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影响商业布局的因素分析
商业是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国民经济部门。商业按其地域特征可分为:从事国内货物、知识和服务交换的国内贸易,从事本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知识和服务交换的对外贸易。
一、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业是促进社会生产的主要途径。商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衔接和协调的作用。商业的主要任务是把商品从生产者手中送到消费者手中,最终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业的发展与繁荣,还关系到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社会的安定。
商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我国是劳动力供给大国。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城市人口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商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尤为重要。
商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商业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随着制造业生产规模大、相对集约的趋势与消费购买量小、相对分散的特点,在商品空间、时间以及具体品类、特色上产生的矛盾呈日益扩大之势。这就要求商业组织在规模、数量和质量上必须以一定速度的增长以匹配工业、制造业高速增长的要求。某项产业能否顺畅地获得生产要素、销售产品,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正常运转,而且还决定着相关产业链能否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与市场之间越来越需要专门的中介机构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协调机制,商业无疑是充当这一角色的重要力量。
由此可见,商业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6123亿元,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75亿元,增长16.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39350亿元,增长18.4%;餐饮收入额17648亿元,增长18.1%。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商业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的发展要重视扶持本国的民族工业。流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对制造业起着导向的作用。大型商业企业支配着成百上千家生产企业,决定着大量中小供应商的命运。在我国商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外资零售企业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正在扩大国内零售市场份额,控制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供应商,国内的供应链正在发生变化。我国商业应该加强渠道建设,巩固和加强供应链管理,积极扶持民族工业,同时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本国民族工业的支持。
二、影响商业布局的因素和商业布局的要求
(一)影响商业布局的因素
与其他经济部门一样,商业的布局深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对商业布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商品销售,尤其以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为最大。寒冷地区与温暖地区、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高山地区与平原地区,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消费习惯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商品销售的地区差异,影响着商业的地区布局。
自然因素还通过影响商品生产、交通运输和人口等社会经济条件,间接地影响商业布局。如自然条件不同的地区,所生产的物产会有较大的差异,因而,需要购入的商品或销出的商品并不相同。自然因素还影响商品的采购和储运。如农产品收购受气候季节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出现商品季节收购与全年供应的矛盾。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商品仓储和运输也有不同的要求。如在炎热多雨地区的商品运输中要注意防霉烂、防雨淋,仓储中要注意防潮降温;在寒冷地区,某些商品在储运中要重视冻害的防治。灾害性的天气还会影响商品运输的连续性。
2.社会经济因素
商品是商业存在的物质基础。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和布局直接影响着商业的发展水平和布局。商品生产的地区差异决定着商品购进的地区差异。各地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往往会扬长避短,开展专业化生产,实行劳动地域分工,从而使各地区所需的商品不可能完全自给。这就需要商业部门一方面从区外购入部分商品,或弥补不足,或调剂品种,以满足当地需求;另一方面把区内有余的商品往外销,以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商品从货源地到消费地的流向,亦深受商品生产布局的影响。商品生产的地域性越强,商品流动的可能性越大,流向就越复杂。商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不仅商品流动可能性越大,而且流动的半径也越长。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商业活动一方面需要作为生产者的人来组织和管理才能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人口因素影响着商业贸易活动规模的大小,是商业网点设置密度的前提条件,而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民族等属性决定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不同,进而影响商业网点的种类和经营商品的范围。
交通因素是商品集散的必要手段。只有具备发达的交通运输,才有可能发展大规模的贸易。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空间位置移动必需借助于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不仅影响着商品贸易规模和商品的流向,而且制约着商业企业、商业中心的地区分布。
此外,社会经济制度、历史基础和旅游业的发展等因素也影响和制约着商业布局。
3.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因素直接影响着商业经济效益。先进的通讯技术、包装技术、保鲜技术、销售设施等是商贸工作效率提高的重要保证,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商业的地区分布格局。如计算机技术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科学技术因素还通过影响商品生产规模、商品生产地区结构和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等间接影响着商业的地区布局。
(二)商业布局要求
商业布局是经济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合理与否,关系到工农业产品能否顺利地进入消费领域及能否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商业布局一般要求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
无论是组织国内商品流通,还是与其他国家的商品交易,都应遵循经济规律,打破行政界限,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按商品自然流向组织商品交易。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就是要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开放式商品流通网络,并利用多种方式,广开流通渠道,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国际之间的商品交流,做到货畅其流,尽快地把商品从生产领域转入消费领域,实现其价值,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
2.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
从事经济活动绝不可忽视经济效益。商业网点的布局、商品运输方式和线路的选择要有利于商品以最合理的路线流转,以最少环节、最短距离、最快速度进入消费领域,以便减少流通费用,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
商业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因此,商业布局要在讲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兼顾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