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程项目成本计划
一、项目成本与成本计划
(一)项目成本
项目成本是指项目活动过程中各种费用耗费的总和。它包括物化劳动的耗费和活劳动的耗费,是耗费劳动的货币表现形式。通俗地说,是为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的支出和其他各项费用的支出。它是项目的综合性指标,是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二)成本计划
1.成本计划概念
成本计划是项目应达到降低成本水平,制订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之能够实现的方案和规则。目的是充分利用好人、财、物,保质保量按期地达到预期的目标。关于成本计划的含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名称。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一般称投资或投资计划;从承包商的角度出发,习惯上称成本和成本计划;各种对象广泛使用的概念为费用和费用计划。但是在财务上“成本”与“费用”概念不一样,有些费用可以进入成本支出,而有的费用则不能作为成本开支。
由于习惯的用法,成本概念虽有不同的名称,但都是以工程价值上的耗费为依据的,实质上是统一的。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他们的计划和计划的控制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了国内外文献中常用的名称,成本计划术语。
2.项目成本计划发展
人们对拟建项目进行费用预算(或估算),并以此作为项目经济分析与决策、签订合同、落实责任、安排资金的依据。这样的项目成本计划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但随着项目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在现代项目中,人们不局限于事先的项目成本估算和成本计划,而是采取在成本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具体环境进行调整的成本计划管理模式。它是一种积极的项目成本计划模式,是一种广义的项目成本计划概念——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一项职能,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其积极性主要体现在:
(1)采取主动和尊重客观事实的方式。对不同的方案,从总体上考虑工期、成本、质量、效益之间的平衡,考虑可供使用资源与进度计划的平衡,考虑实施方案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以寻求项目的最优成本。
(2)采用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在计划阶段进行周密的成本计划,而且在实施中进行积极的成本控制,不断地按新的情况对原计划进行调整,并预测项目结束后的成本状态和经济效益,形成一个动态控制过程。
(3)采用项目全寿命期成本计划。全寿命期成本计划包括项目建设成本和项目运营成本。通常功能要求相同的项目,建设质量标准高,则建设成本增加,运营费用会降低;反之,如果建设成本低,运营费用就会提高。这样就产生了成本目标计划的争执,只有通过项目全寿命期经济性比较和费用优化的办法才能解决。
二、项目成本计划过程
在工程项目的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设计与计划、施工过程和阶段性结算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版本的项目成本计划,它们依次在上一级项目成本计划目标的控制下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同时又在项目成本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反馈机制,对上一级成本计划目标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补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成本计划体系。
在总体上,成本计划通常经过确定总成本目标、成本逐层分解、成本估算、再由下而上对成本进行逐层汇集以及成本计划对比分析与处理等过程。其具体过程如下:
(一)确定项目总成本计划目标
在项目总目标设计过程中应提出项目总投资目标,并通过可行性研究对总投资目标进行分析论证,待项目批准立项后,该项目的总投资目标可确定为项目总成本计划目标。这种计划总成本是有约束力的,对以后每一步设计与计划起着总控制作用。
(二)对总成本计划目标进行逐层分解
通常按项目结构分解图对项目总成本计划目标直接进行成本的分解,拆分到各个成本对象,作为项目单元设计和计划的依据或限制,作为项目单元的设计标准,决定项目单元的功能、工作范围、质量要求等。这个过程实质是一个由上而下的控制体系。
(三)成本估算
随着项目的深入、技术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细化,可以按结构图对各个成本对象进行成本估算(这个数值常常是比较精确的),以此估计值与限额值相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项目进行优化组合,寻求项目成本计划的最优组合。
