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嘉兴创业者及创业环境现状分析

嘉兴创业者及创业环境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嘉兴创业者及创业环境现状分析如前所述,一个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其创业与成长的过程中,创业者或技术创新者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考察剖析嘉兴经济发展的态势,发展创业型经济是嘉兴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再次腾飞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嘉兴创业者及创业环境现状分析

如前所述,一个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其创业与成长的过程中,创业者或技术创新者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因此,本书首先对嘉兴创业环境及创业者进行现状分析。

一、嘉兴创业背景分析

(一)经济背景

从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加快,已进一步导致嘉兴区域经济发展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从而降低了投资需求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力量。从国内经济运行的环境来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宏观调控的紧缩环境和金融危机的外围环境,在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嘉兴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也就更要强调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创业者进行创业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伙创业、组建公司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劳动保障部门近年来组织创业培训的实践证明,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下,一个职工创业一般可以带动五个职工就业。

与此同时,根据国际经济阶段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来看,人均GDP为5000美元—8000美元的过渡时期,正是经济结构大调整、大发展的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能级的提升,在这一发展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并且,第三产业也由传统型转向知识型和现代服务型。嘉兴在2006年底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目前嘉兴正跨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紧缩期的现实,当前,嘉兴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新的现代服务业,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支撑点,避免产业链断裂和产业空心化,顺利跨越经济发展瓶颈期。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将为嘉兴的整个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创业者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从工业化阶段来看,嘉兴市正处于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后期,过去嘉兴经济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模式,在今天已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资源要素的紧缺和环境压力的加大,使得低成本竞争、数量扩张型产业和企业越来越难以为继,嘉兴经济由低端产业转型升级为有技术含量的创业型经济,势在必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要求创业的升级转型。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考察剖析嘉兴经济发展的态势,发展创业型经济是嘉兴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再次腾飞的必由之路。从嘉兴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嘉兴已经进入了创业升级转型的起步阶段,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级知识分子以其掌握的知识、技术作为资本进行创业,与以往的创业所形成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有着鲜明的区别。

(二)政策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倡“两创精神”,将创业创新主体的培养前移至大学校园,省教育厅设立数额为1亿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利用基金产生的利息,资助在校大学生的1000个科技项目,并且允许创新活动失败,以支持全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大学生从“会读书的人”成为“会创造的人”。

但总体来看,在严酷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又值世界经济阶段性衰退期,虽然有自主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多,但相应的创业教育缺乏深入的探索,创业支持政策不够完备。据此,本书将主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创业模式选择、创业环境及相关扶持政策进行研究。

二、嘉兴创业现状调研

2009年,时任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周建新的课题《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被评为科技计划立项重点课题[1],其中针对三类群体设计不同的调研问卷并发放。

笔者先后实地考察了嘉兴学院、嘉兴职业技术院等高校,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嘉兴市科技城等创业孵化基地,对在高校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现状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

针对在校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和在高校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者两类群体,对嘉兴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针对已经毕业,正在孵化基地创业的创业者,选择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中的创业者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研。

随后,选择对高校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者和在孵化基地创业的创业者两类群体分别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通过营造轻松的座谈氛围,让受访者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创业体会,了解到这两类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真实感受。

(一)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调研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量事实证明,大学生创业的状况,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措施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大致有三种途径:由教师实施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实务)课程、由各任课教师在各门课程教学中进行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教育及由学校院系组织的往届校友或社会人士成功创业报告会;二是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如前所述,省教育厅设立数额为1亿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以此为契机,近年来,高校持续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学校乃至省教育厅对所有作品进行评比和表彰,以此作为创业基金会选择资助对象的主要依据;三是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大多数高校已经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设计大赛后,省教育厅、学校创业基金会对获奖的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创业计划大赛作品进行风险投资,以鼓励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为了解创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者提出了哪些素质要求,笔者在对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创业者进行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的过程中,注意听取了这些创业者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议;围绕这些创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创业者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议,笔者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调研对象分两个层次:一是在校正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二是在校已进行创业尝试的大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22份,以下从3个方面对问卷进行分析,其中是以占有效问卷的比重来分析。

