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据分析方法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运用一系列的步骤对信息进行归类,从而获取有效的推论的定性研究方法(Weber,1990)。它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情报研究,如今被广泛应用到新闻传播、图书情报、政治军事、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内容分析法有解读式内容分析法、实验式内容分析法和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法三种类型(Bos和Tarnai,1999)。邱均平和邹菲(2004)指出就具体研究过程而言,内容分析法包含以下6个基本步骤:(1)提出研究问题;(2)抽取文献样本;(3)确定分析单元;(4)制定类目系统;(5)内容编码与统计;(6)解释与检验。要在内容分析中得出有效的推论,内容分析的编码框架必须具有一致性和可重复性(Morris,1994)。文本分类中的信度问题大部分是由于语义的模糊,编码标准定义不明确造成的。因此,人工编码就要依赖于多个编码者,通过分析内部一致性系数来处理信度问题。除了信度问题,内容分析的编码框架还要具有一定的效度,包括构思效度和表面效度。
内容分析法是对访谈记录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的研究方法。首先,它能对文本资料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可以减少研究推论的主观偏差。其次,内容分析是实证研究的起点,可以为实证研究提供前提依据。此外,内容分析法是多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提高研究的效度(Kolbe和Burnett,1991)。
随着内容分析法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其已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组织研究与战略管理领域,内容分析的方法已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研究分析。Jauch等(1979)运用内容分析技术进行了战略与环境关系的研究;Pearce和David(1987)通过内容分析,发现了企业宗旨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内容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系统分析组织信息。D'Aveni和MacMillan(1990)通过对公司年报的内容分析来比较破产的和生存的企业的环境要素,发现生存企业的管理者更关注外部环境,对外部环境缺少响应是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Chan等(1997)则采用内容分析技术对深度访谈获取的关键事件材料进行分析,得出了香港小企业主的创业者个性特征。可见,内容分析为管理研究领域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本研究即采用该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