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库存与库存管理概述

库存与库存管理概述

时间:2023-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库存与库存管理概述一、库存与库存管理的定义库存管理问题是企业运作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特别是物流经营管理者的关注。3.安全库存安全库存也称缓冲库存。安全库存是指由于生产需求存在着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持有周期库存以外的安全库存或缓冲库存。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普遍认为企业的平均库存水平应等于订货批量的一半加上安全库存。

第二节 库存与库存管理概述

一、库存与库存管理的定义

库存管理问题是企业运作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特别是物流经营管理者的关注。它既涉及满足用户存取商品的各种需要,又与增加企业收入、扩大市场等问题密切相关。但因为库存商品会占用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因此,减少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是库存管理追求的目标。

(一)库存的概念

库存是指用于满足未来的外部需求的而目前处于闲置的一切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它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库存的是资源,并且是有价值的资源。库存资源既可以是人、财、物等有形实物,也可以是无形物质。库存必须是有价值的资源,一些能够满足未来需求的资源不一定具有经济价值,如阳光、空气等,因为在获取这些资源时,不需要支付相应的成本。

其二,资源的闲置就是库存,与这种资源是否存放在仓库中没有关系,与资源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比如存储在仓库中的物质资源无论存储时间长短,都是库存,而在超市货架上未销售完的少量存货也可称为库存。

一般来说,只要有物质生产活动,库存就会随之存在。在古代,人们在春夏进行粮食的播种、耕种工作,秋季进行收货,然后将收获的粮食存储起来用以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直至第二年的收获季节,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生产与库存的过程。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比古代更为复杂,体现出高度的专业化和信息化特征。库存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泛,无论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流通领域,乃至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库存都普遍存在。

(二)库存管理的概念

库存管理是指对库存资源进行管理。它主要是指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通过预测和计划,选择并采用合适的库存管理模式和方法,确定合理的库存量标准并掌握库存的变化动态,适时对库存进行调整,以期达到库存量最优化、库存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库存的商品越多,表明企业的实力越雄厚,证明企业有强大的人、财、物等资源作为保障,足以支付庞大的库存量所带来的支出;现在人们则普遍认为能够实现零库存是最好的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的宗旨或目标主要是保障供应、降低成本、满足企业快捷性需求。

保障供应就是要做到不缺货,使市场上的产品满足需求者的需求,这是仓储的根本任务。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都离不开库存物资。若要顺利地进行生产工作,就要确保有足够材料的供应;当企业在销售机会较多的时期,有足够的产品存货进行供应,就能增加销售的数量,从而降低因缺货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若单纯为了保证供给而大量库存,必然会占用很多库存资金,并且需要对所在仓库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库存物资进行保管,就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反而会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下降。因此,库存管理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的统筹,将库存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只有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空间,才能增加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以尽快的速度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库存管理不能仅根据经济或技术指标来进行,还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换句话说,库存管理要满足企业快捷性的要求。

二、库存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将库存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一)按库存物资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

按库存物资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库存可分为以下四类。

1.原材料库存

原材料库存是指未经加工过的、直接用于企业生产产品的材料的库存,如木材、布料等。

2.零部件库存

零部件库存是指已经过一定的加工、被用于企业生产产品的材料的库存,如CPU、发动机、压缩机等。

3.在制品库存

在制品库存是指在完成最终加工成为成品前的物品的库存。

4.产成品库存

产成品库存是指已完成最终加工的物品的库存。

(二)按库存所处状态分类

按库存所处状态,库存可分为以下两类。

1.静态库存

静态库存也称在库库存,是指存储在固定仓库中的库存,是人们传统认识意义上的库存。存储在仓库中的库存,既可以是长期存储,也可以是短期存储,它是存货的一种主要形式。

2.动态库存

动态库存也称在途或途中库存。动态库存是指库存的物资处于正在运输的状态,或者在中途的临时存储库、中转站处于待运状态。随着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利用动态库存的方法来减少或替代部分在库库存。

(三)按库存目的分类

按库存目的,库存可分为以下四类。

1.储备库存

储备库存也称备用库存。储备库存主要是基于未雨绸缪的思想,为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储存相应的物资以作备用。平时组织运营所涉及的物流不动用这部分库存,只有在出现意外事故时才动用。对于储备库存中的物资要长期确保其数量和质量。因此,这种库存不存在控制库存量,对储备库存的管理可看做一种仓储管理问题。