1.创业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

在对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时,笔者设计了创业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的相关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1)创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在诸多创业者必备的素质中,63.6%的创业者选择了“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54.5%的创业者选择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可见,创业者们认为社会经验是最重要的。此外,也有36.4%的创业者强调“强烈的挑战精神”在创业中的重要性。

(2)对创业教育开设课程的建议

问卷中60.6%的创业者建议开设“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课程,51.5%的创业者建议开设“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课程,可见在这些创业者看来,在校期间学习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以便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才是创业机会分析。

(3)对创业教育方式的建议

问卷中51.5%的创业者倾向于“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36.4%的创业者建议“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可见创业者们很注重创业实际经验的传授和创业案例分析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4)对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问卷中66.7%的创业者建议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大学科技园区,提供场所、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39.4%的创业者建议“学校提供配套资金”,可见创业者们认为应从场所、设备、资金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扶持。

2.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体起推动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是创业品质形成的基础,创业意识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上一两节课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在创业环境中长期熏陶、培养。

(1)创业动机的产生

47.7%的受访者回答“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您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这一问题时选择“有是有,但不知道怎么操作”,29.3%的受访者选择“是,一直有这个打算”,说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近8成的被调查者有创业的冲动。在这部分学生中,回答“促使您做出创业决策的最直接原因”这一问题时,选择“就业压力大”的有39.7%,说明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促使大学生产生创业冲动的主要原因。

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冲动的产生是被动的,不是主动产生的。实际上,创业的首要问题是创业的动机。强烈的创业冲动,对创业成功的美好憧憬,决定了创业时的工作态度和面对失败挫折的耐受力。

(2)对创业的理解

在回答“什么是创业”这一问题时,47.3%的受访者认为“根据自己兴趣、特长,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这样的理解偏向宽泛,不够深刻;19.8%的受访者选择“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也不够准确。实际上,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现象,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

(3)对创业目的的认识

在回答“创业最吸引您的原因”这一问题时,认为“创业能使个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的占32%,认为“创业成功能使自己成为主宰生活的强者”的占19.4%,认为创业能“挑战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占16.7%,只有9.5%的受访者是出于“对金钱和自由的渴望”。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大学生关注自我发展与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渐趋强烈,他们已经不再把物质需求放在首位了。

(4)对创业者自身应具备素质的理解

78.8%的受访者选择了“良好的社会关系”,76.6%的受访者选择了“对市场的认识水平”,63.5%的受访者选择“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63.1%的受访者选择“管理及领导艺术”,选择“强烈的挑战精神”的占59.9%。在这里,学生关注最多的是良好的社会关系。的确,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可以获得更多创业发展机遇。但这只是外因,创业者自身自信、激情、挑战欲也必不可少,它反映了一个创业者渴求成功的积极态度,这是内因。但从该项填答比重看,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5)对就业与创业关系的认识

对于这一问题,问卷中69.8%的受访者觉得先选择“白领文化”为基础,以此发展自己的“创业文化”是适宜的,52.3%的被访者则认为“白领文化”的风险较小,投资较少,工作稳定,47.7%的被访者认为“创业文化”选择做自己的老板,即使冒着风险也值得赌一把。可见学生的回答比较稳健,偏向于回避风险。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东方文化背景方面的原因。而对于创业者来说,冒险精神、挑战精神是很重要的。

(6)对所学专业、创业计划书及大学生自身优势的认知

问卷中38.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有创业前景,33.8%的受访者认为前景不大,另有17.1%和10.8%的受访者觉得“基本没前景”和“没前景”。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创业计划书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只有7.7%的受访者表示熟悉创业计划书的书写,还有7.7%的受访者表示比较熟悉,64%的受访者只是“了解一点”,其余都是“不熟悉”。大学生与其他创业人群相比,其优势在于通过专业学习和各种锻炼,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对这一优势,大学生有充分认识,在回答“大学生创业相对于社会其他阶层的优势在哪里”这一问题时,81.5%的受访者选择“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78.8%的受访者选择“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53.2%的受访者选择“专业素质高”。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创业方面知识的认知还比较粗浅,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方面的有关知识有过深入了解。

3.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

(1)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的渠道

在回答这一问题时,61.7%的受访者获取创业知识的渠道是“教师授课”,45.5%的受访者通过“媒体和社会宣传”,37.4%的受访者通过“家庭环境”,40.1%的受访者通过“同学、朋友”,31.1%的受访者通过“活动加训练”,30.6%的受访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取创业知识。以上说明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的渠道主要来自理论层面,实践方面的知识获取偏少。

