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内部贸易及彼此间贸易摩擦

内部贸易及彼此间贸易摩擦

时间:2023-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金砖国家的贸易影响力、内部贸易及彼此间贸易摩擦黄 鹏[1]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自身经济的快速增长,金砖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和影响也不断提升。而且,BRICS成员内部贸易比重偏低、相互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不平衡、相互间贸易摩擦问题突出等内部贸易特征将对BRICS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带来巨大挑战。

金砖国家的贸易影响力、内部贸易及彼此间贸易摩擦

黄 鹏[1]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自身经济的快速增长,金砖国家(BRICS)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和影响也不断提升。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尽管金砖国家贸易影响力在逐年扩大,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相比,金砖五国目前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力分布不均,金砖国家在贸易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仍较弱。而且,BRICS成员内部贸易比重偏低、相互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不平衡、相互间贸易摩擦问题突出等内部贸易特征将对BRICS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带来巨大挑战。

关键词:BRICS;贸易影响力;内部贸易;贸易摩擦

Abstract: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BRIC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world.Their status in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is also improved a lot.But in this analysis,we will find that the BRICS is still weak in the area of global trade ruling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Furthermore,the small inner-trade scale,imbalance trade dependence on each other and their high inner-trade conflicts are also obstacles to their further cooperation.

Keywords:BRICS;trade power;inner-trade;trade conflicts

一、“金砖国家”概念的产生及基本经济状况

“金砖四国”(BRIC)一词最早由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20日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中首次提出,包括当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四个经济增长迅速的新兴经济体。该报告所创造的“BRIC”这个缩写词,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相似,因此出现了“金砖四国”的概念。2010年底,南非加入金砖国家,使这个新兴经济体组合从四国“扩容”为五国,“金砖四国”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在过去的几年中,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迅猛增长,其增长速度不仅明显超过了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占全球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10年已经达到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同时,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标2010》报告显示,五国出口额占全球的比重从2000年7%到2010年翻番增长到14%;外汇储备占世界的比重也从1993年6.4%增长到2010年的40%,增长5倍之多。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照市场汇率估算,“金砖四国”(不包括南非)的GDP总量将从2008年占世界份额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2%,届时四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同时四国的GDP增量也将占世界增量的三分之一。[2]

二、金砖国家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对外贸易影响力比较

从历史上来看,国际贸易领域规则的制定权基本掌握在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手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发达国家贸易规模较大,出口供给能力和进口需求均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发达国家进口规模非常大,而其自身经济增长并不像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较大的依赖出口。因此,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往往在多边、区域贸易规则制定方面占据了主导权。

而近十年来,金砖五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重要的新兴经济体,无论是在多边贸易体制还是在区域(包括双边)贸易体制内的规则制定上已经开始发挥重要力量,并从2003年开始逐步开展彼此之间的对话和合作。这对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规则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但金砖国家的联合最终能否主导当前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仍取决于这些国家对世界贸易影响力的大小。

(一)金砖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

与欧盟、美国、日本三个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相比,金砖国家总体对外贸易依存度非常高,在世界金融危机前(2007年)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45%,而欧盟、美国、日本对外贸易依存度仅分别为21.65%、22.19%和30.52%。金砖五国当中,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62.23%),南非次之(52.34%),随后是俄罗斯(36.11%),而印度和巴西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与日本和欧盟相当。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上述经济体对外贸易依存度均出现了“下降→回升”这一过程,但2010年金砖五国总体贸易依存度仍远高于发达经济体。其中,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高达50.56%(2010年)。(详见表1)

表1 2005—2010年金砖国家和主要发达经济体对外贸易依存度

img41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TA贸易统计数据库。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对出口总体的依赖程度也高于欧盟、美国和日本。其中尤其是中国、俄罗斯和南非对出口的依赖较大。2010年,上述三个金砖国家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6.85%、23.55%和22.36%,同年,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依存度仅分别为10.99%、8.77%和14.01%。(详见表2)

