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德国鲁尔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德国鲁尔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德国鲁尔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德国鲁尔矿区的成功转型是世界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最为成功的代表。坐落在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鲁尔区,被称为煤的故乡,在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鲁尔矿区以及20世纪60年代末组建的鲁尔集团的发展历史,集中反映了德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

四、德国鲁尔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西部,介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伯河之间,占地4435平方公里。德国的工业化从这里起步,它创造的产值一度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钢铁产量占全国的70%,煤炭产量的比重达80%。鲁尔地区经历了德国3次崛起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150多年来德国经济繁荣的象征。随着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兴起,鲁尔地区的煤炭工业萧条了,全球化的分工又让大部分钢铁制造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冶炼和煤炭为基础的化工产业也难以为继。鲁尔地区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生存挑战: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作为欧洲最大的工业区,这种转型是空前的,也是痛苦的。仅煤炭工人,就由当年的60万人缩减到目前的3.5万人。调整持续的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末直至今天。德国鲁尔矿区的成功转型是世界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最为成功的代表。

坐落在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鲁尔区,被称为煤的故乡,在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鲁尔矿区以及20世纪60年代末组建的鲁尔集团的发展历史,集中反映了德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

鲁尔矿区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城市。矿区的发展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过程。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济走出了低谷,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成为世界老工业区改造和矿区经济转型成功的典范。

(一)整体规划、全面治理

鲁尔矿区是德国重要的硬煤产地,开采历史悠久。1870年,鲁尔矿区已有220个煤矿,年产煤达到1180万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部门,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中心的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1957年,鲁尔矿区煤炭工业的发展达到顶峰时期,煤矿总数为155个,煤炭产量1.3亿吨,职工人数约50万人。

鲁尔矿区发展初期,缺乏对土地利用、城镇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全面规划,矿区开发对城市的地形、地貌、植被和大气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矸石堆积成山、污水遍地、塌陷坑随处可见,地质环境破坏诱发的各类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经济发展和矿区及周边人们的生存环境。

为此,矿区把环境修复作为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专门成立环境整治部门——鲁尔煤炭区开发协会,负责处理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协会将鲁尔矿区划分为南方饱和区、重新规划区(核心区)和发展地区3个地带,提出了发展第三地带、稳定第一地带、控制第二地带的战略设想,并编制了鲁尔矿区总体发展规划。

(二)重视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

煤炭是可耗竭的、不可再生的,因此,煤炭生产企业第一要务就是保护煤炭资源,高效、合理地开发煤炭资源。鲁尔矿区的井工矿,煤层上下起伏大,断层多,煤层厚度变化大,平均开采深度已达966米,萨尔矿区恩思多夫矿立井井筒深度达到了1715米,开采条件十分困难。但是,鲁尔矿区凭借强烈的资源保护意识,竭尽所能提高资源回收率,将凡是能开采出来的煤炭都千方百计地开采出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矿废弃物的排放对河流和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鲁尔矿区的6600多个大烟囱每年向大气排放400万吨废气,矿区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水质,使鱼类一度绝迹。为治理环境污染,州政府投资50亿马克,成立环境保护机构,首先是在鲁尔地区成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净化污水,减轻对河流的污染。其次是给全区的烟囱建立自动报警系统,建立回收有害气体及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再次是在全区进行大规模的植树。最后是针对产业撤退后土地污染严重,清理耗资巨大、私企无利可图的问题,州政府设立土地基金,购地后进行修复,然后出让给企业。

德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法规的。各矿区按照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均在煤矸石治理和综合利用、露天煤矿地面复垦和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鲁尔是典型的代表,其主要经验是由于煤炭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使得鲁尔人不断强化环境意识,并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型的首要任务。要求矿区所属的煤炭生产企业和其他有“三废”的企业,都必须投入大量资金“造地复田”、“复垦绿地”。与此同时,鲁尔矿区还把煤炭转型同国土整治、关闭后的企业进行科学的环境评估,制订出周密的整改计划,对环境进行整体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矿区的痕迹,并在企业原址上建设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娱乐中心、栽树种草等。

(三)调整产业结构

对煤炭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将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将采煤业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走高产高效发展道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率,使煤炭生产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产业多元化一直是世界发达国家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煤炭关联产业多元化是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国外成功的煤炭大企业都通过走“加工—升值—再加工—再升值”的路子构造关联多元化产业格局。其基本思路是以煤炭为原料,以煤气化作为龙头,利用所生产的合成气,一方面,用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另一方面,制取甲醇、醋酸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实现煤炭—焦化—煤气—发电—化工一体化的高效能源化工系统,充分发挥综合开发优势,形成煤炭工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模式。鲁尔在发展煤炭生产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优势,拓展产业链,积极发展化工、电力等行业。大力引进汽车、电子、信息、食品和服装的新兴产业,鼓励发展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等第三产业。目前,鲁尔矿区除了有拜耳公司、费巴股份公司等众多工业巨头外,还有大约60万家中小型企业。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充实和提升。煤钢比重大幅下降,现产值仅占全区的16%,煤、钢两大部门职工人数也从20世纪50年代初占工业部门总数的60%降至90年代初的33%,而同期非煤钢工业的就业人数却从32%上升到目前的54%多,第三产业部门的比重则从29.8%提高为56%。尤其是新兴工业的发展趋势方兴未艾,在信息技术领域中鲁尔区的发展速度在德国遥遥领先,仅1994~1997年,北威州的软件企业从241个增加到2720个,这些企业大多落户在鲁尔区。鲁尔区正朝着一个既有强大传统工业作基础,又有日渐壮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多部门的综合工业区方向发展。

鲁尔矿区的第一次转型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产业结构从煤钢占绝对优势转向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四大门类为主。第二次转型始于90年代,目前仍在继续,欲形成以机械制造、专门化工、汽车配件、能源技术等12个门类为主的多样化产业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