(2)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情况

在回答大学生参加创业情况这一问题时,49.5%的受访者表示只参加过“1-2次”创业讲座或培训,23.9%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3-5次”,16.7%的受访者没参加过,只有4.5%的受访者参加过“5次以上”;在回答“所参加过的创业活动类型”这一问题时,68.9%的受访者选择“创业成功人士报告”,50%的受访者选择“教授讲课”,23.9%的受访者选择“实际技能培训”,19.4%的受访者选择“参与创业计划大赛”;有58.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只有3.2%和5.4%的受访者认为“能满足”和“基本满足”。调查显示,学校举办创业讲座或培训次数偏少,在举办的创业讲座或培训活动中,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作报告的较多,进行创业实际技能培训的较少;而大学生参加讲座或培训所获得的创业知识或技能不能满足其创业的需要。

(3)大学生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的情况

对于大学生参加创业设计大赛这类问题,78.8%的受访者表示“没参加过”创业设计大赛,15.3%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校内比赛,参加过浙江省比赛和全国比赛的分别只有8.1%和3.2%,调查显示,因入围名额所限,能参加校级创业大赛学生很少,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更少,可见创业大赛影响面不广,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关于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的目标这一问题时,98.5%的受访者表示“重在参与,锻炼个人综合能力”,80.3%的受访者表示“认真准备,体现个人综合素质”,这表明大学生把目标定在未来,稳扎稳打,对大赛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在回答“参加这些创业大赛对您有何影响”这一问题时,59.1%的受访者表示“有影响,了解了创业的技巧和手段”,36.4%的受访者表示“有很大影响,大大地提升了自我创业在心目中的地位”,28.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太大影响,和一般学生活动一样”,可见,创业大赛对大多数参赛学生有影响,主要体现在提升了自我创业在心目中的地位及了解创业的技巧和手段。

(二)大学生创业模式及创业现状调研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实践中的创业模式不断增多。目前,学术界从各种不同的维度对创业模式进行划分,但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所谓大学生创业模式是指大学生在特定地区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在创业动机、创业方式、产业进入、资金筹集、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典型性的创业行为,是各种创业因素的配置方式。按照对环境支持的需求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模拟孵化模式。是大学生受各种创业大赛的驱动和高校创业园区环境的熏陶、资助、催化而进行的创业活动。该模式对资金、技术、创业者能力以及政府支持要求较高。

第二,积累演进模式。是大学生凭借所积累的资本和经验,由个人或几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白手起家。该模式的资金需求较小,在管理上主要是采取自我雇佣的业主组织形式,产权关系上以个人独资或合伙投资经营为主,有些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市场敏感度较高,善于发现市场机会,利用专业知识对环境进行分析,在学校周围经营服装、餐厅、酒吧、化妆品等生意,积累原始资本。由于他们自身对大学生消费群体比较了解,所以成功的概率较高。

按照技术创新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概念创新模式。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新颖构想、创意、点子、想法进行的创业活动。该创业模式集中于网络、艺术、装饰、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新兴行业,创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大,组织管理上个人独资、合伙、股份公司均可。但对个人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创业者具有良好的知识、技术和素质。

第二,加盟代理模式。是大学生个人或团队以“办公室型小企业”形式从事创业活动,凭借加盟企业的品牌开展业务。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选择这种模式的比例很高,选择的行业主要是科技含量比较低的服务行业。但是由于缺乏创业基金,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加盟代理模式也只是做校园代理,企业规模和未来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鉴于很多高校普遍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各地政府也纷纷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样的现实背景,本课题关于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选择以下两类为主要研究范畴:即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内的大学生创业模式,主要是模拟孵化式、加盟代理式;创业孵化基地内的创业模式,主要是积累演进式、概念创新式。

1.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内的大学生创业模式及创业现状调研

学校与社会之间,横卧着一条需要用实践来填补的鸿沟,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在两者间提供了一种过渡。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实现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功能。经过创业模拟实践的大学生,其人际交往能力、积极负责的品质、心理承受力等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发展现状,笔者先后考察了嘉兴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创业园,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1)创业模式主要是模拟孵化式、加盟代理式