表2 2005—2010年金砖国家和主要发达经济体出口依存度

img42

(续表)

img43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TA贸易统计数据库。

(二)金砖国家贸易规模以及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度[3]

近年来,金砖国家总体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世界贸易总体增长速度近10个百分点,而且远高于发达经济体对外贸易增长速度。2010年,金砖五国总体贸易规模已经达到46 293.41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规模的21.56%。但金砖五国各自相比,贸易规模相差较大。其中,中国贸易规模远大于其他四个金砖国家,2010年为29 723.53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84%。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的贸易规模分别为5 599.67亿美元、3 835.64亿美元、5 519.33亿美元和5 519.33亿美元,分别占2010年世界贸易总额的2.61%、1.79%、2.57%和0.75%。因此,尽管金砖五国作为一个总体,对外贸易规模不仅超过了欧盟、美国、日本三个主要发达经济体,还超过了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规模,而且在2010年首次超过了其他发达经济体对外贸易规模的总和,但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四个金砖国家贸易规模仍远低于发达经济体。(详见表3)

从出口规模来看,情况与贸易总规模对比情况较为类似。近年来金砖国家出口增长速度较快,无论是总体还是单个金砖国家,出口增长速度均高于世界出口增长和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增长速度。2010年,金砖五国总出口规模已经达到24 334.21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为23.21%。但与贸易总规模的分布一样,金砖国家内,除中国出口规模2010年达到15 784.44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出口总额的15.05%(仅低于欧盟27国的出口规模)外,其余四个金砖国家出口规模相对较小。2010年,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在世界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3.32%、1.93%、2.13%和0.78%,远低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

表3 金砖国家及主要发达经济体贸易规模占世界贸易规模比重一览

img44

数据来源:WTA贸易统计数据库。

从进口规模来看,尽管金砖国家进口增长速度依然高于世界和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增长速度,但由于进口规模基数小,因而体现在世界进口规模中的比重与贸易总规模和出口规模的情况略微不同。2010年,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总体,进口规模仅仅略高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规模,但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总进口规模。而且,金砖国家进口规模的差异同样很大。中国2010年进口总额为13 939.09亿美元,占世界总进口的比重为12.68%,分别低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规模占世界进口比重近8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而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的进口规模占比更低,2010年上述四个金砖国家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仅仅分别为1.92%、1.65%、2.99%和0.73%。(详见表4)

表4 金砖国家及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口规模占世界进口规模比重一览

img45

数据来源:WTA贸易统计数据库。

无论是世界金融危机前还是世界金融危机后,欧盟、美国和中国一直是对世界贸易增长贡献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其余金砖国家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度均低于5%,且多年来保持稳定。尤其是世界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的增长基本依靠欧盟、美国和中国来维持,2009年和2010年上述三个经济体在全球贸易复苏中共同贡献了46%和43%。其中2010年,在世界出口增长中,欧盟、美国和中国分别贡献了12%、10%和17%,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一起贡献了30%;在世界进口增长中,欧盟、美国和中国分别贡献了14%、16%和17%,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一起贡献了24%。

(三)金砖国家主要进口来源及出口方向

1.进口来源分析

在金砖五国的总进口中(含金砖国家的内部贸易),欧盟、中国、日本和美国是四个主要的进口来源,且多年来在金砖国家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保持稳定。2010年,上述四个进口来源在金砖国家总进口中的份额分别为16.33%、10.01%、9.34%和7.36%,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四个金砖国家合计占金砖五国总进口的比重为5.86%。除此之外,其他发达经济体在金砖五国总进口中的比重近年来维持在18%左右的水平,而其余发展中国家在金砖五国的总进口中的比重维持在32%左右的水平。(详见表5)

