主要反映在幼、中龄林较多,成、过熟林较少,即林分的低龄化上。分析一下西部的林龄结构就可以看出,在西部的森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占到70%以上,而成、过熟林资源则明显不足,这一情况在用材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再从林种结构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营造用材林的比重较大,营造其他林种的比重较小;而自90年代末期以来,每年营造用材林的比重有所下降,而营造防护林的比重则持续增加。例如,1990年四川省的造林面积为26.21万公顷,其中用材林占59.06%,防护林仅占23.69%。而在1990年以后,用材林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防护林的比重持续上升,到2000年防护林的比重增至62.83%,用材林的比重则降至17.97%,具体情况如表5-2所示。

表5-2 四川省林种结构变化

img11

续表

img1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西部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