目前,校内创业园项目大多为服务类、加盟代理类,如艺术设计和工艺品制作,书刊、服装鞋帽、饰品销售,数码产品代理,家政、家教信息服务等。主要面向的是校内市场,盈利方式也以单纯赚取差价为主。创业形式、盈利方式都较为单一。

(2)创业资金不多

在高校创业园进行创业的大学生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政策支持和家庭。他们中有的经过学校乃至市级、省级大学生创业设计比赛并脱颖而出,获得政策支持资金,一般在1万元以内,家庭支持一部分,调查情况表明,创业资金一般在5000元以内,平均创业资金不足万元,可谓小本经营。缺乏启动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障碍。

(3)创业与学业有冲突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除了要学习创业以外,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知识、技能需要学习,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业上,学业就会受到冲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创业与学习时间的冲突。

(4)经营管理经验、技能明显不足

在考察、座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践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与顾客关系的处理。大学生创业所面向的市场是校内学生,从广义上说,就是同学,因而在交易过程中往往很难以契约来约束对方。顾客因为人为原因损坏产品后,经过协商,照样能退货,或是租用物品后丢失,也因为是“同学”的原因不能按价赔偿等类似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一般只限于某个专业领域,而且往往局限于书本和校园,而创业所必备的知识包括市场分析、营销、经营管理、产品知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欠缺,任何一名大学生所学知识都不可能囊括创业所需知识技能的全部,因此,大学生创业必然会出现经营管理经验、技能明显不足的情况。

2.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创业模式及创业现状调研

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从政府到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大学生创业问题。但是,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等种种原因,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往往不能充分地、有效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需要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等予以扶持,以弥补其不足。为此,各地纷纷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当前,在这些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创业模式调研

调查显示,目前,校内创业园项目大多为服务类、加盟代理类,如艺术设计和工艺品制作,书刊、服装鞋帽、饰品销售,数码产品代理,家政家教信息服务等。主要面向的是校内市场,盈利方式也以单纯赚取差价为主。创业形式、盈利方式都较为单一。

45.5%的大学生创业时的年龄为23-25岁,24.2%的大学生创业时的年龄为31-40岁。如果以22岁作为大学毕业的正常年龄,近一半的创业者创业时间为大学毕业后的1-3年,还有相当比例的甚至在毕业10年以后才能创业;54.5%的创业者认为在大学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创业,66.7%的创业者创业前在其他企业工作过,且超过8成的创业者认为创业前的就业经历对于创业活动影响较大或很大。

由于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对入驻企业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方面的要求,近半数创业项目属于专利产品生产经营类。调查显示,48.5%的企业有自主创新,且自主创新的领域一般是核心技术。技术领域涉及软件、电子科技、物联网、生物技术等行业,其业主有不少是美国、韩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留学回国人员。此外,非专利产品生产经营类、服务类创业项目也占相当比重。创业形式方面,一半以上的创业者能筹集到一个公司的注册资金,以注册成立公司的形式进行创业,也说明多数创业者比较倾向于经营一个独立实体。

(2)创业准备调研

一是创业动机。超过半数的创业者创业时最强烈的动机是“实现个人理想和自我价值”,其次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占42.4%,27.3%的创业者是为了“赚钱”,说明创业者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

二是创业资金与创业组合。近四成创业者的创业资金来自自有资金,三成以上来自亲朋好友的资助,二者相加超过七成,说明创业资金的融资渠道狭窄,来自风险投资和政府资金支持的均不到一成。个人创业资金的丰缺对创业组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创业者往往因为创业资金不足而选择合伙创业。但选择合伙创业的原因不只是创业资金不足,还有社会经验不足、分担风险等原因。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创业者希望有人分担风险,但不希望有太多的合作伙伴,也不希望独自承担风险。

(3)创业过程调研

一是成长阶段与经营收入。由于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到位,成熟的企业不能获得服务中心的支持政策,入驻企业一般处于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接受问卷调研的企业中,近七成为小企业,近半数的企业经营收入呈上升趋势,但也有27.2%的公司呈下降趋势。