表5 金砖五国总进口来源分布

img46

数据来源:WTA贸易统计数据库。

2.出口方向分析

在金砖五国的总出口中(含金砖国家的内部贸易),尽管俄罗斯、巴西和南非是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后),但金砖五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仍是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2010年,金砖五国总出口中,向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占了66.8%,其中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比重分别高达25.26%、14.14%和6.22%。除此之外,中国和印度在金砖五国总出口的比重略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2010年中国和印度在金砖五国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3.11%和2.11%。对于金砖国家来说,以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主的发达经济体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出口方向。(详见表6)

表6 金砖五国出口方向分布

img47

数据来源:WTA贸易统计数据库。

(四)金砖国家在欧盟、美国及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对外出口中的地位

多年来,中国、欧盟和美国是日本三个最为主要的出口市场,三者在日本总出口中的比重合计接近50%。欧盟和美国在日本出口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方向。2010年,日本向中国、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在其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达到19.44%、15.41%和11.31%。而其余四个金砖国家在日本总出口中的位置较为靠后,尽管印度在日本总出口中的份额最大,2010年也仅为1.08%。

在欧盟的出口方向中,尽管近年来向美国的出口在欧盟总出口中的比重逐年降低,从2006年的22.95%降低到2010年的17.52%,但美国市场依然是欧盟最大的出口方向。近年来,由于向金砖国家出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欧盟总体出口的增长速度,金砖国家已经逐步成为欧盟重要的出口市场,欧盟向金砖五国的出口在其总出口额中的比重合计在2008年已经超过美国,2010年达到21.05%,其中,欧盟向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出口额在欧盟总出口额中的比重分别为8.34%、2.52%、6.36%、2.27%和1.56%。

近年来,欧盟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出口方向,且多年来保持稳定,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向欧盟的出口在其总出口中的比重略有下降,2010年为18.74%。日本同样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市场,近年来美国向日本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同样出现下降,2010年日本在美国总出口的比重下降到4.73%。相反,金砖五国中,中国、印度和巴西三个市场对美国出口的重要性逐年提高,2010年上述三个市场在美国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达到7.19%、1.51%和2.77%。俄罗斯和南非在美国总出口中的比重均不足0.5%,且近年来略有下降。

三、金砖国家内部贸易规模及相互依赖程度

经济体相互之间的贸易规模和贸易依赖程度决定了其共同利益的大小,并将影响经济体在多边经贸事务中的合作与协调。此外,经济体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互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但也有碍于相互之间的贸易规模和依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对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发展和在多边经贸事务中的合作协调造成不利影响。

(一)BRICS内部贸易规模

近10年来,BRICS经济贸易经历了快速发展。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2002年以来BRICS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较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出了近10个百分点。2010年,BRICS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4.31万亿美元,是2000年的5.34倍,BRICS内部贸易总额甚至达到了2000年的6.96倍,而同期的世界贸易总额仅为2000年的2.27倍。

尽管BRICS内部贸易经历了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BRICS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内部贸易占BRICS五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也随之稳步提高。但是,由于BRICS内部贸易基数过低,到2010年,内部贸易总额仍不到3 200亿美元,还不到五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

BRICS内部贸易近10年来的高速增长显示出了BRICS强化内部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但当前过低的内部贸易规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BRICS成员之间现实的共同利益仍然过低,而这将明显对BRICS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全球多边经贸谈判的内部协调形成制约。

(二)BRICS成员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

从相互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4]来看,BRICS各成员之间差距较大。总体来看,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对BRICS成员的贸易依赖程度较低,而巴西和南非对BRICS成员的贸易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而各成员对其他BRICS成员的贸易依赖程度在很大程度又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的依赖。

1.BRICS成员之间的出口依赖程度

中国是BRICS中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其出口规模远远高于其他BRICS成员,2010年达到了15 784亿美元。俄罗斯作为BRICS的第二大经济体,其出口规模仅次于中国,2010年约为3 485亿美元,巴西和印度分别为2 231亿美元和2 019亿美元,南非2010年出口规模约为813亿美元。

