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四:掌握商品分类方法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商品分类是按照商品的性质或特征(称分类标志),将商品群体科学、系统地逐次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以上统称类别)、品种,乃至规格、花色等细目的过程。商品分类中的“类”是根据商品的共同性质或特征进行归纳并依次划分的总称,“品种”是商品分类中具体的商品名称,“细目”是以不同的花色、规格等明显标志对商品品种的详细区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种类日益增多。仅商品流通部门所经营的商品就达几十万种,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水产、轻工、纺织、石油、煤炭、化工、机械和电子等各个行业生产的商品。它们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性质各异,质量有差别,在用途及保管养护方法上也不相同。因此,配送中心为了防止货损货差,方便经营管理,实现商品流通顺畅,有必要进行科学的商品分类,并逐步形成完整的商品分类体系。
(二)商品分类的作用
商品分类是商品经营管理的一种手段。科学的分类,不但便于了解商品整体情况,而且便于深入分析各类商品的特征、内在联系与差异、价值的高低、储运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商品的选用区别等,使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更趋于合理化。同时,还有利于研究分析商品质量变化规律、经营销售规律,以及商品档次的变化等。
(三)商品分类的原则
商品的分类,首先必须明确商品集合体所包括的范围,提出分类的明确目的,并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商品所包括的范围并不完全相同,因而商品分类的对象也不尽相同。由于商品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要使分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保证分类清楚,切实可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就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
(1)科学性。科学选择分类标志是商品分类的关键,这是商品分类科学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2)系统性。所谓商品分类的系统性,就是以选定的商品属性或特征为标志,将商品总体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合理的商品分类体系。
(3)可延性(又称弹性原则)。进行商品分类时,要设置足够的收容类目(后备类目),这样,当分类目录一旦发生不可避免的变更时,整个系统的分类结构不会被破坏,有不断补充新产品的余地。
(4)兼容性。分类要与国家政策及相关标准(包括国际分类标准)协调一致,分类体系能够将总体范围的商品一个不漏地囊括进去。另外,还要求新的商品分类尽量与原有商品分类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可转换性,便于进行历史资料的对比。
(5)唯一性。要求在商品分类体系中,每一个分类层次只采用一个分类标志。分类的含义要准确,不能相互排斥,不能模棱两可,不能有多种解释。也即要在本质上划分出各类商品之间的明显区别,保证每个商品只能在一个类别里出现。
(6)综合实用性。国内商品分类编码,既要参照国际分类编码体系,又要考虑历史形成的各行各业的分类编码状况。把工业、内外贸、仓储及运输等各行业的分类编码工作协调起来,达到信息沟通、交流方便的目的。
(四)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通常有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1.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也称为层级分类法,它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体按选定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划分基准或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编排成一个有层级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它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等,将分类对象一层一层地进行划分,逐级展开。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各层级所选用的分类标志可以不同,各个类目之间构成并列或隶属关系。下面引用国家标准GB7635—19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为例说明线分类体系中各种类目之间的并列和从属关系(见表3-1)。
表3-1 线分类体系
线分类结构一般由分类层级的数量(或者叫分类深度)和分类容量来表示。分类深度的确定与要求包括的分类对象属性或特征有关,与管理系统的具体任务有关。分类容量反映分类体系可以包含的商品量,与分类的深度和每一层级分类对象的数目有关。在采用线分类法编制商品分类体系和分类目录时,分类深度的选择和各个层级的类目数,一般根据体系内大多数分类对象的情况确定。
线分类法是商品分类中常采用的分类方法。线分类法的主要优点是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适合于手工处理,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但线分类法也存在着分类结构弹性差的缺点。
2.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也称平行分类法,它是把拟分类的商品集合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某个面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面分类体系结构如图3-2所示。如服装的分类就是按照面分类法组配的,把服装用的面料、样式和款式分为三个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又分成若干个类目,标出了不同范畴的独立类目。使用时,将有关类目组配起来,便成为一个复合类目,如纯毛男式中山装、中长纤维女式西装等,见表3-2。
表3-2 面料、样式、款式复合分类
图3-2 面分类体系结构图
在实际运用中,一般把面分类法作为线分类法的辅助或补充。
面分类法具有类目可以较大量地扩充、结构弹性好、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计算机管理等优点,但也存在不能充分利用容量、组配结构太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等缺点。
我国在编制《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采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相结合,以线分类法为主的综合分类法,根据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进程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格局,按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顺序,对工农业产品分类体系中的最高层(门类、大类、中类)完全采用按产业、行业组配的面分类法,使所有产品与行业挂钩:而对以下的各层级,则按商品属性的内在联系,采用线分类法复分。
对于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应该结合本企业经营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对其所经营的商品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方法可以参考表3-3。
表3-3 不同配送中心商品分类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