二是经营成本与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创业者选择通过社会招募的办法来招募员工,即不愿意员工与自己有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而新《劳动法》使得初创企业不得不接受较高的劳动力价格,从而“劳动力价格”成为最受关注的创业成本;此外,创业者关注较多的还有产品销售成本。在回答“您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时,“接到的业务不多”填答率最高,占30.3%。可见销售收入不高和创业成本(劳动力成本)高是阻碍企业成长的重要原因。

三是关于创业的体会。近四成的创业者体会最深的是“建设团队”,1/3的创业者体会最深的是“提高创业素质”。可见,大多数创业者对于创业过程中的体会更多着眼于创业经营管理团队的建立,着眼于人的因素。

(4)创业成效及发展计划调研

一是关于创业成效。企业能否较好的成长与企业获利能力密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这些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的获利能力不高,一半以上“有少量盈利”,1/3“盈亏持平”。七成以上的创业者对自己公司的利润率是“不满意的”,只有不到三成的创业者较为满意。面对这一现状,63.6%的创业者对创业前景感到“有压力”,9.1%的人感到“迷惘”,只有24.2%的人感到“自信”。

二是关于发展计划。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创业者对自己人生的期望是“做一名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说明他们进行创业不是权宜之计;另有三成的创业者选择“在机关事业单位谋取稳定职位”或“专心致志研究技术或业务”则可能是因为感觉到自己不适合创业或体验了太多的创业艰辛。创业者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放弃创业,假设一次创业失败,54.5%的创业者选择“等待时机,积累经验”,45.5%的创业者则选择“筹集资金,努力进行下次创业”。

在填答“下一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时,57.6%的创业者选择“进一步开拓市场”,关注“加强创业团队建设”和“融资问题”的分别占27.3%和24.2%。

(三)创业环境与政策现状调研

2002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比如,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解决创业者的融资问题;通过税费减免政策,降低创业者的经营负担;通过提供减免费的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者的经营能力。此外,还要求各地在经营场地上予以支持等。这些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对劳动者创业的重视、鼓励。

浙江省教育厅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文件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从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缴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费用。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高校毕业生,如果自筹经费不够,可以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2万至5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到期还款的,由当地财政给予50%的贴息。

在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引下,嘉兴在创业环境及创业政策的营造方面主要实施了以下措施:

1.软环境的营造——出台扶持政策体系

近年来,嘉兴市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创业。劳动部门引进SIYB创业培训项目,设立专门的创业服务窗口,向社会征集创业项目资源库,把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推荐给创业者。嘉兴市南湖区统筹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力促大学生创业就业。一是落实优惠政策。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落实规费减免3年、贷款申请及贴息、创新资助、专利补助等优惠的政策措施,为广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扶持。二是开展讲座培训。开展“企业法人进校园暨‘我的创业人生’——大学生创业创新论坛”活动,组织企业家到校园为大学生讲述创业历程、创业感悟;举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通过专业的创业培训指导,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2.硬环境的打造——搭建创业平台体系

1999年6月,总投资1100万元的嘉兴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批准设立,2000年7月投入运行,2003年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重点孵化器”。这是嘉兴市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研发机构、高科技孵化企业集聚的科技创业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中心总体规划面积187亩,分三期实施。第一、二期工程包括5522平方米的孵化大楼、6.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综合楼,现已投入使用。三期工程规划建造高21层、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及5.5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也于200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创业场地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孵化场地严重匮乏的矛盾,特别是标准厂房的建成,为那些具备创业条件但尚未符合条件征地的企业提供适当的场地,继续对这些企业进行“二次孵化”。除场地租金廉价这一优势以外,中心内为创业企业提供的服务还包括:(1)开业服务。可行性报告编制、企业章程编制、代办工商、税务登记。(2)协助企业申报新产品、新项目,国家、省、市科技基金和星火科技项目。(3)提供广泛咨询。包括政策、人才、法律、行政手续、产品供求信息、企业管理经验、产品质量认证等。(4)开展培训工作。为中心内外企业举办优惠政策解析、行为管理学、经济合同法、现代信息发展状况等讲座,培训企业管理、财会、销售等人员。(5)提供资金方面支持。一是通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获得贷款、拨款支持;二是向银行推荐有潜力项目,协助企业与银行建立融贷关系。(6)提供办公、展示、会议等场地租赁服务,并可为入驻企业免费开放接待室等。