然而,从出口依赖程度来看,出口规模最大的中国和俄罗斯对BRICS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却最低。2010年,中国对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金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7%、1.55%、2.59%和0.68%,四国之和还不到7%。俄罗斯对BRICS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稍高于中国,但对BRICS成员的出口金额占其出口总规模的比重也不到8%。而巴西、印度和南非对BRICS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更高,其中巴西2010年对BRICS成员的出口金额占其出口总金额的比重接近20%,南非约为15%,印度约为11.76%。

除中国之外的其他BRICS成员,无论是对BRICS成员出口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巴西、南非和印度,还是对BRICS成员出口市场依赖程度较低的俄罗斯,它们对BRICS成员出口市场的依赖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2010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金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5.53%,占其对BRICS成员出口的77.3%;巴西对中国的出口金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15.25%,占其对BRICS成员出口的77.5%;印度对中国的出口金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80%,占其对BRICS成员出口的66.3%;南非对中国的出口金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0.01%,占其对BRICS成员出口的66.7%。

2.BRICS成员之间的进口依赖程度

由于BRICS成员之间进口规模差距较大,因而各自对BRICS成员的进口依赖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中国对BRICS成员的进口依赖程度最低,2010年中国自其他BRICS成员的进口金额占其进口总规模的比重仅为6.9%,而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的这一比重却分别达到了20.95%、17.89%、16.50%和19.75%。

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对BRICS成员进口依赖程度较高,主要表现在自中国进口的产品所占比重过高。2010年,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自中国进口的产品金额占它们的进口总金额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2.81%、14.09%、11.61%和14.38%,而对其他BRICS成员的进口依赖程度仅为8.14%、3.80%、4.89%和5.73%。

BRICS成员之间在进口、出口依赖程度的这种不平衡状态表明,作为BRICS中进出口规模最大的成员,中国是其他BRICS成员的重要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对其他BRICS成员的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国对BRICS成员的出口及其自BRICS成员的进口占其出口总规模和进口总规模的比重却很低,这意味着从贸易规模的角度来看,BRICS成员对中国的重要性远低于中国对其他BRICS成员的重要性。此外,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之间过低的贸易依赖程度也表明,从贸易规模角度来看,四国相互之间的重要性并不突出。

四、金砖国家相互间的贸易摩擦情况

尽管BRICS内部贸易在五国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高,但BRICS成员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却十分突出,在BRICS成员遭遇的贸易救济案件中,由BRICS其他成员所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占有很高比例,同时,在BRICS成员对外所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中,针对其他BRICS成员的措施也占有极高比例。

1.反倾销措施

根据WTO统计的1995—2010年贸易救济案件,BRICS成员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中,大约25.50%是由BRICS成员发起。其中,巴西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中,13.51%的案件是其他BRICS成员发起,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的这一比例分别达到了27.24%、23.49%、29.75%和23.73%,远高于它们向BRICS成员的出口金额占其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BRICS成员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中,大多数由印度发起,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南非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印度发起的案件占到了14.23%,其中俄罗斯的这一比例达到了15.70%,巴西达到了16.95%,而中国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7.66%。

从BRICS成员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来看,对BRICS其他成员尤其是对中国的针对性也非常突出。比如,巴西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28.24%都是针对其他BRICS成员,其中针对中国的案件占到了其反倾销案件的20.37%;印度对其他BRICS成员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占其反倾销案件的比重达到了27.94%,其中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就占到了22.29%;南非对其他BRICS成员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占其反倾销案件的比重甚至超过了30%,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也占到了15.57%;巴西、印度和南非三国针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案件占三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的比重达到了17.51%,远高于自中国进口的贸易金额占其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2.反补贴措施

