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丰裕时代的恐慌
到了新世纪,以基因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仍然是生物科学的主流。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全球范围内以植物基因工程为核心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形成。然而在20世纪末,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引起激烈争论。
基因是生物个体每一组成部分的蓝图。基因工程就相当于切割和拼接基因的“外科手术”。利用这种技术,能够把特定的基因从一种类型的生物转移给地球上另一种生物。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以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所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突变、植入异源基因或改变基因表现等生物技术方式,进行遗传因子的修饰,使动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某些特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例如,增强抗病性、改变营养成分、加快生长速度、增强对环境的抗逆性等。为此,科学家力图通过基因工程改良食品品质,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增强耐储藏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基因工程就能对植物进行精确地改造,转基因作物(GMC)在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改进,它还可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缓解不断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人们将其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使全球农业发生深刻变革。 据统计,1996年全世界转基因植物推广面积达170万公顷,1997年底增至1100万公顷,一年间增长了6.5倍,其中,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推广面积的增幅都在10倍以上。1999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的推广面积进一步增加到了3990万公顷,预计在今后5年内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交易额在2000年已达20亿美元,预计2005年可达6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200亿美元,平均以每5年增长3倍的速度递增。
与此同时,人类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很大的顾虑。在食品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对食品短缺的恐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所取代。1998年8月10日,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资深营养学家阿帕得·普资态博士在美国ITV电视台公布了一份研究结果,宣布转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马铃薯会损害老鼠的免疫系统;随后又同Aberdeen大学的病理学家斯坦利·埃文一道宣布转基因马铃薯同样影响老鼠的肠道、肝脏和其他一些器官,并暗示对人类健康也存在着危险,由此引发了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许多商家迅速地做出反应,奥地利第二大连锁超市SPAR在全球第一个宣布所售商品将标注“不含基因改性成分”字样。随后,英国最大超市Tesco和英国两家最大的食品生产商高利华公司(Unilever)及雀巢公司(Nestle)也做出相应的反应,一时间,转基因作物在欧洲引起了一系列争议。
目前,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可分为两大阵营。
对转基因食品持赞同的观点认为,转基因技术可增加粮食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问题;它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而有利于环境保护;它可增加食物品种,使食物更加可口。
反对者则认为,转基因技术使不同物种的基因相互融合,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引起生物学上的混乱;它还可能存在毒性,一些实验已经证明了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正如一位伟人曾指出的那样,人类征服自然的每项成就总是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转基因食品遗传性状的改变,可能影响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导致有毒物质产生,造成难以想像的后果。例如,用基因工程细菌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色氨酸曾酿成37人死亡和1500多人残废的“生态灾难”。基因工程带来的危险比迄今采用的技术都要大,因为许多损伤是不可逆的。诸如此类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欧美等生物科技先进国家的重视。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三国加强了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应用。欧盟、日本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则对转基因作物进行了抵制,他们真正拒绝的不是转基因作物本身,而是进口转基因作物。据估计,在美国,经过处理的食品中有约60%—70%使用基因改造原料制成,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却不要求商家贴上标签加以说明。
这些争论的背后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除科研机构外,政府、企业、消费者、新闻等机构、宗教团体以及环保组织也卷入争论,从而使这场争论披上了政治和经济的色彩,但归根结底在于各国经济利益的冲突。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他们认为转基因作物有安全性保障。而欧盟、日本和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以及环保组织则极力主张限制转基因作物的进口。
在食品安全技术保障尚未取得突破的情况下,人们当然会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
首先是对人和动物健康的风险,例如食品的毒性与过敏性、病原体的抗性与目标生物对农药的耐受性,转基因及其产物在环境中的残留以及不可预知的转基因及其表达等。
其次是对非目标生物的风险,例如转基因或启动子的水平传递等。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抱怀疑态度有一定道理,因为转基因生物体大都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虫抗病等有毒基因的导入而获得的。在这种转基因植物中始终存在着有关毒性物质,它的毒害性以及残留量暂时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但究竟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微量累积性影响尚无法定论。
另外,转基因作物在环境中的残留、转基因向周围环境微生物的传递等问题也不可避免。届时,势必会产生“超级杂草”和“超级病毒”,影响生物多样性,甚至产生不可收拾的局面。
为此,从事转基因作物研制开发和推广种植的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并进行了严格管理与控制。美国环保局(EP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动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制定了一系列法规,用以检测控制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安全性。任何一种转基因作物本身及其生产过程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经过上述3个机构中的1个或几个进行审查。一般情况下,每种新研制的转基因作物品种都需要在动植物卫生检验局的监督下进行为期5年的田间试验,以收集相关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