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决策的最佳时节
决策不是一种静态的、静止的智力工作游戏,而是在各种条件的不断变化中一种动态的追寻最大效益目标的抉择过程,因此决策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如何把握决策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概没有一个领导不清楚决策的重要性,可仍有许多决策者会作出错误的决策。或许有人认为,决策之所以出现失误,是因为决策者能力不济或者决策的方式和内容出了错。但实际上,导致决策失败的另一个因素往往起了更大作用,那就是没有把握好决策时机。
有些决策者总是谨小慎微,顾虑重重,就算是遇上火烧眉毛的事情他们还是拿不定主意。他们想要得到有关决策对象的全部信息资料,还想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希望自己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从中选择出最好的决策方案。但是他们却没有考虑到,殊不知等到作出一个似乎很好的决策时,可能某个好机会早已溜走了。如果决策落后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就很容易变成没有什么价值的“马后炮”。
对此,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发表过很精彩的议论。该企业家曾对担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菲利普·考德威尔说过:“菲利普,你的问题就出在你在哈佛大学接受的教育——在没有获得全部事实根据之前决不轻易采取行动。打个比方,即使你已经掌握了95%的事实根据,可是你还会花费半年的时间去寻找其余的5%,但是当你找到全部的事实依据时,很可能它们已经过了时,因为市场情况变了。这就是企业经营和决策的一个特点——时间性。”该企业家据此还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是正确的决策,如果是落实得不够及时,也不会发挥什么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变得十分复杂,因为决策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总是不停地发生变化,所以决策者如果过分强求信息完整性,那么良好的时机很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溜走。所以,决策时一定注意不要贻误时机。
当然,决策时机并不等于决策速度,时机把握得好的决策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有些决策可能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作出,这就要求决策者快速而充分地利用手中的信息尽快作出决策。但是如果不是很迫切的决策,决策者广泛收集信息,静观事态发展才是明智之举。
根据时间的轻重缓急,决策一般有以下几种,决策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压力采取不同的对策。
1.紧急事件的决策
这类决策要求管理者立即作出必要的反应,立刻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措施应付危机。比如,若是有消费者向媒体举报企业产品的质量问题。面对这类问题,企业作出的决策通常是越快越好,决不能等下去、拖下去,否则会给企业带来更大危机。这类决策通常都没有时间对比各个应对方案的优劣,因为必须得马上应对媒体和消费者。这就要求领导者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
2.最优决策
在这种决策方式中,有多种方案可供决策者进行选择。尽管快速作出决定也很重要,但有效的决策取决于对各种方案的分析和评价,取决于决策方案选择得是否合理。找到最佳决策方案比决策速度更重要。但是,若是能把两者结合起来会更好。
3.无关紧要的决策
这种类型的决策既没有时间上的特殊要求,也不要求决策者千方百计地寻找最佳方案,随便什么时间、采取什么方案都可以。对于这类决策,领导者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边,等有时间了再说。
4.等待时机的决策
有些可能会碰到的情况是:问题已经出现,但不是很明朗,决策的时机还没到来。这类决策可以等,待到时机成熟或问题明朗之时再作决定也不为迟晚。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对决策时机选择,并不是都能够完全依照问题本身的需要,这还通常会受到领导者个人性格的影响。有一位英国学者根据决策者的决策速度,将决策者分为兔子型和乌龟型两种类型。
兔子型决策者能够快速消化和吸收观点和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发生的情况、快速决策;这个类型的决策者独具慧眼,经常能发现他人难以发现的捷径;能够根据事情的变化很快调整决策;还能抓住各种变化带来的机遇,这些都是兔子型决策者的优点。但是这种类型的决策者也有各种缺点,比如易犯“欲速则不达”的毛病,对什么问题都是浅尝辄止,对细节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耐心,看问题不全面,等等。
乌龟型决策者总是能收集复杂详尽的信息,形成完整的意见,他们更加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当事情进展比较慢时,他们总能保持耐心;这个类型的决策者总能深挖问题的实质,注重细节,并且目光长远。乌龟型决策者也有自己的薄弱之处,比如他们会在不必要的细节上耽误时间;对眼前的机遇和可能存在的威胁都不是很敏感;做事不分主次,优柔寡断,缺乏紧迫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想把握好决策时机,决策者除了要随时关注各个方面情况的变化,抓住问题的实质之外,还要认真梳理自己的性格特点,注意发挥自己个性中的优点,克服个性中的缺点。
领导的“狠”智慧
决策时机很重要,领导一定要把握好,以免正确的决策变成“马后炮”。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克服弱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