总体来看,BRICS成员遭遇的反补贴调查中,由其他BRICS成员发起调查的案件所占比重并不高。截至2010年底,这一比重仅为5.61%。从具体成员来看,印度遭遇来自BRICS成员的反补贴调查所占比重最高,其遭遇的反补贴调查中大约25%是由其他BRICS成员发起,其中遭遇南非的反补贴调查就占到了18.75%。其余成员遭遇的反补贴调查案件中,很少是由BRICS成员发起。

但是,在BRICS成员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案件中,除中国外,印度、巴西和南非都主要针对BRICS成员。根据WTO统计,BRICS成员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中,66.67%都主要针对其他BRICS成员(主要针对印度和中国,其中针对印度的反补贴调查占到了BRICS成员反补贴调查总数的57.14%,针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占到了BRICS成员反补贴调查总数的9.52%),其中巴西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全部针对印度,印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全部针对中国,南非发起的发补贴调查中,76.92%都是针对BRICS成员(主要是印度和中国,分别占到了南非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案件总数的69.23%和7.69%)。

BRICS成员发起和遭遇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的上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BRICS成员对相互间的贸易摩擦缺乏克制,也反映出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政府对原产于其他BRICS成员的产品对其国内产业的负面影响心存较大疑虑。

五、总体结论

经过上面的量化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如下几个基本判断:

第一,尽管近年来金砖国家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成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但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金砖国家经济无论是出口依存度还是总体对外贸易依存度均过大。而且发达经济体依然是金砖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金砖国家2/3的出口要依赖于以欧盟、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发达经济体。这使得金砖国家在当前国际贸易领域规则制定方面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金砖国家的贸易规模分布不均,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四个金砖国家贸易规模仍远低于发达经济体。而且,从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来看,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是主要的贡献者,尽管中国同样是世界贸易增长重要的贡献者,但其余四个金砖国家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则较小。此外,进口规模大小对贸易规则制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总体,进口规模仅仅略高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规模。而且,金砖国家进口规模的差异同样很大。其中进口规模最大的中国也远低于欧盟和美国。

第三,对于当前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方面掌握话语权的欧盟、美国和日本来讲,其出口主要还是依赖于彼此之间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市场。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上述国家主要的出口市场,但金砖国家作为总体对欧盟、美国和日本出口的重要性略有不同。欧盟和日本既是金砖国家重要的进口来源,同样金砖国家作为总体也是欧盟和日本最大的出口方向。因此,从规则制定博弈的角度来看,欧盟和日本是金砖国家可以选择的战略伙伴。

第四,BRICS成员内部贸易比重过低、成员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严重不平衡及贸易摩擦问题突出等问题,对BRICS成员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与其他更重要的贸易伙伴相比,各成员很难在多边经贸谈判等国际经贸事务中将BRICS内部贸易放在更优先的地位。BRICS成员之间贸易依赖程度的严重不平衡,中国的出口贸易在其他BRICS成员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过高也容易导致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有针对性地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BRICS成员之间突出的贸易摩擦问题,本身就对扩大BRICS内部贸易的发展构成了负面影响,而其背后更反映出各成员也很担心对原产于其他BRICS成员的产品对其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对进一步促进内部贸易增长方面的合作心存疑虑,进一步影响BRICS成员在多边经贸事务中的合作与协调。

参考文献:

1.高盛公司: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 BRICs,2001年11月;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2003年10月。

2.世界银行:BRIC Countr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2006年。

3.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0》(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2010)。

4.黄仁伟:“金砖国家崛起与全球治理体系”,《当代世界》,2011年第5期。

5.黄玲:“论金砖四国的贸易关系构建”,《财经科学》,2011年第4期。

6.卫灵、王雯:“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及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当代财经》,2010年第10期。

【注释】

[1]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产业分析部主任,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经济展望》,2010年10月。

[3]一国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度计算公式为:贸易增长贡献度=一国贸易增长额/世界贸易增长额,计算后的各国对世界贸易增长贡献度总和为1。

[4]这里的贸易依赖程度是指BRICS成员对其他成员的进口、出口及进出口贸易占其进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