2.周转库存

企业在生产和产品流通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环节,在产品的不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相应的物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物资不断周转流动的过程。周转库存是为了保证生产和流通顺利进行的重要库存,它必须是适量的、适时的。如果周转库存出现时间或数量上的偏差就会占用相应的流动资金,增加库存成本和相应的库存风险及损耗,因此对这种库存特别要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

3.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也称缓冲库存。安全库存是指由于生产需求存在着不确定性(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供应商延期交货等情况),企业需要持有周期库存以外的安全库存或缓冲库存。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普遍认为企业的平均库存水平应等于订货批量的一半加上安全库存。

4.投资库存

投资库存不是为了满足目前的需求,它是考虑其他原因,如价格上涨、物料短缺或是预防罢工等而囤积的库存。

(四)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分类

按用户对库存的需求特性,库存可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

1.独立需求库存

独立需求是指需求变化不受人们的主观控制能力的约束,它与市场状况有关。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表现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独立需求库存具有不确定性,是随机的,企业自身无法控制,因此需要对它进行预测。

2.相关需求库存

相关需求是指企业对某项物品的需求与对深层物品的需求有一定的内在相互关联的关系。相关需求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与其他变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推算得出。如自行车厂生产的车轮和轮胎的需求就是相关需求,轮胎的需求量由自行车的需求量决定。自行车的需求则是独立需求。为满足相关需求而建立的库存,即为相关需求库存。

(五)按对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分类

根据对物品需求的重复次数,可将物品需求分为单周期需求与多周期需求。相应的库存分别为单周期需求库存和多周期需求库存。

1.单周期需求库存

单周期需求库存,也称一次性订货。所谓单周期需求,是指仅仅发生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或库存时间不可能太长的需求。单周期需求出现在下面两种情况中:偶尔发生的某种物品的需求;经常发生的某种生命周期短的物品的不定量的需求。对单周期需求物品的库存控制问题称为单周期需求库存问题。

2.多周期需求库存

多周期需求库存,也称重复性订货。多周期需求是指足够长的时间内对某种物品的重复的、连续的需求,其库存需要不断地补充。与单周期需求相比,多周期需求问题普遍得多。对多周期需求物品的库存控制问题称为多周期需求库存问题。

除上述库存外,还有积压库存、季节性库存等。

三、不良库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不良库存产生的原因

1.计划不周

计划不周或制订计划的方法不当,就会出现计划与实际的偏差,使计划大于实际,从而导致剩余库存。

2.生产计划变更

企业生产计划的变更会带来一定数量的原材料或产成品的过剩,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就会转变为不良库存。

3.销售预测失误

销售部门对客户可能发生的订单数量估计错误,也将使采购、生产等部门的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与实际需求产生偏差,进而出现库存剩余的情况。

(二)不良库存的影响

1.使企业资本固化

剩余库存致使资金被大量占用,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当库存停滞不动时,周转的资金越来越短缺,会使企业的效益下降。现有的资金停滞于库存状态,无法投入新的生产销售活动中。

2.加剧库存的损耗

过多的库存必然导致库存的储存期增长,使库存发生损失和损耗的可能性变大。在库存的管理中,一方面,库存的货物很可能因自身特点而对保存时间有一定的限制,不良库存过多,则会使得库存产生损耗;另一方面,管理时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外在因素,一旦发生意外,则不良库存必然会带来损失。

3.增加管理费用,增加企业生产销售成本

企业在维持高库存、防止库存损耗、处理不良库存等方面的费用将大幅度增加。企业为了使库存减少损失和损耗,需要加强管理,因此带来企业的仓库管理费及库存存储的相关费用,增加了企业在管理上的成本。

四、库存的重要性

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越来越离不开库存,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如果一个企业想实现生产、采购、运输等物流过程各方面的规模经济,建立并拥有一个合适的库存是必要的基础。大批量的订货能够使企业在一些方面获得竞争优势,比如:能够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和总的运输费用;由于原材料单价降低而减少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减少因缺货而可能产生的订单损失、客户流失和信誉下降等问题。

