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模型的模块与方程

模型的模块与方程

时间:2023-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模型的模块与方程一、模块与方程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包括11个模块,140个方程。本小节简要分析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及其中的主要方程。本模块按总人口、总劳动力、各部门劳动力的顺序设定各有关劳动力方程。(九)外贸及外汇平衡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外贸及外汇平衡模块在宏观经济模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节 模型的模块与方程

一、模块与方程

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包括11个模块,140个方程。各模块之间的基本关系见框图。本小节简要分析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及其中的主要方程。

(一)生产块

本模型共建立了9个部门生产函数,它们是:农业,不包括能源的重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轻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除了农业以外,其他部门的生产函数,均试图使用KLEM生产函数,即,用资本(K),劳动力(L),能源投入(E)和其他原材料(M)来解释部门产出水平。为什么采用KLEM生产函数,以及关于KLEM生产函数的几种形式的讨论,将在本章附录中进行。

使用K、L、E、M来解释产出与仅使用K、L来解释产出的区别在于,前者解释的是部门总产出(GV),而后者解释的是部门净产出(NV)。即:

img140

这样处理的道理是很明显的。因为,资本与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作用仅表现在它们对新增加的附加价值的水平方面的作用。三个能源工业部门(煤炭,石油,电力)的中间投入价值相对较小,且它们本身就是能源生产单位,因而这三个部门的生产函数仅使用了K和L来作为解释变量。这就是三个能源工业部门是先得到净产值生产函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到总产值函数,而不包括能源的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是先得出总产值生产函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到净产值函数的原因。农业生产函数的处理比较特殊,这与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的特点有关。这里引入了粮食产量这一变量。

为了分析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本模块还在部门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三个产业的增加值方程。

(二)劳动力块

劳动力是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本模块按总人口、总劳动力、各部门劳动力的顺序设定各有关劳动力方程。在中国,部门劳动力缺乏流动性,部门劳动力基本上是在历年的已有基数上由新增投资形成的新增固定资产的需要来决定新增劳动力,即

劳动力= f(上年劳动力,投资)

这一机制,不同于存在劳动力市场的、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那种劳动力供给由劳动力需求及工资率决定的机制。它反映了较强的计划经济性质。因为,各部门的投资在本模型中主要是由部门投资分配系数决定的。虽然实际投资总量不是完全由计划决定的,但投资分配系数则具有很强的计划特点。

农业劳动力一直起着劳动力贮水池的作用。当其他部门需要较多劳动力时,它会流出,反之,它则储蓄。我国几十年的历史已证明了这一方式。因此,在本模块中,农业劳动力是作为总劳动力与其他部门总劳动力的差的平衡关系出现的。

(三)收入块

收入模块反映的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过程。就非农业生产部门来说,初次分配的结果分为三个部分:劳动者收入,上缴国家财政的利税和生产单位的留利收入。劳动者收入是由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者人数和消费品价格水平决定的,以上三个因素都与劳动者收入水平正相关。上缴国家财政的利税,除了具有一个较稳定的历史趋势水平外,主要由部门生产的净产出水平决定。生产单位的留利收入。一般是总净产出与劳动者收入、上缴国家财政的利税之差。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这种机制更为明显。

(四)投资、固定资产、中问投入块

总量投资变量主要有两个:国家投资和社会总投资。国家投资主要受国家的财政能力的影响。另外,当投资品价格上升时,国家投资的实际水平(不变价投资)下降。然而,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社会总投资主要由国家投资水平、生产单位的自有资金水平和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的实际购买水平决定。

对投资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这里采用了按投资分配系数分配的办法。当然,这些系数也可以作为内生设定。但我们宁可保留其作为外生,以模拟中央计划手段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获取各产业部门的不变价固定资产净值的数据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这不仅由于有关的原始数据缺乏,而且存在不同年龄固定资产的实际效用不同的问题(即Vintage问题)。因此,在本模块中关于部门不变价固定资产净值的确定,采用了一个较规范的公式,由折旧率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交付使用率来直接计算,即

