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络个体结构特征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一)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与检验
Hagedoorn和Cloodt(2003)用R&D投入、申请的专利数、引用的专利数和新产品开发数4个指标企业来测度企业创新绩效;张方华(2006)用新产品开发速度、新产品开发数、创新产品成功率、申请的专利数和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与国内同行业主要竞争者相比)5个指标,来测量企业创新绩效。借鉴已有测量方法,结合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特点,本文从新产品开发数、R&D投入、申请的专利数、新产品占销售额比重和采用新生产工艺和新技术(与群内其他企业相比)5个指标(问项)来测量群内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
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发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测量量表的Cronbach'sα值为0.971,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通过KMO样本充分性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后,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1个因子(即企业创新绩效)被识别出来,且各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该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89.811%的变异,说明已包含了测量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5个测量题项的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后,代入回归模型作进一步分析。
(二)集群创新网络个体结构特征变量的测度
运用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从节点度数、中介性和结构洞三个指标,对乐清工业电器集群创新网络中50家样本企业的个体机构特征进行分析。其中个体节点结构洞的测量,采用了伯特(Burt,1992)提出的“有效规模”(effective size)计算方法。具体计算结果见表5-7。
表5-7 乐清电器集群50家企业个体结构特征分析结果
续表
(三)多元回归分析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以节点度数、中介性和结构洞三个个体结构特征为自变量,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8所示。通过多重共线性和序列相关检验,发现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 IF)值分别为3.238,6. 672,7. 801,说明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模型中的DW值分别为1.926,较接近于2,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从表5-8可知,回归模型的R2为0. 574,调整的R2值为0.540,说明节点度数、中介性和结构洞特征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有较好的解释度;F值为57. 961,且显著性水平p<0. 001,说明选取的3个个体结构变量对群内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解释是有效的。
表5-8 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对个体结构特征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注:***表示显著水平p<0.001(双尾检测)。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节点度数(回归系数β=0.740,p<0.01)和中介性(回归系数β=0.233,p<0.05)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1和假设2成立。在集群创新网络中,一个中小企业拥有较高的节点度数,意味着该企业与群内其他企业、组织和中介机构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有更多的机会从网络其他节点处获取信息、知识、技术等资源,从而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并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节点)的中介性程度越高,说明该企业对知识和创新成果扩散的控制能力越强,其创新绩效也相对更好。与此同时,在回归模型中,节点度数的显著性水平和回归系数均高于中介性,说明节点度数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要大于中介性特征。回归分析结果同时显示,结构洞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回归系数β=0. 154,p>0.05),假设3不成立。考虑到Ahuja(2008)在对国际化工产业的实证分析中,所得出的结构洞数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的研究结论。说明结构洞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具体影响机制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实证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