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反贫困理论
(一)马尔萨斯人口贫困理论
最初的研究认为,贫困是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状况。随着对贫困的考察从贫困现象本身扩展到贫困成因的探讨,认为之所以贫困在于物质再生产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增长所引起的消费增长,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导致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马尔萨斯的反贫困理论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人口论》中。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加是导致贫困的根源,限制人口增长是消除贫困的唯一途径。他从两个抽象的前提出发: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现状。认为人类社会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由于存在人类生存必需食物的自然法则,在人口的增加超过了生活资料的增长,两者发生失衡产生大面积贫困的时候,自然规律必然使它恢复到平衡,所以必须限制人口增加,使人口增加和生活资料的增加相平衡[1]。
(二)马克思贫困理论
早在19世纪末,马克思对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马克思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原因。他认为无产阶级之所以贫困,原因是由于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缺乏再生产的能力,无产阶级只有出卖劳动力才能换取维持生命的生活资料,而资本家在不断地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劳动,以满足无限贪婪的欲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同时又再造了无产阶级新的贫困。因此马克思认为,消除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本出路就是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社会。
区别于当前反贫困研究主要从生产力的角度,把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政治现象进行研究,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主要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贫困对象入手,把消除贫困作为政治变革的结果而不是作为主题来讨论,重点在于阐明其政治主张。马克思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导我们进行反贫困研究的重要理论参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