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有志方凌空
——杨伯康经营外销麝香的历程
杨伯康,回族,家住成都,旧制中学毕业。因家庭贫困,生活发生问题,成都有句老话:“事不行,跑炉城(打箭炉)”。也就是说康定是一个尚未开辟的处女地,只要吃得苦,那里是个淘金致富的地方。1929年杨伯康在亲友的支持下,借贷凑合资本银元2000多元,率同亲兄弟杨仲延及友好刘克谐,跋山涉水,到了康定,开了一个百货店。当时康定有几家专做麝香的专业字号,回族中也有小本经营麝香的,为此杨伯康购买了一点,试试看有没有赚头,于是分两次寄往上海回族石子藩代为出售,居然赚了一点钱。
不久,杨伯康回成都会见了回族前辈沙敬之先生,他是阿坝州松潘县人,生长在出产麝香的区域里,对于麝香情况。比较熟悉。他向杨伯康介绍了麝香内、外销的一些情况,特别指出,这项经营,有很大发展前途,竭力主张扩大对麝香的经营。沙敬之的一席话,使杨伯康受到很大启发,对于麝香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决意边做边学,摸索它的经营规律。
杨伯康征得刘明哲的同意,由他投资8000元扩大经营,以麝香为主兼营百货。由于他们对麝香的识别及一些技术问题是门外汉,就专门聘请一位对麝香经验比较丰富的王某,负责收购,上海方面仍请石子藩负责。当时麝香这个业务,主要是外销。
麝香是我国著名特产之一,它的产区基本集中在四川西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和西藏昌都地区,主要的集散市场在康定(打箭炉)。它既是中药的珍贵药物、又是制造合成香料唯一的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自鸦片战争以来,各国列强在上海设置租界,通过许多外商洋行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中国特产麝香在国际市场上特别需要,这些洋行垂涎三尺,都想掠夺到手。但当时的洋行,不能辨别麝香真伪,更不会分级整理,因而上海掮客行应运而生,控制了产和销的中间环节。洋行要进货,就必须假手于掮客行,在产地收购的专业字号,把内销转为外销,也必然要通过掮客行。
麝香外销的业务,是由上海的外国洋行、上海掮客行和康定的麝香专业字号三者来完成,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不通过专业字号,要买进大批麝香是不可能的,不通过掮客行,上海的洋行就不接手,不通过洋行,麝香就不能销往国外。要做麝香生意,必须逐步打通这三关,不然,就做不成。所以这种生意,不同于经营百货的买卖,要下很大的功夫。
1930年春,杨伯康开始正式经营麝香。上海石子藩来电告诉杨伯康,上海有笔外销生意,在规格上上海掮客行与上海洋行之间出现了矛盾,双方坚持己见,暂时得不到解决,而洋行急需麝香,这是一个绝好机会,要杨赶快邮寄麝香30公斤,填空补档,就可不通过掮客行,直销洋行。杨伯康得到消息后,立请王某购进30公斤快件寄出,杨伯康亲自到了上海和石子藩研究这笔生意的做法,石子藩约来一位早在掮客行搞麝香“分级加工“整理出口货色的高手古某,三人长谈了两三次。事后,杨伯康和石子藩进一步分析研究,认为古某与上海雅利洋行仍然是一对联手,他并不是站在销户的立场上,而是站在雅利洋行一边,想以“分级加工”整理,卡住杨的脖子,讨好雅利洋行。杨伯康想利用目前机会闯过“分级加工”这一关,今后就不致再受掮客行的摆布了。
经过双方多次讨价还价后,双方达成了协议:
1.卖方提供的麝香要按雅利洋行“鸡灯”牌麝香的货色规格,品质要提高,就是要增加头货的比例。即将以往的870号提高5‰,为875号,数量至少需要20公斤。
2.照以往收购出口外销的最高价格,每公斤以520元计,如果万一发生战事,交通阻碍,绕道运送的外微费用可以凭单据照加。
3.如双方同意,在三五天内乙方(卖方)可以将货送到雅利洋行验收,先付八成货款,以便乙方汇回四川,继续购货发运来沪。整理货色,则由雅利腾出房间,一切设备由雅利购买。
4.参加整理货色人员,对货色的收交必须连同记录册签字传递。每天中午或下午工作告一段落,货物进柜、出柜、锁门、进门等双方必须各有1人在场,各掌管1把钥匙。
签订这样的协议,原因是三方面都各有难言之隐,雅利洋行企图不提高价格而提高质量,把“鸡灯牌”的麝香在国际市场上一炮打响,“货好价平”,出人头地。而上海掮客行,不买他的账,硬要“货好价高”,弄得他骑虎难下,急需另谋出路;古某已不能容于上海掮客行,必须要找一个较长的“铁饭碗”,趁机投入雅利洋行的怀抱,为雅利解脱目前的困境,取得信任,所以尽量撮合成交。对于乙方参与整理,他们都认为无关紧要了。而杨伯康的想法是,赚钱事小,掌握分级加工整理才是大事,如不懂得这项技术,将永远逃不脱掮客行、洋行的手掌,所以必须参加整理。