(二)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切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活动中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环节:制订生产计划,列出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物料申请单,由供应商发送货物,物料运输、接收检验、进行生产,把物资运输到销售商或消费者处等。每个环节及环节之间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使这些环节之间不产生脱节的情况,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库存。如果备有存货,就能满足在购买期间的物料供应,减少时间约束给予生产环节的压力。此外,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需求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使得物资的供应和需求不同步,如果没有一定的库存保障,企业就无法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进行。例如,对于消费者来说,电热毯的购买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冬两季,但是它的生产却分散在一年中;水稻、小麦的收获期一般集中在一年的某个时期,但对于粮食的消费却贯穿于整年之中。企业拥有了库存,就可以降低时滞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波动性,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帮助企业减缓可能出现的具有不确定性的、随机的需求变动以及意外事件造成的消极影响

由于市场需求情况变化很快,需要企业能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建立竞争优势。另外,订货周期也存在变动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可能会使企业原材料或产品供应不足,从而导致缺货损失,这就需要库存发挥重要作用。存储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原材料不仅能够保持正常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可能在未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或原材料短缺情况出现时通过价格“投机”,赚取差价获得利润。此外,出现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库存也能帮助企业降低生产、销售受到的冲击。

(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通过在生产作业各环节之间建立起相应的在制品库存,使原本顺序固定、相互关联的工序相对独立,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此外,通过设置产成品库存,企业可以按大于当时的市场需求的经济批量进行生产和配送,不同时间生产出的产品可以按一个类别进行出售。这样建立和利用相应库存带来的是制造成本的降低和作业效率的提高。

(五)帮助企业实现分区域、低成本、专业化生产

由于产品生产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资源,如原材料、能源、劳动力资源、水资源等,企业往往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而选择在产品生产所需资源的价格相对较低的区域进行生产。然后利用库存存储分散在不同地区生产好的零部件,利用企业内部的存货转移进行最终的整合组装。

库存通过这些方面的重要作用,能够帮助企业节约成本,降低生产中的不确定性,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库存决策的内容

(一)库存控制的基本决策

库存管理的核心是库存控制。根据库存管理的宗旨,库存决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库存成本最小化

库存成本主要包括订货成本、进货成本、保管成本和缺货成本等。从经济角度来看,企业需要降低库存成本,以降低生产总成本,创造增加利润的空间,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库存保证程度最高

当企业有很多销售机会需要一定量的存货为之提供供应保证时,往往需要强调库存对生产和销售活动的保证程度,而不强调库存本身的成本因素。

3.改善或杜绝缺货现象的发生

当因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合同的重要性等要求不允许企业停产时,企业必须以不缺货为首要库存控制条件,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保证或提高企业信誉度。

4.充分考虑时效性问题

有时候,库存控制不能只根据经济或库存数量指标来进行衡量,还应该考虑企业所处的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在外部环境变化快速的背景之下,企业往往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进出货的目标来管理库存,以应对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提供帮助。

(二)影响库存控制决策的因素

影响库存控制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需求

在许多因素影响下,客户需求可能体现出季节性、周期性或不确定性,比如突然发生的流行造成的产品需求猛增等情况,会使库存的控制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接近客户需求的库存控制可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保持一定的供应率,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订货周期

由于考虑通信、差旅或其他自然因素,订货周期往往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这样会制约库存控制的效率和有效性。比如产品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长短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库存量大小。

3.运输过程的不确定性

在实际的物资采购过程中,无论何时购买都可以买到的情况是不多见甚至是极少发生的。运输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运输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而运输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物资从采购到进入企业仓库的时间,从而对库存控制产生影响。

4.资金制约

企业整个库存过程都不可避免地需要资金的支出。而资金的暂缺、周转时间过长、运转不畅等情况往往会使计划好的控制方法失效。

5.管理水平

企业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管理人员,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活动的成效。因此,库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实现效果如何。

6.产品价格和库存成本

产品价格和库存成本因素直接影响库存控制的经济效果。例如,建立并拥有库存可使企业生产批量更大、批次减少、运营成本降低;拥有库存可加大采购量,作为购买方可向供应方争取更大的折扣。另外,拥有库存可以规避价格波动及其他突发事件或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生产销售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六、企业库存管理的发展趋势

库存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很显著,但同时目前的库存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库存管理应与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的变化相互结合、相互适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库存管理呈现出向信息化、整合化和零库存方向发展的趋势。

