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诱惑
为什么尽管有这么多证据证实多元化确实不可行,但是还有那么多企业主或CEO仍然深信不疑地去追求呢?
为什么尽管大家都知道“做大”不等于“做强”,但是还是有那么多企业主或CEO经不住市场的诱惑呢?
原因之一:长期来看,多元化必定亏钱,但短期而论,多元化会赚钱。
短期之内,多元化一般都会赚钱,专业化往往还可能亏钱。集中焦点会让业务受影响,想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人会减少,也可能因为减少产品或服务项目而损及业绩。强有力的焦点几乎都不会在短期内奏效,否则每个公司都能赚大钱了。
就好像现在很多企业打价格战,降低价格,在短期之内能够有很大的利润,但是从长远来看,更有效、更长久的是价值之战。
暴饮暴食在短时期内有助于你的精神得到一定满足,但长期来看,则是有害健康的。
同样,市场营销也会表现出同样的现象: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正好相反。
你也许以为需要做的只是尝试几种不同的方式,要是效果好就继续,要是不管用,就换别的试试,然而短期奏效的,长期不一定管用,以利润为导向的公司终会失败,因此你必须勇于决定目标,然后等待市场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无法在一夜之间完成。
福特汽车公司曾经尝试以安全作为目标,可惜一年之后便放弃了这个做法,福特汽车认为“安全”车没有市场。当时沃尔沃的目标和福特一模一样,不同的是,一年之后沃尔沃没有放弃,而且一连用了五十多年。
佛经说:“只要找到了路,就不要怕路有多远。”因此,凝聚企业的焦点要有耐心。战舰调头需要时间!
很多人认为多元化可以表示这个公司有各式各样赚钱的渠道,多元化可以分散公司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
原因之二:主要问题出在大公司顶尖的那几位管理人员身上,对公司领导人来说,规模等于重要性,规模等于权力,规模等于心理上的满足感。
IBM的业务量虽然以数亿美元的速度在下滑,但是它依旧是资产总值100多亿美元的公司。
通用汽车亏损23亿美元的那一年,在财富500强的排行榜上,它依旧是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公司。可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一个涉足房地产、医疗、宾馆、化工、电子设备的企业主,他手下可能有上万的员工。一旦砍掉不相关的行业,可能手下的人手会减少2/3。
试问有多少企业家或CEO愿意放弃他一半的野心、一半的权力和一半的心理满足感呢?想来不太多。柳传志做到了,他把联想分为了联想和神州数码。
大多数管理层追求的一定是规模,而不是利润。他们究竟要什么,心里有数。
所以,企业大了必须分家,因为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让不同部门专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是一种趋势。先把事业的目标凝聚在一点,然后建立全国性或全球性的专业体系,是目前企业经营最有效的策略。
若想让一堆大火彻底熄灭,最简单的好办法,就是将自己的木材抛撒遍地。换言之,也就是走多元化的道路。而要让一堆大火更加明亮,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柴草,再火上浇油。也就是要打造焦点清晰的专业化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