雅利洋行是法国人开办的,新由山东迁来上海,大班是法国人葛兰泰,是个急功近利之徒,只图解决目前僵局,竟对杨伯康进入洋行内部参加分级加工整理开了绿灯,从而泄露了加工整理的奥秘。这是他当初没有考虑到的。
这次销售的20公斤麝香,分级整理的时间约半个多月,杨伯康这方面参加整理的人有杨伯康和石子藩的侄儿,对方就是古某和他帮手穆某。对于整理麝香的技能,杨伯康边做边学,为了避免引起他人的注意,杨采取“多看少问”,少提问题,多动脑筋,尽量和古某搞好关系,暗中偷师学艺。头批货做好以后,康定又陆续邮寄一些货来,自然仍售与雅利洋行。杨伯康在上海住了4个多月,共售出50公斤的麝香,掌握分级整理的技术,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933年8月,雅利洋行的麝香50公斤交货完毕,杨伯康乘长江直渝轮到重庆,转成都,在成都设立一个“成都分庄”作为“沪蓉”、“康蓉”调动资金的中继站。
杨伯康返回康定后,抽调刘克谐做助手,对收购的麝香中的小货、次货实行“齐头、亮仓、切尾”办法,百货店改由其弟杨仲延带领学徒独自经营。这段时间麝香进货较为顺利,直至年底,邮航小包陆续寄往上海的麝香60公斤。
1934年4月,邮局停止收寄航沪小包。杨伯康随身携带经过自己半整理(即半成品)麝香20公斤,办好过税手续,到成都乘飞机去昆明,抵昆后转乘窄轨火车到滇南边境河口,改乘越南到海防的火车,又由海防至香港,这样迂回转到上海。
杨伯康这次历尽艰险、不远万里跑到上海去,主要的目的在于:
1.经过“齐头、亮仓、切尾”的半成品,是否能符合古的要求,还没有把握,万一不行,会带来很大损失。
2.洋行外销,靠的是商标说明,要突破洋行的垄断,必须自创牌号,就要设法得到雅利洋行“鸡灯牌”的商标说明书作为蓝本,这是杨到上海不能公开的任务。
3.要打听雅利出口麝香外销到哪几个国家,哪几家公司,每公斤麝香的国际市场价格究竟是美金多少元。
4.学习整理技术的工艺方面。尚有一些不够成熟,必须再度设法取经。
杨伯康到沪后仍然到雅利洋行参加出口麝香的整理工作,经过3个月的深入了解,基本上得到解决一、四两项目的。二、三两个目的,在洋行看来,这是机密不能泄露的,杨就不敢随便询问,估计困难很大,而实际上却得来完全不费工夫。杨伯康通过给雅利洋行打扫卫生的人搞到了,“鸡灯牌”的商标说明书。还打听到了美国华尔街42号美商宾汉公司是经营麝香的公司,对于麝香的国际市场价格每公斤七八百美元,875号在美国颇为畅销。杨伯康知道了麝香的巨大利润后,便决心要突破洋行的垄断,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同年8月杨伯康返回康定,着手准备生产自己的麝香产品。
1940年杨伯康感到实力甚微,万一外商订购,难以承担,他选择了与同昌公司合作。而同昌公司是成都的唯一存有现货的大户,可互相利用,由杨伯康搞内销、外销的整理。
这时长江航运不通,运输线转至西北,经陕西、河南到安徽界首,再转蚌埠可达上海。同昌公司购买大批麝香,由杨伯康整理后,写信介绍议价售与雅利洋行古某。杨伯康抽出时间与老助手刘克谐埋头整理麝香,同昌公司也派有人参加,但在关键的成型工序上,杨伯康坚持自己一人搞,以免被人偷学了去。2个多月赶作出了40公斤,以启昌香行名义由杨伯康签名的“长城牌”1、3号、875号高级麝香就出笼了。杨伯康制造的长城牌麝香和雅利洋行的鸡灯牌,内容和包装都是一样,都是含纯香千分之八十五,是最高级的了。这批货交与同昌公司外运出售。
1943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由新疆经成都去重庆。当其过蓉时正值四川农业改进所展览四川玉米,得知华莱士是美国玉米专家,邀请参观。杨伯康也在被邀请之列。会议结束后,杨伯康请农改所作翻译,请华莱士顺带匣装“长城牌”麝香1.25斤,找纽约宾汉公司询问收购价后,赠与华莱士私人所办的“残废儿童教养所”,华莱士欣然接受,并表示欢迎。事过半年,美国宾汉公司向杨伯康订购“长城脾”麝香500公斤,但因杨伯康与同昌公司之间有了较大矛盾,被杨伯康毅然一口回绝。同昌公司也因此事与杨伯康决裂。
杨伯康多年来想把麝香的出口外销从外国洋行的手中夺过来,自己生产,自己出口,免受残酷剥削,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无意中竟作了“长城牌”麝香的义务推销员,为“长城牌”麝香打开了销路,但因杨伯康与同昌公司不和,杨伯康又没有力量经营,终致半生心血培育出来的“长城”牌高级麝香付诸东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