同时,嘉兴市加大了对所属各县、市区的孵化器建设的管理力度。2004年,市政府出台《嘉兴市中小企业创业中心(孵化器)建设达标升级考核办法》,将标准厂房建设、共享空间建设、服务功能建设等方面作为孵化器建设达标升级考核的主要内容。

南湖区开展“新东方杯”大学生创业援助计划,对择扰选出的10个项目提供商铺免费租用一年、创业指导、经营策略辅导及畅通供货渠道等政策优惠和配套扶持措施。

3.创业者对于创业环境与政策的需求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创业者们基本上能摆正自身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关系。在诸多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中,60.6%的创业者认为“个人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知识及个人能力”比较重要,57.26%的创业者认为“政府的政策”比较重要,还有33.3%的人选择“机遇”。可见创业能否成功,创业者自身条件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外部环境。关于创业成功的障碍,72.7%的创业者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认为是“资金短缺”的也占21.2%。

(1)大学生对于高校创业环境与政策的需求

首先是创业启动时的需求。在启动创业时,大学生们最想得到的是资金支持。37.4%的受访者最想得到“银行小额资金融资或担保”,31.5%的受访者则希望得到“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及出资期限优惠”,另有27.9%希望“场地免费一定年限”。

其次是创业过程中的需求。43.2%的受访者认为在创业过程中,最需要得到的支持是“管理知识与经验”,39.6%的受访者选择“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信息”,21.6%选择“政府咨询与服务”。

再次是对高校有关政策的需求。79.3%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该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大学科技园区提供场、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53.2%的受访者希望“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45.9%的受访者希望“学校提供配套资金”。

(2)孵化基地的创业者对创业环境与政策的需求

首先是对政府扶持政策的需求。创业者们能入驻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本身就是政策支持的结果,在创业空间方面已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入驻后,与政府近距离接触,自然会关注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但也有36.4%的创业者只是“偶尔关注,比较清楚”,说明政策的影响力需进一步加强。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需求,创业者们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提供“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支持”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这两方面,分别占51.5%和45.5%。

其次是对于风险投资的需求。在回答“在创业过程中,引入风险投资的情况”这一问题时,选择“尚未接触风险投资,有这方面计划”的占42.4%,选择“对风险投资尚无多少了解”的占24.2%,说明创业者虽有需求,但引进的风险投资不多;在对风险投资的看法方面,近四成的创业者认为风险投资“都在回避风险,实为安全投资”,1/3的创业者认为风险资金“对企业产权构成威胁”。说明风险投资的经营目标与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分歧,这也是目前创业者们引进风险投资的最大障碍。

(四)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引导,优化创业环境的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的课程内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均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

(1)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学生除了应了解和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外,要具备创业所需要的系统知识和综合能力。如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及领导艺术、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能力、辨别和抓住市场机会能力,因此,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应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处理、对外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

(2)加强专兼结合的创业教学团队建设

创业教育应该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育。从调研的结果分析,大学生很希望通过对创业的案例分析得到启发,从创业成功者的创业经历中获得感悟。因此,在高校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理论教育、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更多地邀请社会创业辅导培训的专门师资,邀请经历创业实践、对创业深有体会的创业者走进校园、走入课堂,给学生讲授体会、传授经验,使学生树立创业信心,做好更有针对性的创业准备。可充分利用社会创业培训辅导资源,如市科创中心的创业导师、市劳动部门的创业辅导力量、创业成功者、企业经营者、政府有关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者和创业大赛活动的组织者等都可以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团队,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创业报告会等形式为大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辅导。

(3)大力鼓励高校开展校内创业模拟,营造创业氛围

继续组织高校创业设计比赛,发挥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感受创业、参与创业。比赛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创意、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扩大大学生创业园规模,为大学生在校内开展创业模拟提供平台和保障。大学生在校内开展创业实践,有利于培育其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沟通交往、组织协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有利于高校创业氛围的营造和创业文化的培育。创业成功者的经验也显示,在学校学习期间表现活跃、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一旦创业后更容易成功。因此,学校多组织、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

