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沁阳水南关
水南关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城关镇沁河南岸,是一个典型的回族聚居村。全村现有人口2864人、耕地650亩,人均耕地不足0.23亩。人多地少的情况,制约了这里的经济发展,为了增加收入,这里的村民们练就了一身绝活——熟革工艺,也正是这项世代相传的手艺活,带领他们走向了致富路。20世纪70年代末,在买望真的组织下,他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建起了4个作坊式的制革厂,向创建乡镇企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改革开放后,水南关人大胆尝试,先后办起皮革厂、造纸厂、造纸机械厂、皮毛服装厂、玻璃厂、马赛克厂、面粉厂、汽车大修厂等村办企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当年就成为河南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4个“明星村”之一,皮革业则成为村里的龙头产业。在商业经济的带动下,水南关村开始改善当地的农业状况:购置大型农械具和各种农机用具,土地的盐碱化得到了有效改善,农业产量稳步增长,水南关村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1997年以前,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有集体企业12家,形成了以制革、橡胶、机械、运输、娱乐为主的支柱产业。水南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随着商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水南关集体企业家族式管理和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1999年全村经济跌入低谷,12家村办集体企业有6家停产,5家半停产。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适应市场经济,2001年,水南关村两委按照“一厂一策,宜售则售,宜股则股,宜破则破”的原则,对12家集体企业进行了全面改制,先后破产7家,公开拍卖2家,租赁1家,承包1家,不但甩掉企业包袱6000多万元,而且还盘活了企业资产近4000万元,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实现了扭亏为盈。同时充分利用水南关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先后有焦作中油公司大型加油站、温泉宾馆、宠物用品公司、彩色钢瓦厂、玻璃钢汽配厂落户水南关村。目前,水南关村拥有各类企业14家,个体工商户150余家,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2004年上缴国家税金450余万元。与此同时,农业经营体制也进行了转换,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将耕地全部收回,统一对外租赁承包,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还使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第三产业上去。
现在的水南关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据了解,村里先后投资47万元硬化了全村各主要街道;投资15万元建立了群众活动中心;投资27万元改造了村小学,并为学校配置了21台电脑;投资30万元对清真寺进行了改造,使群众能够安全、安心地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投资23万元更换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具,使全村彻底实现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投资50余万元改造了门面房,并新建商业房55间,方便群众发展三产。成立了村自来水供应站和集体卫生队,免费为群众清理垃圾和供应自来水,穆斯林斋月期间,每人免费供应2斤食用油和10斤大米。村两委还为群众偿还了150多万元的企业集资款,水南关村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民族团结示范村”“全省民族经济发展先进村”“全省小康村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李长春、乔石、李铁映等先后到水南关村视察指导工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水南关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