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吃能吸收消化的东西

吃能吸收消化的东西

时间:2023-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吃能吸收消化的东西我能体会我们的企业管家饥不择食的感受,我们都曾产生过许多冲动的想法和做法,这也许是一个企业管家成长的必要过程。但这些洋教材对中国目前的企业来说,充其量只是我们去了解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一般性原理的资料之一,通过对比当前的现状,探讨一些今后可能发展的趋势,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我们中国的企业管家们对这一类洋教程,看看还可以,别自作多情。

吃能吸收消化的东西

我能体会我们的企业管家饥不择食的感受,我们都曾产生过许多冲动的想法和做法,这也许是一个企业管家成长的必要过程。但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管家来说,理性选择、认识自我则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现代工业文明在西方产生,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也在西方得到发展完善,进口的洋教材、洋教条本身是成熟的,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但这些洋教材对中国目前的企业来说,充其量只是我们去了解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一般性原理的资料之一,通过对比当前的现状,探讨一些今后可能发展的趋势,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我认为,至少目前它还不具备直接运用中国企业内部管理的条件,因为我们与人家无论是时间、实践,还是文化环境、法律条件、文明基础都差异不少、差距不小,有许多东西还不具备可比性。

比如说,前些年流行的《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等书籍,它研究的上百家优秀卓越的公司全部都是美国大企业及其他国家的大公司,没有一家是中国的企业。这些书研究问题依据的是企业大量生产经营的数据,这些书里没有引用我们中国的企业例证。我想不是我们的企业不重要,可能很大的一个障碍在于,他们搞不明白我们的一些基础数据。

我们的企业也有一大堆数据,先不说数据的逻辑性,单就数据的真实性就很难辨别。由于报喜不报忧的思想习性,我们的数字往往是把好的方面往大里说,把不好的当然往小里说;由于我们的法律、制度设计的缺失,实际执行力软,人力弹性大,为好大喜功的层层水分数据提供温床,我们的统计始终没有走出笼统估计的圈子。我们的研究失去了基础,对话失去了条件,使用失去了功能,我们企业的基础、环境、条件与人家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中国的企业管家们对这一类洋教程,看看还可以,别自作多情。人家的书本来就不是给你写的,千万别激动,更不要简单去照搬,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认真研究自己的事情。对于我们大部分企业来说,前提是要先把企业的基础打牢,“长青”问题应排在第二位。如果我们还达不到“优秀”的标准,大可暂时不去考虑“卓越”的问题。

黎明企业观

战略构想太远大,实际工作问题太具体,面对这一厚本子战略,看上去是个东西,用起来又不是个东西。不少企业花几百万买了一大张自己也看不懂、但还不得不频频点头的八卦图,战略规划往往成了企业“战略”里的误区。

我们多数企业管家所得到的培训都不系统、不完整,游击队员居多,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单打独斗、摸爬滚打,有实践经验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自己做的饭固然可口好吃,但不能批量生产、工业化生产,我们能做的还是中餐。吃惯了豆浆油条、稀饭包子,吃西餐确实要有一个习惯过程。吃进去要有一个消化过程,消化要有一个提取营养的过程。光听说奶酪有营养还不行,重要的是能吃进去,能吃得惯,能吸收其中的营养才行。比如像我,到现在喝牛奶还容易反胃,原因不在于胃的功能,而在于胃的接受习惯上,因为我的胃从小就没有机会接受牛奶的训练。牛奶是公认的好东西,对多数人是有效的,对我则不见得有正面的效能。

学习是个终身的事情,为学历奋斗的时候要钻进书本里,为事业发展的时候要跟着人家后面学习,为提高自己的人生高度要跳出来学习。我建议搞企业的人不一定再多看那些企业管理大全的书了,留出时间把涉及哲学、文学、宗教、自然、宇宙,甚至人体解剖方面内容的书都可以看看,相关的、不相关的事情都可听听。不要把学习听课当做时髦,当做面子打扮自己。不是所有能吃的你都能吃,重要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吃自己想吃的、能吃的、好消化的。

市场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促进其优化,但我们去改变的能力太小,成本太大。就像到商场买东西,我们主要的精力是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批评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我们的企业管家与其改变市场,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和鉴赏能力,主动选择自己爱吃、能吃、好消化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