(4)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开放教学

创业教育既需要传授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也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理解创业的精神、了解创业的过程、知晓创业的艰辛、领悟创业的真谛。在教学方法上要形成开放的理念,要加强案例教学,注重解剖分析,让学生在鲜活的案例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要加强实践教学,确定一批创业教育实习点,组织学生到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去亲身体会和感受创业的氛围。可以探索在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对创业者的访谈和对创业者创业历程的总结分析,形成小案例,在课堂进行相互交流,既加深对创业的理解,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灵活性。

2.加强对创业的引导,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1)引导树立先就业、后创业、再事业的理念

无论是嘉兴科创中心创业者的体会和告诫,还是国内外创业成功者的经验总结都表明,创业是需要经验的,包括管理的经验、市场营销的经验、与人沟通交往的经验;创业是需要资源的,包括资金、人才、人脉。因此,在没有经验积累和资源积累的前提下光靠一股创业的热情和勇气要创业成功是很难做到的。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五大障碍。一是缺乏启动资金,二是缺乏市场经营经验,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弱,四是创新能力不强,五是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困难。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校期间以勤工俭学、社会兼职等方式接触社会、积累经验,更鼓励学生先到企业工作,打好基础,掌握行业动态,培养观察市场、分析市场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经过3-5年的工作,具有创业所需的基础和经验后再创业,此时,其经受市场考验、接受市场挑战的能力会有所增强。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江南春的忠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说,大学生在创业之前,最好先找一家公司打工,体验别人的创业过程,积累管理经验,对一个行业熟悉之后,创业的成功率就相对较高了。

(2)选择切合自身实际的创业模式,稳步成长,逐步发展

根据研究与实践得出,大学生创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积累演进模式:这种创业模式所需求的资金,可以通过创业者自身的积累、向亲朋好友借贷或在政策范围内获得小额贷款的形式筹集。其优点是:投资比较小,筹集资金比较容易;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不是很强,管理比较简单;不确定性程度低,成功率较高。

连锁加盟模式:大学生以加盟直营、区域代理或购买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来销售某种产品或服务。加盟的行业主要是零售、饮食、化妆品等技术含量不高而用工较多的行业。资金筹集一般是由个人独资或几个人合伙出资。其优点是:在经营管理上有现成的模式可采用,可以利用特许企业的品牌效应减少经营风险,享受规模经济利益,称为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业”。

分化拓展模式:大学生首先加入高新技术或商品流通企业,成为该企业的骨干员工,然后利用企业内部创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大学生依托专业特长,在资本、经验、人力资源发展到适当程度并判断有更好的商机出现时就脱离原企业,通过个人积累的资金创建企业。其优点是:创业者在准备创业时就拥有较充足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人脉关系,创业的基础条件较好,可依托原公司的客户关系网扩大业务,创业的风险较小。

技术风险模式:大学生将自己拥有的专长或技术发明通过“知本雇佣资本”的方式发展成企业。大学生以技术、专利、其他智力成果作为资产进行评估,吸引有眼光的公司提供风险投资基金来创建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科技农业等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行业。其优点是: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甚至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知识才能;企业成长迅速。

模拟孵化模式:大学生受各种创业大赛的驱动和高校创业园创业环境的熏陶、资助、催化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其优点是:具有创新性;创业者可得到政策的支持和创业园的各项帮助。

概念创新模式: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新颖构思、创意、点子、想法进行的创业活动。概念创新集中于网络、艺术、装饰、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新兴行业。其优点是:创业成本低,本身缺乏创业资源的创业者也可以通过独特的创意来获得各种资源;创新性强,成功后的收益大。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业外部环境

(1)加大舆论导向,大力倡导全社会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加大媒体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重视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报道国内外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提高报道的频度和力度,可以在新闻媒体开辟“创业在嘉兴”“创业者话创业”等专栏或专题,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创业干事的浓厚氛围。

(2)加强政策宣传,使更多想创业、在创业的人士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并不断完善政策

近年来,各级政府均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但从更好地培育创业主体的角度看,需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可通过在高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政策解读报告会、创业政策咨询日等活动,直接面对面地与大学生接触、宣传并接受大学生的咨询和有关建议的反馈。同时,已在创业园、孵化器创业的人士所处的相关部门可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其对创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落实情况以及有哪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以提供改进和完善的参考。

(3)继续大力组织开展创业大赛,形成发现创业人才的机制

继续每年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意,发现一批创业人才。作为高校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方面组织的创业大赛并在学业上予以合理安排,解决其学习与参赛的矛盾。

