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和产业内贸易

后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和产业内贸易

时间:2023-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些国际贸易实践的重大变化面前,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遇到了挑战,国际贸易中的许多新现象,不仅无法用传统贸易理论来解释,甚至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他们发现,传统贸易理论之所以出现危机,主要是因为其理论依据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贸易理论所假设的生产技术不变、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等情况在现实中均已不复存在。

第四章 后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和产业内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流向与战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些国际贸易实践的重大变化面前,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遇到了挑战,国际贸易中的许多新现象,不仅无法用传统贸易理论来解释,甚至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但为什么到了60年代以后,世界贸易的格局转变为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为主?为什么许多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产业间贸易?对于这些问题,传统的贸易理论都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在这一形势下,各国经济学家开始以“里昂惕夫之谜”为契机,重新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探索。他们发现,传统贸易理论之所以出现危机,主要是因为其理论依据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新古典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以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但是,这些假设条件使这些理论对于当今国际贸易中的许多问题无法作出充分的解释,而且如果改变其中的某一假设条件,就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传统贸易理论所假设的生产技术不变、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等情况在现实中均已不复存在。于是,许多经济学家从修正要素禀赋论的前提条件入手,提出了许多解释当前国际贸易实践的新学说,由此形成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其中包括模仿滞后假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等。它们都在某些方面放松了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一些假设,从而得出了自己的模型,解释了国际贸易实践的某些方面。本章将对这些理论作一全面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