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我国茶叶机械化发展的展望
据有关部门预计,在未来相当时间内,我国茶产业仍会继续稳定发展,这为茶叶机械化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预计在未来的8~10年内,我国约有50%以上的现有茶叶加工机械需要逐步更新,加上茶叶产量的增长和产业化加工的需要,将给茶机行业每年带来10%的增产空间,预计8~10年后我国茶机年生产量将会达到15万~20万台,茶叶机械保有量将达到150万~200万台。
为适应茶叶产业化需求,茶叶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速度将加快。主要茶类适于连续化使用、性能良好的关键单机的研制将进一步受到重视,类似于茶叶样松散物料的含水率测定等传感器会获得突破,茶叶机械和生产线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制将加速,茶叶加工关键工段的连续化加工设备模块设计将逐步完成,为各茶类连续化生产线的组合创造条件。预计10年内运行于全国茶区各种类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线将会达到万条以上,50%以上茶叶由这些生产线加工承担。
目前茶区对茶园机械化的呼声极高,特别是采茶机械化需求更为迫切,研究已提上重要日程,预计随着茶类结构的改变和种植与加工技术的配合,10年后我国茶鲜叶的机采率将会超过25%,茶园耕作机械的使用将会普遍。茶叶深加工机械研制将加速,袋泡茶包装机等包装机械设计制造水平将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近,功能提取设备和生产线将形成系列,并完成标准制定。
参考文献
[1]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2]浙江省茶机工业公司.名优茶工艺机械.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3]邱梅贞主编.中国农业机械化史.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4]程启坤,庄雪岚主编.世界茶叶100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5]曹望成等.茶叶物理特性与制茶工程技术.中国茶叶加工,1996(1)
[6]赵和涛.我国红碎茶加工工艺与机械研究进展.茶叶科学技术,1996(3)
[7]孙利育.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国茶叶加工,1997(1)
[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名优绿茶实用生产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9]权启爱.燃气名茶加工机械及使用效果.中国茶叶,1998(2)
[10]刘文英.乌龙茶加工设备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茶叶机械杂志,1998(1)
[11]权启爱.优质茶成套加工机械的开发和应用.中国茶叶,1999(3)
[12]陈宗懋等.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出版社,2000
[13]毛祖法等.龙井茶机械工艺技术规程.中国茶叶,2001(1)
[14]金心怡等.茶叶加工工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5]金心怡等.做青环境调控方式对乌龙茶品质的试验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
[16]陈林,张方舟.乌龙茶做青可控技术进展.福建茶叶,2004(3)
[17]权启爱.两种扁茶炒制机的性能与优化应用.中国茶叶,2005(2)
[18]恐志.中国红茶.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
[19]权启爱.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
[20]Kaison Chang.世界茶叶产销现状及中期展望.中国茶叶,2006(1)
[21]权启爱.微波加工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中国茶叶,2006(2)
[22]权启爱.我国茶叶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中国茶叶,2006(6)
[23]徐正炳等.中国名优茶加工技术.金盾出版社,2007
[24]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茶叶生产和消费.中国茶叶,2008(6)
[25]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加工现状.中国茶叶,200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