4.加快成立创业者协会、创业者联盟,加强交流,促进提升

(1)参照学习杭州的经验,适时组建由大学生创业园、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器、创业中心等组织参加的嘉兴大学生创业联盟,邀请创业成功者作为特别顾问,定期举办创业项目与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对接会,搭建大学生创业融资平台等活动,扶持大学生创业。

(2)组建创业协会。可由科创中心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嘉兴市创业协会,作为创业者的行业组织,开展创业经验交流,创业信息互通,共同商讨解决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对策,并可邀请对其有兴趣的高校在校生一并参加,以便更多地了解创业实际,掌握创业动态。

5.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提高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1)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支持

目前,各高校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并为学生提供创业模拟的平台,纷纷设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园。但由于校内创业园由学校自主建设、自主运行,还未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建议为支持和鼓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政府应在校内创业园建设和运作的工作上、资金上、服务上加强指导和帮助,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前移,政府和学校共同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2)政府加大组织培训力度,对创业者给予系统的、全面的培训

创业者无论是创业启动时、创业过程中,还是经历创业后,都需要具有相应的知识和理论,近年内引进的国际劳工组织的创业辅导培训也是从SYB(创建你的企业)、SIYB(创建和完善你的企业)中逐步提升。根据创业的不同时期,政府可定期组织不同的对象开展相应的培训,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创业者提升素质、提高能力。

(3)不断探索对创业者创业启动资金扶持方式,更好地解决创业启动难问题

资金始终是困扰创业者创业的一大难题。对此,嘉兴可学习杭州的经验,杭州市自2007年起设立大学生创业无偿资助资金,该资助规定在杭州创业的大学生,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能获得一笔创业启动资金,无偿资助每年可申报一次,最高可达10万元。在政策和制度的激励下,仅2009年,杭州新成立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共1280家。嘉兴也可借鉴杭州的经验设立创业无偿资助资金,通过评审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给予资助,以培育创业型经济的形成。

(4)建立和引入风险投资,并不断完善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

初创型企业在创业启动时缺乏启动资金,在创业启动产品销售时又缺少流动资金,无资产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落实资金非常困难,需要风险投资的进入。因此,应通过政府出资建立种子资金和吸引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等形式为初创企业解决资金难的问题,以营造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但目前风险投资公司存在着对好企业希望控股,从而对企业产权构成威胁和只投赢利企业,不愿承担风险的矛盾,风险投资变为安全投资,成为目前初创企业利用风险投资的最大障碍。此时,便需要初创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双方不断磨合,更加完善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方式。

(5)要形成政府部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工作合力,发挥聚焦效应

在人事部门牵头下,组织、宣传、发改、经贸、财政、科技、工商、劳动、团委等各部门应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和政策优势,及时为大学生创业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形成共同关心、帮助、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工作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排忧解难,营造更为全面、更为周密、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建议政府成立大学生创业领导工作机构,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讨论和制定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部署落实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学生参与、创业活跃的大学生创业工作新局面。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定期工作例会制度。

6.加强创业平台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平台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作用

(1)开展与科创中心的紧密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与科创中心的紧密合作关系,一方面使高校能充分地利用科创中心的资源,如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习基地,利用好科创中心的创业导师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使在校学生了解科创中心,掌握入驻科创中心的基本条件和资格要求,为在校创业的学生在科创中心创业发展提供机会、做好准备。

(2)鼓励中小企业创业中心、特色产业发展区设立大学生创业园。除了科创中心外,政府应鼓励在有关的中小企业创业中心、特色产业发展区和商贸特色街等创业平台中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使更多有专业技能和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到对应的创业园去创业发展,从而有更多的平台吸引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也使大学生在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下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更好地发挥专长。如南湖区拟设立的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发展区,可吸引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加盟创业,以发挥该专业学生的用武之地。

(3)鼓励和支持企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企业为了加强与其产品的配套,建立更好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可设立大学生创业区、创业园,既吸引相近专业的创业者落户创业,也可鼓励有一定工作经历、管理经验的大学生就近创业,形成相互的协作配套关系,降低产品的生产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性的产品竞争力,促进共同发展。如海盐县鼓励在企业中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也是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有益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