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宁夏回族商贸之路
宁夏省城鼓楼东西大街(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拍摄于1936年)
宁夏银川鼓楼街上的布衣店(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拍摄于1936年)
韦州——今天的同心,这里聚居着大量的回族(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拍摄于1936年)
银川城的北门(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拍摄于1936年)
自元代以后,宁夏回族的数量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回族主要聚居区。随着回族人口的增加,其商业活动也在不断扩大。其经营辐射范围越来越大,从宁夏山川遍及西北的甘肃、青海、陕西及内蒙古各地,有的甚至达到西南地区的四川。到清末,华北地区也成为其商贸往来的重要区间。民国时,宁夏地区回族的商贸物资主要由陆上和水上两条通道运输,在山区以陆上为主,川区的水上运输也更趋活跃。
旧时宁夏回族商贸经营的路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在西夏、元朝期间,鲜明的商贸活动以丝绸之路为主,活跃在宁夏山川。在山区形成以原州为中心,川区形成以灵州为中心的两个商贸汇聚点,并由此扩展到平凉、长安、河西走廊乃至天山南北的许多地区。明清时期,由于国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向南方转移,加之西北及北方频繁出现的战乱,遂使回族的商贸受到影响,但仍沿用丝绸之路。至清末,宁夏山川形成两个商贸中心。山区以固原、三营为据点,向北辐射到同心韦州,再经灵州转向包头乃至华北;向南到达平凉、宝鸡、西安,甚至远达四川省;向西通过海城,经甘肃靖远抵兰州线,最远到达青海和新疆各地。川区以灵州为中心,向北经银川、石嘴山到包头,再转运到张家口、天津等地;向西以黄河为依托远达兰州并涉足武威、河州、西宁、喀什各地;向南经韦州、固原抵平凉、西安、成都等地。民国时期,宁夏回族的商贸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活跃于西北的几个主要大城市,而且在其附近地区形成了许多城镇商贸网点。由于交通状况大大改善,所以商贸路线也趋于多样化。除灵州—包头—天津、吴忠—固原—西安、吴忠—兰州大区段的路线外,在每个区段上又形成了许多小商贸区。
第一,以石嘴山为中心形成的羊毛、羊皮商贸路线。西面从乌鲁木齐,经哈密、酒泉、张掖、武威、西宁、河州、兰州,再抵达石嘴山;西北面有阿拉善、额济纳旗依靠沙漠之舟骆驼京平凉到石嘴山;南面从三营、豫旺、韦州、吴忠,以驼队马帮的形式运至石嘴山。羊毛、羊皮经上述三条商贸路线运抵石嘴山后,再用大木船经一周左右的时间运到包头,然后改用马车、汽车或火车装运,经呼和浩特、张家口,最后到达天津。
吴忠的市场(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拍摄于1936年)
第二,以吴忠堡为中心的商贸路线。其商贸路线为水陆两条:水上,西有兰州—中宁—吴忠一线;东有吴忠—石嘴山—包头一线。陆上,南面从天水—平凉—固原—韦州—吴忠一线;东面从绥德—米脂—衡山—安边—吴忠一线;北面有包头—五原—磴口—石嘴山—吴忠一线。
第三,以三营为中心而形成了商贸路线。由三营过韦州北到吴忠;由三营经李旺—海城镇—西安州—靖远—兰州以西;从三营—固原—平凉—天水各地。
民国时期这里形成的商业街道,现在依然是信义市场(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拍摄于1936年)
元明清三代,宁夏农业经济较发达,因而商业活动也十分活跃。在银川、吴忠、灵州、永宁等回族主要聚居地区,回族商业经营除传统的丝绸、香料、首饰、药材、清真食品外,皮毛、皮革、布匹、小五金、小百货、粮食、山货的经营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民国以后,宁夏回族经营的商贸内容,无论从数量和范围上都有了更大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商号和商人。例如吴忠地区八大家之一李盛藻家族的“天成和商号”,灵州何义江家族的“义顺源货栈”,马振邦家族的“振兴永”商号以及马汉武的“福顺安”、马舜的“宣德堂”、马月坡的“复兴魁”、丁述祖的“庆盛魁”、王兆瑞的“兴盛魁”,等等。山区马元章家族的商业活动和同心县海子儒家族的商业经营也颇有名气,商号遍及吴忠、包头、兰州、天津等地。
概括起来,民国时期宁夏回族经营的商品,主要有当地出产的皮毛、甘草、发菜、枸杞、粮食、油料、豆类、山货、土碱、牛羊肉、清真食品、药材、食盐等等;而从外地运进的商品有丝绸、布匹、成衣、海味、食品、首饰、糖、菜、小农具、棉花、小五金、火柴、蜡烛、肥皂、毛巾、帽子等各类百货以及回族特需的汤瓶、吊罐、白帽、红糖、拜毡、拜毯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