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名牌利民便民
——河北定州白敬宇眼药庄
“白敬宇眼药”系河北定州回民白敬宇在明永乐年间研制,因其工艺独特,消炎与镇痛的药效十分显著,不仅为医生所喜用,也是一些人家居家的常备用药,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疗效在民间口碑极佳。
民国时期,凡乘京汉铁路火车经过定县火车站时,即可见到有手端眼药盘的人,叫卖定州白家眼药。
白敬宇制药厂设在定县城内西大街。当时药厂的总负责人是白敬宇的后辈(白敬宇的第十五代孙)白瑞启。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白泽民,当时尚在北京朝阳大学读书;二儿子白双十,在保定第二师范读书。当时药厂除制眼药,还制有各种九散膏丹。眼药是白家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配方都由白瑞启一人将各种原料配好,搅和后交工人研制。当时眼药种类只有两种,一种是分大、中、小磁瓶装眼药面,一种是块状。
当时白敬宇总店用的中式账,两天顺一次柜(即结账),不盘点货。卖多少钱,账上即收多少钱,年终结账也不盘货。货不算钱数,除进货、开支以外即是赢利。
1928年,白瑞启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白敬宇药厂即进行大改革。白瑞启为药厂厂长,白泽民为药厂总经理,白双十为副总经理。药厂设工作部长(等于车间主任)。工作部下设业务、财会、保管、邮购、印刷、宣传等组。将定县白敬宇门市部改为总行,将金羊商标改为注册鲸鱼商标。并请来王思普为顾问,负责计划发展业务,设计包装、广告等。
首先,他改进药品的装潢,还增设了印刷车间,把产品说明书由木刻板改为石印板,再改为铅印,并将“金羊”牌商标换成了遨游四海的“鲸鱼”,在卫生部和实业部登记注册,求得法律的保护。他在各大城市设立白敬字药行,先在北京设分行,接着在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西安、汉口、长沙等商业繁荣的城市也设立分行。在铁路沿线、各市的分行和代销点。
白泽民
其次,白敬宇眼药在宣传上不惜工本。宣传方式主要是:在各地街上贴广告,散传单(由药厂统一印好的);在各地报纸、电影院登广告;在重要街口、戏院做大油画广告牌。另外,还请有影响的上层人士作宣传。宣传交际费不限制,实报实销。
白敬宇眼药在推销上也有一套办法。先将白敬宇眼药交各处中西药房或百货店作为代销,每家发一块代售牌。前一年放在各家的眼药,第二年以7折结算售出药款。这样既可多销眼药,又可起到间接宣传的作用。
到20世纪初,白敬宇药已由作坊发展为药厂,有300多工人,药物种类也不断增多:有瓜子眼药、棒状草库眼药、粉状的高级八宝眼药,另外还生产红灵丹、明目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追风膏等近八九十种丸散膏丹。
白敬宇眼药庄门市部正门
1937年,日本开始了侵华战争,北京、天津、南京、汉口等地相继沦陷,多数分行关闭了。白泽民把药厂迁到重庆,又遭到日寇飞机的轰炸,雪上加霜,白敬宇药行濒临破产。为了生存,在朋友们的支持下,白泽民借款把药厂迁到重庆市郊歌乐山。在艰难的岁月里,他创立了推销员制度,由推销员把厂里的药带到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后方各省找代销点,大大地打开了销路。于是推销员制度成为白敬宇药行经营的一个重要手段。至抗战胜利后,白敬宇药行的推销员已遍布西南、华中、江浙各省和广州、香港等地,使“白敬宇眼药”名声大振,为打开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白泽民以重庆为总行,收回了南京、汉口等分行,并建立了管理处,改进了管理制度,设立“新式会计”,健全了会计制度。药品由粉剂改为软膏剂,制造方法由人工研磨改为机器生产,装潢由瓷瓶改为软管,使用方便,药物疗效提高,使中药现代化。
“白敬宇眼药”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会,1907年,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
1952年,白泽民积极带头参加公私合营。在公私合营后,白泽民任南京第二制药厂副厂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