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非正式交往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
集体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非正式交往,这种交往发生在工作之余的各个场合。Keeble,Lawson et al(1999)通过对英国剑桥地区高新区的调查表明,在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中,高水平的非正式接触非常普遍,高达80%的被访谈者经常或偶尔与其他公司的人员保持个人交往。产业集群地域的临近性,从而使员工可能是血缘、朋友关系,具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认同相同的价值观,这为非正式交往提供了更大可能,而从事职业的相似性则为彼此之间提供了共同话题。在酒桌上、在酒吧、在茶座、在走亲访友时,不知不觉就讨论到有关工作的内容,从而使知识得以传播。竞争优势来源于隐形知识,而隐性知识更依赖于面对面的沟通,产业集群的非正式交往为集群企业隐性知识的获取提供了重要途径。当这些知识运用到经营时,必将提高集群企业的竞争实力。刘恒江,陈继祥(2005)认为集群丰富的社会资本使集群的经济关系具有较强的“社会根植性”,从而人与人之间的连带关系为企业铺设了基本的互信关系,这样的互信关系是在一定范围的家庭、组织、社群、网络等所培养及共享的,基于诚信的企业网络关系是保证集群信息和知识流通的良好机制,集群企业在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由此联结的结构影响了企业的能力表现。从对知识传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来讲,非正式交往的主体包括有企业家、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
3.4.3.1 企业家的交往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家有着自己的交流网络。魏江、沈璞、樊培仁(2005)认为企业家网络分为个人网络和社会网络两种类型。个人网络是指网络的节点由与企业家日常活动直接关系的人组成,其中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等。个人网络是建立在相互认同,从而信任的基础上的。社会网络是指在某一市场或产业中,为了某种目的而形成的较为松散的关系,其中包括企业家与代理商、供应商、中介、政府行政部门等构建的社会性网络。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个人网络作用不同。总体而言,在企业初创期,由于企业的实力限制,掌握的资源不多,个人网络较之社会网络对企业的影响更大。在笔者对浙江温州、宁波等的产业集群实地调研时发现,当地的企业家们非常活跃,或许是竞争对手太多,而且层出不穷,因而对竞争更习以为常,虽然与同行是竞争关系,但并不妨碍企业家们私下的朋友交往,而有些龙头企业的老板本身就兼任行业协会会长或副协会会长等职。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企业家将有意无意间获取信息,或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3.4.3.2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往
从中高层人员的来源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积累技能和提高素质,从而一步步做起来的;另一种是因在以前职业生涯中有过显著业绩而空降过来的。对前一种人讲,因为工作时间较长,甚至本身就是本地人,因而在集群网络中有比较成熟的交际圈,后一种人员则视情况而定,如果原来就在本集群中工作,则已形成自己的交流网络,如果从外地刚来,形成自己的交际网络还需要一定时间。例如,浙江许多地方的集群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来自本地,有的就是老板的亲戚、朋友。笔者曾在深圳工作过,当地的信息技术产业非常发达,有些健身俱乐部、沙龙服务对象定位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当这些人员在交往时,必然伴随着知识的溢出,并在其工作中加以运用,成为企业知识的一部分。
3.4.3.3 技术人员、高级技工的交往
技术人员、高级技工因为有共同的技术与工作背景,个人交往将非常顺畅。对这些人来说,更重要的是隐性知识获取,而隐性知识的转移更需要面对面的沟通。工作时困惑技术人员、高级技工的技术难题,在同行之间非正式交往时,往往一点即通,效果非常明显。技术人员、高级技工这种非正式沟通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在硅谷随处可见一种类似于职业群体的“技术团体”(也有人把之称为“实践网络”),这种网络是由那些从事同样或者十分相似的工作的人们,通过行会或其他形式的职业协会或者非正式的群体而联系起来的。技术团体中的人们虽然并不都是在为同一家企业或雇主工作,但他们有着相同的实践活动,经常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大家共享着行业内的知识和技艺,新的创意就在这种情形下按照较小阻力的途径传播(Saxenian 1999)。在我国北京中关村,也存在这样一种俱乐部文化。一群名校毕业的企业精英级人物或一些平素表现呆板的软件工程师们组成了一个个的俱乐部。这些平时在写字楼中忙得分身无术、无暇相互交流的白领们,经常在周末聚集在中关村的一些酒吧里。他们身着最舒适的休闲服,品着淡淡的啤酒,一边分享IT界独特的生活话题,一边漫不经心地相互传递着业界最新的技术潮流(王辑慈,2001)。高级技工同行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产业集群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包括高级技工在内的产业工人多来自于内地省份。由于中国人亲戚帮带的传统,许多老乡聚集在一个地方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笔者在慈溪调研时发现,在慈溪某镇工业区打工的来自安徽省某个村的员工就有500多人,基本从事机电业,这些人在同一地方租房,交际圈基本集中在老乡圈,平时的交往自然引起知识的溢出,并成为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有力推动者。
笔者在浙江各地产业集群调研访时发现非正式交往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正面影响观点(见表3.5)。
表3.5 非正式交往对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正面影响的支持性言论
(续表)
根据前面的分析及笔者对浙江有关产业集群的实地调研,提出相应假设:
假设3a:非正式交往对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显著正向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