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拥抱安静的时间
对那些志在成功的人来说,安静的时间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许多人之所以会忽略心灵的声音,注意不到自己的真实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太过忙碌了。大脑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琐碎想法,“灵感”也就无法产生。
在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看来,灵感是很娇嫩的东西,它需要你心情放松、从容不迫地去寻求,焦虑和过于功利的人与灵感是没有缘份的。常常是,当你进入一种宁静的境界时,会有一种甚至多种想法突然出现,这被称为“找到了感觉”。这种灵感的出现会突然照亮人们的思维。
任何人都有感觉极好的时候,也都有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当感觉好的时候,说什么什么是,做什么什么成。而在没有感觉的时候,就会终日混混沌沌,碌碌无为,有时这种状态会持续几年甚至很多年。当多年后回首时,才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一路失魂落魄地游荡了过来。有时我们会问自己,为什么人与人的命运会有那样大的区别?一两句话显然是说不清楚的,但能否拥抱安静的时间,像“懒人”一样思考一下比忙碌的现实更为重要的事情,也许就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吧。
有时,宁静只需要三分钟。美国的一位著名企业家有一个持续了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他都要先把眼睛闭上两三分钟。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道:“把眼睛闭上之后,我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智慧来源。”原来他是在等灵感出现。
酒店业大王康拉德·希尔顿也是一个善用灵感的人。很多年前,他曾决定买下斯蒂文森豪宅,也就是现在的芝加哥希尔顿,为此他的投标额选定在16.5万美元。第二天他一觉醒来,脑海里却深刻着18万美元的数字。一向相信直觉的他果断决定把投标改为18万美元,结果他赢了。在这次秘密投标中,第二高的投标额是17.98万美元,与希尔顿仅差200美元。
沉思是一种好习惯。很多成功者都有沉思的习惯,他们有时候是通过散步,有时候是通过饮茶、读书,有时候则是通过睡觉来进行沉思。丘吉尔的习惯是每天早上起来在床上躺着,喝着咖啡、看着报纸,盘算着一天乃至一年的事情,即便是女王也很难让他此时从床上下来。毛泽东的习惯是以看古籍、散步和睡觉的方式放松自己、寻找灵感,在这些时候,是不可以打搅他的。有一位主编则更有意思,他有车不开,每天上班坐地铁,他最喜欢的就是坐在地铁里,闭上眼睛,一个人想事情。为此,人们常常和他开玩笑,说他这叫“大隐隐于市”。
人是一种很容易自寻烦恼的动物。我们经常担忧将来的事情,后悔过去的事情,平白无故给自己的思想增加负担,经常用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问题来骚扰自己,这是人性的弱点。在某种意义上,沉思正是医治这种病症的良药。沉思就像一条大河,把此岸与彼岸拦腰截断,我们可以通过集中精力于此时此刻,解除我们的思想负担。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沉思集中注意力、增强精神的力量,帮助自己找到灵感,找回自信。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之所以会经常发生错误,主要是因为个人的思考能力往往受到个人经验和思维定势的指引,而事实上,这些“故旧”往往正是阻止你的灵感闪现的栅栏。也正是为此,爱因斯坦才多次强调说,一个科学家应该始终有一颗童心,因为童心较少受世俗和偏见的束缚。
玛丽·奥勃莱恩说过,“直觉是智能的一种能力,它能把杂乱无章的印象汇成对思想、情绪或情境的一种迅速做出的理解。它的姐妹缪斯是想像。”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想像力,直觉的翱翔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在直觉面前,是不应该有任何禁区的。许多小孩子之所以计算机玩得出神入化,就在于他的头脑中没有禁区,没有“不可以”和“不可能”,什么他都敢尝试,也都有兴趣尝试。这也是爱因斯坦“童心论”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只有像孩子一样好奇、乐观、敢想、敢做又不怕失败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发明的灵感,取得科学上的突破。
从心理学上说,你对一件事情越有兴趣,灵感就越有可能出现。一般来说,灵感来自生活中令人兴奋的事件,自然、诗歌、爱人、美酒,所有很快使你感到兴奋的事物,都有可能带给你灵感,这也是许多诗人无酒不诗的原因之一。灵感是一种最自然的产物,它对那些本性纯真、热爱自然的人情有独钟,而对那些虚伪、浮躁、功利、庸俗的人则敬而远之。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成功,仅仅“懒”还不够,还需要有颗童心,有颗清静的心。
保罗·布鲁顿说得好,“经常接近你神圣的内心,你将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不再成为表像世界的奴隶,而成为大自然的挚友。当你的心悠游于你内在的心灵世界中时,压抑和混乱的阴霾,立即化为清风吹散在慧日朗照的晴空里。如果你并没有忽略问题的存在而逃逸,只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谐,使它能最有效地应对问题,你将发现你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安宁与神奇。”
有多久了,你没有同自己的心灵对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