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服务业的划分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1935年,新西兰学者Fisher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划分。1940年,英国学者Clark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进一步研究,形成了Clark的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其第一产业是以提供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业,当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最大时为农业经济时代;第二产业是以提供初级产品的加工为主的工业,其占比最大时为工业经济时代;其余产业统归为第三产业。产业发展的历史顺序就是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1957年,Clark在《经济进步的条件》第三版中,又主张以服务性产业来代替第三产业。后来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干脆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称之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Fisher和Clark的另一理论贡献就是Fisher-Clark假说。他们认为,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从一个领域转到另一个领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某一领域生产能力的增加,劳动力就会自然转向另一领域。
1.国家统计局的服务业分类
198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中,将产业划分为了第一、二、三次产业;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而第三产业则划分为四个层次,参见表1-8。
表1-8 1985年我国服务业的分类简表
流通部门是集商流、物流、客流和信息流一体的服务部门,主要由商业、物流业、交通业、邮政业和电信业五类产业构成。商业由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等行业构成,是直接为商流服务的行业。表面上看商业的任务就是销售商品,实际上商业是提供销售服务,是提供商品买卖服务的行业。物流由仓储和运输等行业构成,是为商品物资流动服务的行业。交通业是提供客流服务的行业,包括公路客运、铁路客运、航船舶运等行业。邮政业包括信件投递、包裹投递、特快专递、报刊投递、广告投递、邮政储蓄、邮票发行和交易等,其中包裹投递和物件特快专递兼具有物流的性质,邮政储蓄兼具有银行业的性质。邮政是为信息流服务的行业。电信业则是直接为信息流服务的行业。
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是指为企业生产和个人生活服务的行业,按服务对象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部门是指为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增强身体素质需要的服务业。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构成了公共服务业,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公共服务,即非排他性的服务。公共服务业具有非营利特征,是由政府通过对企业和个人征税,来补偿其成本开销的。
2003年国家统计局重新制定了三大产业的划分标准,并且不再对第三产业划分层次。第三产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对第三产业层次划分的取消,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划分方法中第三产业四个层次之间的行业界限已不清晰;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的,其行业划分层次已经非常明确,能够满足产业统计的需要。
2.《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业分类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最终签署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业划分为了12个大类、53个中类和151个小类,具体参见表1-9。(39)
表1-9 WTO的服务类别
续表
3.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服务业分类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家标准,即ISO9000系列的国际标准,包括ISO9001、ISO9002和ISO9004,其中ISO9004-2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二部分:服务指南》。该标准中将服务领域分为12大类和69个小类,具体参见表1-10。(40)
表1-10 ISO的服务类别
(二)基于服务对象的划分
美国经济学家Herbert G.Grubel和Michael A.Walker在其名著《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及影响》(1993)中从服务的对象出发,将服务分为为企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个人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和为社会服务的政府服务业三部分,参见表1-11。
表1-11 服务分类及其经济特征
生产性服务是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的服务,是一种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不是向最终个体消费的服务。这些服务被用于进一步的生产过程,以提高生产各阶段产出产品的价值。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提供服务,贯穿于生产价值链上、中、下游的全部过程。
根据2006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四篇第十六章中有关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阐述,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特征,其主要活动集中在产品和服务价值链中价值含量最高的环节,如研究和开发阶段,以及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与市场开拓阶段。与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消费性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也就成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消费性服务是直接为消费者或者家庭提供的服务,如休闲服务和教育、医疗等。相比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的服务对象数量多,需求不但量大且个性化,从而消费性服务的门类众多,门类之间关联度不高。
政府服务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它既面向最终消费个体也面向企业,对提高政府形象、保证经济运作和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服务功能的划分
美国经济学家Browning和Singelmann(1975)在《服务社会的兴起:美国劳动力部门转换的人口与社会特征》中按照服务的功能将服务行业分为流通服务、生产服务、社会服务(新兴和高级服务)和个人服务。(41)
流通服务在经济发展中承担流通和中介的重要作用,其规模随商品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生产服务主要是作为商品生产的中间投入而存在,并随着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产业组织的复杂,而不断从商品生产组织中外部化分离而扩大。
社会服务的需求主要来自顾客的直接需求,其发展主要由社会最终需求推动。这类服务的大规模发展出现在工业化后期,并且必须借助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科技条件才能实现。
个人服务主要来自最终需求,属最终需求型服务。个人服务大多属传统服务,从事服务的服务组织一般规模较小,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较少,技术含量低,经营分散。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个人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