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族赶马人的生活
西南回族有“回家开门三件事,赶马耪田做生意”之说。在崇山峻岭广布的西南,历史上货物的辗转,特别是长途贩运,均离不开畜力。难怪长期以来,赶马和经营马帮成为商业意识较浓的回族商人所热爱的行业。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三十六行,赶马为王”。
但是从事马帮生意的赶马人的生活却充满艰辛和危险。例如云南崇明回族的马帮,他们的路线主要是东路,其次是南路和西路。从昆明到昭通12个马站,每站长30~35公里。马站有:昆明、对龙、羊街、功山、癞头坡、鹧鸡、会泽、红石岩、以车箐、江底、桃园、昭通。从昭通到盐津渡老鸹滩,有6个马站:头寨、大关、大湾、杨松箐、豆沙关、老鸹滩。从昆明至昭通,来回要一个月;从昆明至老鸹滩来回一趟要一个半月。下脚每驮重60~75公斤。每驮运费滇票180元,可兑换银圆l00元。上脚运费偏低,每驮运费仅60元滇票。崇明回族马帮,除猪油、火腿不驮运外,上脚驮运川烟、川丝、蜀缎、桐油、白蜡、皮货、药材等等,下脚主要是帮昆明的“炳昌祥“、“茂恒”等商号驮运洋纱、匹条(布匹)、茶叶、煤油、汽油、铜饼、兰靛等等。
崇明回族马帮称上游马。昭通到老鸹滩的马帮称下游马。因在那段悬崖峭壁的五尺道上行走的骡马,非健壮结实不能胜任。走在15里长、110磴石坎的云台山上时,上不敢仰望山顶,下不敢俯视深谷。正如赶马调所唱的:“云台上来高千丈,骡马奔命跃着上;一步一个马蹄印,马屎屙在人头上”。上游马每当遇到爬坡上石坎时,不会像下游马那样上一阵子,横过身子来站着休息一会再继续上,而是屏住气一鼓作气地往上爬。当爬得力竭汗干、脚站不稳的时候,便有可能跌进江河深渊里。赶马人只落得个望江兴叹。若遇上驮马失事,一般不会要赶马人负责,故有的赶马人便乘机钻空子。据说以前寻甸赤所村有个赤锅头,帮昆明的商号驮大烟(鸦片),他将大烟驮到家里调换成土坯。当马帮去到云台山时,他有意地将马连驮子一起掀下江去。到老鸹滩交货时,声称失事而发了横财。
马帮未到马店之前,先由马锅头或赶马人上前去号店子。以结草绕在马槽上为记号。马帮来到马店里,赶马人端下驮子,按记号拴好骡马以后。煮饭、买菜、铡草、喂马、捆驮、钉掌。各司其职,分头进行。
云南昭通(拍摄于1930~1940年)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吃早饭。冬季昼短夜长,有时候点着火把走出去五六里路天才亮。马帮来到老鸹滩,老鸹滩上横架着一道铁索桥。铁索桥因不能承受人马货物一起过,只能先雇脚伕将马驮子背过桥去,然后再过桥来将卸了驮子的骡马牵过桥去。
在弱肉强食的旧社会,有的马帮也与官僚、军阀相勾结。例如龙三公子在云南很有势力,有的马帮攀上龙三公子,打着“龙”家的旗号就可逞强霸道。回辉村有l00多匹骡马的马俊才大锅头。他为了使他的马帮畅通无阻,用800块银元向一个姓袁的军政大员买制得一面“××集团军骡马运输大队”的旗子,拿去插在他的马驮子上来吓唬别人。起初,由于这面望而生畏的旗子,其他马帮见了都要让马俊才的马帮三分。久而久之被人识破,反过来处处与马俊才为难作梗。甚至敢与他“闯帮”。最后导致红火一时的马俊才马死人亡、驮子丢失。结果,落得个孤身一人逃往夷方,从此杳无音讯。
在过去的岁月里,云南漾濞上下街的回族中就出现过许多有名的马锅头。民国初年,上街有马连荣、马德阳,下街有马兴财等。他们除自己拥有较多的骡马外,还善交际、重允诺、讲信义。由于拥有较好的信誉,他们便经常承揽到下关、昆明、保山以及腾冲等地商号的大宗运输生意。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尽管其名重一方,且配备武装押运,但好景不长,竞在20年代早期,先后死于非命。马连荣、马德阳均遭难于往返乔后驮盐的途中,前者为张结巴匪部所杀,后者则被剿匪的壮丁打伤,不治而亡。马兴财又在“走夷方”的道上被盗贼杀害于永平的大弯。
“走不完的五尺道,唱不完的赶马调。”赶马人多是贫苦农民。由于路途艰险,又常遇到土匪或野兽袭击,不仅生活艰辛,甚至有性命之忧。正如赶马调唱的那样:
穷吃粮来饿当兵,背时倒运当砂丁;
离乡背井去赶马,爹娘流泪放悲声。
农民破产走夷方(耿马、瑞丽、泰缅边境),帮人赶马下四川;
夷方炎热瘴气大,四川要过鬼门关(石门关、豆沙关)。
以车河来额头坡,山高坡陡土匪多;
豺狼出来吃骡马,土匪出来抢马驮。
豆沙关来老鸹滩,路面只有五尺宽;
一失足成千古恨,人财两空家破产。
驮盐的马帮
当然,赶马人也有他们的生活乐趣和美好情怀。例如赶马调里的男女对唱:
女唱:赶马郎来赶马哥,端下驮子等等我;
心想留哥吃顿饭,筛子关门眼睛多。
赶马郎来赶马哥,山妹有话不好说;
心想跟哥当家去,又怕给哥惹出祸。
草鞋烂来四股筋,送双鞋子表妹心;
不要有新忘了旧,不要丢鞋就丢心。
男唱:山对山来坡对坡,妹的恩情哥记着;
昨晚帮哥铡马草,今早替哥端马驮。
赶马哥来赶马郎,妹的情义不能忘;
等哥昭通交了货,带妹上省去游玩。
赶马郎来赶马哥,妹不嫌弃快收着;
这趟送你香胰子(香皂),下次送你花木梳。
山妹对哥情义深,对天发誓表决心;
去到天涯不忘怀,海枯石烂不变心。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几乎所有对外通道都被日本人切断,仅有从滇西通往缅甸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获得军事外援的唯一通道。当日本侵略军逼近贵阳时,在这条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动脉上,回族马帮积极参加抗日军用物资的运输,为滇西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国防需要,国民党云南省政府成立了骡马运输大队,任命大营村的马德运为大队长。马德运到处招兵买马,并将他家原来跑昭通的马帮也调来参加骡马大队。其任务是从西路的大理、下关将抗战物资送往抗日前线。杨和修的马帮也改变路线,从东路调来跑南路,到中越边境河口一线为空军驮运飞机用油到昆明。到昆明后,又改用马车运送到贵州抗日前线。在此次驮运途中,马成明、猫留柱、马正洪、张小双(易隆人)4个回族青年献出了生命。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公路、铁路、航空路线的开通,马帮的长途运输由汽车、火车、飞机所代替。但在高寒山区和没有修通公路的半山区农村,直到1949年后,仍有少量的马帮出现。20世纪50年代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来云南拍摄《山间铃响马帮来》这部电影时,曾雇用回辉村的部分回族马帮去拍摄,这部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就是当年马帮生活的真实写照。
马帮的骡马要经常检查和修补马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