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集群的知识流动

产业集群的知识流动

时间:2023-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1.2 产业集群的知识流动由于知识的内部开发对集群企业可能是一个困难的、费时的、高成本负担的任务,因而企业倾向于避免内部开发,而是通过企业间知识交换来解决知识需求问题以保持其柔性。按照Lundlvall对空间接近的经济空间、组织空间、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四维度划分标准,产业集群是空间接近的组织,从而为集群内组织的相互学习、知识流动提供了方便之门。

3.1.2 产业集群的知识流动

由于知识的内部开发对集群企业可能是一个困难的、费时的、高成本负担的任务,因而企业倾向于避免内部开发,而是通过企业间知识交换来解决知识需求问题以保持其柔性(Reus,Ranft,2009)。创新环境学派认为:创新是一个交互的社会学习过程,地理邻近性有助于企业在学习中获得正外部性。Baptista和Swarnn(1998)建立了地理集中和技术扩散速度的关系模型,对模型的经验检验表明,同一地区技术扩散的强度要比区外更强,在技术知识资源密度高的地理区域内,新技术的扩散速度相对较快。Aldeman和Davies(2000)通过对生产技术扩散率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新技术知识的传播在地理边界内更为有效。Lundvall(1992)基于知识多样化和接近的矛盾性认为知识隐性水平和空间接近的重要性正相关。虽然更大的区域空间包含更多的知识,但是距离扩大削弱了接近对交流的支持,影响创新的产生。Lundlvall(1992)提出空间接近的四个维度:经济空间、组织空间、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经济空间指不同经济活动在生产系统(投入产出表)中的位置;组织空间指垂直或关系整合的水平;地理空间指不同空间区位的经济活动的距离;文化空间指经济活动中的规范和价值。陈剑锋(2003)认为空间接近四维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学习和创新受距离的约束,地理接近有利于知识创新。

按照Lundlvall对空间接近的经济空间、组织空间、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四维度划分标准,产业集群是空间接近的组织,从而为集群内组织的相互学习、知识流动提供了方便之门。在产业集群内,知识流动的主体是个人和企业,与之对应的,知识流动可分为三种方式:个人间的知识流动、企业间的知识流动、个人与企业间的知识流动。

(1)个人间的知识流动。个人间的知识流动通过非正式交往来实现。即个人间通过基于亲戚、朋友、老乡、同学、同事等关系在休闲交往、走亲访友活动中,有意、无意谈及工作内容,产生知识流动。

(2)企业间的知识流动。发生于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及同行的业务交往中。另外,企业还会和本地咨询机构、科技中心、协会等发生联系,相应政府机构、媒体也会发布信息,这些都是带来知识流动。

(3)个人与企业间的知识流动。当中高层人员、技术人员、高级技工在集群机构中从一个组织跳槽到另一组织时,则实现了个人知识向企业知识的流动。另外,基于企业衍生,即个体人员离开原来的企业、非企业机构,而创办新企业时,个人也会向企业发生知识流动。当然,个人在新的企业时,又会从企业学到新的知识,从而使企业知识流向个人。

众多的个人、企业间发生知识流动,构成了学习互动、知识共享的网络,实现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创新(知识流动状况见图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