(四)成本计划的调整
通常按结构图由下而上对成本估算进行逐层汇总,并与原成本计划目标进行对比,衡量每一层单元计划的符合程度,以此决定对设计与计划的修改与补充,形成由下而上的保证和反馈过程。当然,调整后的成本计划,必须经过规定的批准程序,才能够作为各层次组织的成本责任,并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
但是,在项目总成本的分解过程中,应注意各成本限额之间的平衡。以保证项目成本在项目内合理的配置。这种合理的配置是项目系统均衡和协调的保证,是实现项目总体功能目标、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之间平衡的保证。所以,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是与项目各阶段的其他管理工作融为一体的管理性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三、项目成本计划的内容及形式
通常一个完整的房地产项目成本计划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1.确定各个成本对象的计划成本值。
2.绘制成本—时间表和曲线(成本强度计划曲线表示各时段)。
3.绘制累计成本—时间表和曲线(S曲线或香蕉图,又被称为项目的成本模型)。
4.确定工程款收支计划、现金流量计划、融资计划等相关成本计划内容。
当然,成本计划应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采用简单易懂、便于成本控制的表达形式。常用的成本计划表达形式有如下几种:
1.表格形式,如成本项目—时间表和成本分析对比表等。
2.曲线形式,如直方图形式,累计曲线形式等。
3.图形式,如各成本要素份额的圆(柱)形图等。
四、项目成本计划的确定
计划成本是指具体成本项目的预期成本值,计划成本的确定不仅依赖于目标设计的进一步细化,而且还依赖于以往同类工程成本资料的详细程度,计划成本的确定需要通过工程的估算和概预算来完成。
(一)项目成本计划体系
项目成本计划体系是指具有不同分类标志的所有成本项目(成本对象)及其预期成本值所构成的系统。在成本计划体系中,为了对项目成本进行精确的计划和有效的控制,必须多角度地划分成本项目,以便形成一个多维的严密的房地产项目成本计划系统。
1.按项目结构分解的项目成本计划体系
这是在项目结构分解图的基础上,以各项目单元为成本项目而建立的项目成本计划体系。这些项目单元必须是成本的估算对象,否则这种体系不利于成本模型的建立、成本责任的落实、成本的控制过程等有关问题的解决。
2.按费用项目分解的项目成本计划体系
这是按项目费用要素对项目成本进行分解而得到的项目费用体系。这种分解又有许多种类,在我国,建设项目费用可以分为:
(1)建筑工程费用。
(2)安装工程费用。
(3)设备购置费用。
(4)工具、器具、家具购置费用。
(5)其他费用,如土地、建设单位管理费、拆迁费用等。
(6)预备费。
(二)计划成本的估算
计划成本估算工作从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较早时期就已经开始。其目的是为项目能否继续进行提供依据。在这个阶段只是对总体目标进行描述,成本计划也不需要精确估算,一般只给出大概范围。在估算过程中往往只凭过去的工作经验值和指标值。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估算方法:
1.历史资料
以过去同类工程或相近工程的实际资料作为估算的基础。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报刊、杂志和学术刊物,也可以是正规公司关于以往完成的项目的资料记载。一般只按照一个总值或按照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的形式估算;有时也将一个大项目按结构分解成许多功能区间进行估算。
2.专家意见
当项目涉及到新技术或不熟悉的业务时,可借助相应的专家给出的意见和判断,最好是得到多个专家的意见。这里讲的专家是指专门从事实际工程估价、成本管理的工作者。可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在专家意见难以获得时,德尔菲法是一种有效的替代估计方法。这是一种群体技术,集中利用一个群体的知识来获得一种估计。对估计值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加权平均或算术平均法处理,这是在各专家估计值较接近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如果专家群体估计值非常离散,则可以让最高、最低值专家陈述自己的理由,再让他们进行估计。
3.概算指标计算
概算指标通常是指国家或部门颁布的概算指标。这些指标是在以往工程统计基础上得出的,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是在选择这些指标值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现有工程的特殊环境情况所带来的附加费用。还应考虑到材料设备、劳动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对成本的影响。
(三)计划成本预算