当年固定资产净值=上年固定资产净值×(1 -折旧率)+当年现价投资/投资品价格×交付使用率。

部门中间投入也采用了较规范的公式,由总产出与有关的投入产出系数及净产出计算得到。

(五)消费块

消费与投资一样,是国民收入使用的一个主要方面。总消费包括城市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居民消费由居民可支配收入决定,社会消费由财政支出中的行政事业费和生产单位的收入水平决定。价格变动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通过有关的价格指数反映。

(六)财政块

财政模块包括财政收入与支出、干部工资和转移支付,以及行政事业费支出的设定。财政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和调控作用,通过财政赤字和外债的水平体现。

(七)金融块

在本模块中,银行的资金来源由各项存款(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等)决定。影响储蓄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收入、物价和实际利率等。贷款水平由银行的资金来源及国家的金融政策决定。对各生产部门的贷款水平由贷款分配系数决定。贷款分配系数保留为外生,以反映计划对生产过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控作用。

(八)价格块

本模块设定了几种重要的价格指数和减缩因子的随机方程。我们选定零售物价指数作为基本价格变量,这一变量主要由货币流通量与按不变价计算的国民收入水平的比值决定。这样的设定方法,基本上反映了总供给与总需求这对矛盾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其他价格指数和减缩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动有关。

(九)外贸及外汇平衡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外贸及外汇平衡模块在宏观经济模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为,这里讨论的模型主要是用于分析我国国内的经济问题,所以,我们仅设定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总量方程,而没有进一步将进出口按SITC标准进一步细化。外汇收支平衡方程则相对多些。进出口及外汇收支平衡的状况,直接影响国内生产和消费,同时又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制约。这一模块的内部变量关系,以及与国内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可由图5-2较为清晰地表示出来。[10]

img141

图5-2

二、改革变量的意义

在我们的中、美、日三国模型连接合作项目中,美籍刘遵义教授也建立了一个中国宏观经济模型。这个模型加强了对外贸易部分,按SITC标准细化了不同种类商品的进口方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出口价格方程,以利于中国模型参加国际连接。

刘遵义教授的模型有许多长处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模型方程设定的规范化。这里,仅着重讨论一个问题,即模型中改革变量的应用。在刘遵义教授的模型有关方程的设定中,较多地使用了改革变量作为许多随机方程的解释变量之一。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某些方面确实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变动,这是造成参数估计效果不理想的一个原因。然而,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各个方面,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连续性,这又是我们得以应用宏观经济模型方法的一个基本条件。在目前阶段,使得上述变动性和相对稳定的连续性得以统一的方法之一,便是慎重地使用改革变量。从刘遵义教授的模型可以看出,使用改革变量的地方,其t检验值都是显著的,同时方程的拟合水平R2的值也比较理想。

下面,用一个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例来说明使用改革变量的意义:[11]

设:Y为居民可支配收入;C为居民消费;T为改革变量,1977年以前为0,1978年以后为1;Z = T· Y。以1952~1986年为样本期的居民消费方程可设为:

img142

估计结果为:

img143

式(5.2.4)中有关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值的t检验都是十分显著的。将该式分为1952~1977年和1978~1986年两阶段,无需重新估计参数,仅通过适当合并,便可分别得到:

img144

两式的截距和斜率均不相同,表明改革前后人们消费行为的变化,即储蓄倾向提高了。这一结果符合改革前后的实际情况。

这个实例说明,通过设定改革变量,一方面可以较好地反映改革前后经济机制和行为参数发生了变化的方面。另一方面又保持了这些机制和行为的连续性。式(5.2.5)和式(5.2.6)都是由式(5.2.4)直接得来的,并没有重新估计参数。这就使得上述的变动性和相对稳定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统一,找到了较好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