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反贫困战略总体评价

农村反贫困战略总体评价

时间:2023-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农村反贫困战略总体评价通过对农村反贫困战略的PEST分析、贡献度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及其他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在总体上可以做如下简要评价:综合效益趋好,提升空间很大;利益冲突凸显,协调机制缺失;生存状况改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反贫困战略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显示,不同反贫困主体的利益诉求有着较大的利益冲突,从而降低了反贫困的效率。

一、农村反贫困战略总体评价

通过对农村反贫困战略的PEST分析、贡献度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及其他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在总体上可以做如下简要评价:综合效益趋好,提升空间很大;利益冲突凸显,协调机制缺失;生存状况改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一)综合效益

通过对农村反贫困战略进行PEST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反贫困事业的开展提升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收入来源不断拓宽,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在不同的地区间仍有着较明显的差距,这表现在民族扶贫县、老区扶贫县和边境扶贫县的人们生活水平不等,并且与全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基础设施状况关乎地区发展的速度和潜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为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基础设施水平在不同地区间有较大差别。在政府不断加大反贫困力度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资金压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不能够有效地支持反贫困项目的开展。并且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仍很低,产业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和就业状况的改善。

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保障水平仍然很低,无法有效地解决贫困人群面临的重大灾害、重大疾病等突发问题。虽然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师资队伍素质和设施配备,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分布不均衡。同时,贫困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分关注硬件设施的改善,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贫困地区软实力的提升,尤其是社会资本的积累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需要利用各种特色优势,使其转化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提升贫困地区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而促使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有所改观,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在局部地区仍存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现象,不利于贫困地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普及,虽然贫困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有了提高,但是仍未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保障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利益协调

通过对农村反贫困战略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可以看出反贫困主体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但仍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反贫困作为一项综合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种团体组织和社会大众的参与与支持。反贫困战略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显示,不同反贫困主体的利益诉求有着较大的利益冲突,从而降低了反贫困的效率。如地方政府过度重视贫困地区开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贫困人群的发展需求,从而造成了扶贫项目开展与贫困人群需求之间的偏差,难以调动贫困人群的能动性。并且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之间都存在利益冲突。中央政府作为国家机关,致力于贫困人口数量的较少和贫困程度的降低,而地方政府作为特定地区的执政者,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其政绩有直接关联的事务,而贫困作为地方综合事务中最为艰巨的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这种大幅度的投入在短期内难以产生明显的效益,因而,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反贫困中的视角会有所偏差。地方政府在反贫困事业推进过程中,难免表现得声势浩大,而真正的行动就表现得相对滞后,甚至大大折扣。

对于民间组织扶贫,中国在扶贫主体的登记注册方面的政策较为严格,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投入到扶贫事业中来,国家在这方面应更具灵活性。在税收减免方面,中国目前还缺乏对民间组织扶贫应有的支持力度。政府在反贫困过程中存在着“一方独大”的现象,政府的扶贫机制不够透明,不利于各种团体组织和社会大众的参与。无法有效地对扶贫流程和扶贫成果进行监督,难以调动各反贫困主体的积极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扶贫资源的漏出,降低了反贫困的效率。

因此,在新时期的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关有效的协调机制,有效地处理好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非贫困人口、城镇贫困人口、城镇非贫困人口等反贫困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反贫困事业有效地开展下去。

(三)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对农村反贫困战略进行贡献度分析,可以看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生存发展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未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量反贫困项目的开展,尤其大量扶贫资金的投入,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使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通过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贡献度分析可以看出,贫困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贫困地区的综合效益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如果没有了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将出现返贫现象。同时,中国的贫困线水平很低,能保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远远不能满足贫困人群的全面发展需求。并且在贫困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扶贫资金与发展所需资金量仍有很大的缺口,因此,需要国家在不断加大反贫困力度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倡导社会大众和团体组织的开展反贫困活动,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国家扶贫重点县和扶贫重点村的确定,集中了财力、物力、人力等解决最贫困人群的生存发展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大量贫困人口未处于重点扶贫地区内,该地区的贫困人群的自我发展也急需政府的援助与扶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