(一)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库存管理是为了支持企业的运营发展的。因此,基于企业信息化的趋势,库存管理也逐步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利用日益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库存管理不仅能简化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而且能使库存管理系统化。由于计算机具有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记忆和高效的数据处理功能,因而能把库存管理工作从初级的基本数据处理推向更高级的阶段。另外,计算机还能帮助及时解决库存管理的临时变动、临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展,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库存管理信息化的又一重要体现——网络化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大量节省通信和管理费用,可以方便、快捷地及时查询公司分布在各地的库存信息。基于全局思想,可以建立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网络化的优势。网络化的库存管理还可以做到库存管理的联机实时处理。

(二)整合化管理

库存费用是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费用。库存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库存量,有效减少库存成本。因此,库存管理必须实行整合化,即把供应链上各相关的供应商、零售商、批发商、客户等的库存管理设施整合起来,实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三)零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零库存,当然这种零库存不是整个供应链上的零库存,而只是某个单位的零库存。该单位实现零库存,就是将自己的库存转移给其上游的供应商或下游的零售商,从而实现自己的零库存。如丰田公司的准时制生产方式(JIT)就是一种“零库存”。对于零库存的理解,应当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库存物资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即近乎于零库存物资;二是库存物资所需要的设施、设备的数量及相关的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即不存在库存活动。而后一种意义上的零库存,实际上是社会库存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库存集中化的表现,就其经济意义而言,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仓库物资数量的合理减少。

通过以下途径可以实现零库存的库存管理。

1.委托存储和保管货物

委托保管是指委托方把所有权属于委托者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的仓库中,由后者代理用户存储和保管货物,委托方则按一定的标准向受托方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零库存和进行无库存式生产。

采用委托保管方式来实现零库存,对于委托双方都有利。对于受托方而言,有利于受托方充分利用其专业化水平高的优势,开展一定规模的集成库存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以较低费用提供较高水平的库存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委托方,可以减少大量的库存管理工作和人员,减少相应的支出,从而集中精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该方式实现的零库存,实质上是库存位置的移动变化,但它并没有减少总库存和库存物资总量。

2.推行协作分包

协作分包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用于实现零库存的方式,包括生产协作和分包销售两方面。

在协作、配套的生产方式下,供应链上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在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能够自然地建立起稳定、及时的供销货渠道,可以促使生产企业减少物资库存总量,甚至取消供应量库存,实现零库存。

在分包销售体制下,由于实行“统一组织产品销售,集中设库储存产品”的制度,并且是通过配额供货的形式将产品分包给经销商的,因此,在各个分包点即销售点上是没有库存的。也就是说,在分包销售制度下,分包者的“销售品库存”等于零。

3.实行准时制方式

准时制供货方式是一种典型的零库存管理。它于1973年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早采用,又称为看板供货。这种供货制度就是在企业内部各工序之间或者在建立供求关系的企业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或标签,由下一个环节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按工序的逆方向向上一个环节提出供货要求,上一个环节则根据卡片或标签上指定的供应数量、品种、交货时间等及时组织送货。很明显,实行这样的供货办法(或供货制度),可以做到准时、同步向需求者供应货物。在这种方式下,后者自然不会另设库存。因此,它的库存等于零。

实施企业零库存管理应注意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必须转变观念。现代市场的主流趋势强调“共赢”,因此要注意与供应链中各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战略伙伴关系。既要在市场中积极寻找和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又要注意与现存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分工协作、相互信任的关系。合作的目标定位于削减库存,同时避免缺货现象的发生,做到能适时、适量、适质、适地、适价地提供所需物品。

第二,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将销售信息、库存信息、生产信息、客户信息、成本信息等与合作伙伴交流分享,做到信息共享,增大信息透明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方在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采用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包括:采用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及按订单采购、制造、配送等,同时对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必须有供应链管理全局的思想。

第四,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资源。坚决走专门化、集约化的道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努力发展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把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代理、配送,只保留少量的安全库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加快企业内部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推广高新技术在物流设备中的应用。要想实现零库存,只有很好的“软件”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硬件”才行。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现状已经阻碍了零库存的实现,提高物流设备的技术含量,加快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已是刻不容缓。

第六,加速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注意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结合。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在实施过程中,条件还不配套、不成熟,但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施电子商务是必然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