计划成本预算是在项目审批之后,进入设计和计划阶段进行的工作项目。设计的名目各国不尽相同,但都有几步设计。国外有方案设计、技术设计、详细设计等;我国有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每一步设计都有相应的实施计划和计划成本预算。在我国分为概算、修正总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这些设计和计划文件必须经过批准。
1.预算中的几个问题
(1)计划成本预算过程分析。项目的批准,实质上已经确定了该项目的计划总成本。计划总成本的作用有:对每一步的设计和计划起总控制和约束作用;是项目单元或部分设计和计划的依据;对项目的设计标准、功能、质量和生命限额提出要求。
随着项目技术设计和实施计划的细化,可以按各项成本进行计算,确定工程结构图与原计划进行对比,衡量每一步计划的满意程度,并以此决定对设计和计划的修改和补充,这样形成由下而上的保证和反馈过程。
(2)在项目初期,由于技术设计方案和建筑营造方案都给出描述,计划成本比较简单。此阶段的计划成本工作者应该与工程专业设计人员共同探讨相应的技术设计、方案实施对成本的影响因素,并使之成为计划的各个成本因素。
(3)在招投标、签订合同之前,业主和承包商报告的计划成本都不是最终的工程价格。业主的预算作为项目招标的标底,各承包商的工程报价只能作为投标价,最终的合同价还须中标商与业主谈判确定。从过去的经验看,合同价与标底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指出的是在现代大型项目中,投标时,施工图还没拿出来,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带来诸多问题,难以定论。
2.计划成本的预算方法
(1)分解法。分解法在国外被简称为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它的计算是以施工图作为基础,以市场价格和计划消耗的材料、设备、劳动力为基准,以施工方自己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为依据进行成本费用的预算。在计算过程中先分解,后采用单项计算。首先把系统工程项目分解成单项工程,再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内容单一的、易于成本核算与检查的工作单元,然后,将一个个单元分别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将计算值从下而上地分层进行预算汇总,从而形成整个系统工程项目的预算。采用此法进行预算应考虑风险系数和物价的可能变动因素,对预算值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2)历史数据法。对庞大复杂的工程项目采用分解法有较大困难时,可采用历史数据法。将整个系统工程项目分解成子项工程,然后参照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对项目进行预算。在国外,业主、设计事务所和管理公司用得较多。这些数据,一般由专门的部门(学会、政府机关)将有代表性的成本资料,按照统一的成本分项和建筑工程分项标准统计并公布,它包括了已完工程成本的特征数据。我国的成本管理者也开始使用这种方法。
在资料的应用中,尽可能做“差异”分析,以增加计划成本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度和可信度。在资料的具体应用中,应考虑以下各种情况并做出调整。
市场环境和物价指数。从纵向差异分析,市场和物价总是变动的,原有的价格指数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现有的建筑物价格。因此,在利用物价指数进行预算时应进行调整。特别是选择资料时,不能选择太老的资料(可比性差),应尽量采用最近的工程资料。从横向差异分析,不同地区的物价、工程价格是不平衡的,应尽可能考虑当地的市场价格、运输条件等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物对象和差异分析。对主体结构和一些常规的、标准的设施,如给排水、照明电路、常规装潢等可以用过去的工程资料,但那些特殊的建筑形式、复杂的平面布置以及建筑群体,增大了预算的难度,应对原有资料作出修正,对特殊的装备、特殊的技术处理做出特殊的预算。
还应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的不同,会极大地影响工程项目的成本。
(3)定额预算法。在我国一直沿用统一的预算定额、规定的取费标准和计划规定的利润率,计算方法是按施工图的工作量、定额单价计算各种费用,并以此作为招标投标和工程结算的依据。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已有投标的预算资料,确定中标合同与施工图预算的总价格差,确定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的总价格差。
对施工预算未能包容的项目,包括施工有关项目和管理费用项目,参照定额加以估算。
对实际成本可能明显超出或低于定额的主要子项按实际支出水平估算出其实际与定额水平之差。
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工期制约因素、价格变化因素、风险因素及各种不可预见因素,加以测算与修改。
定额估算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按工程实际费用统计分析出来的,只能代表常见的工程,而对特殊性的拟建工程来说,往往带来很大的误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