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茶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茶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不仅受栽培技术影响,对加工技术的依赖程度更大。茶业科技和人才是促进茶产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的加速器,在茶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极为重要。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繁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增强,纯天然健康饮料——茶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促进了我国茶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呈现迅猛发展态势。茶叶作为我国最丰富的天然健康饮品和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陈宗懋院士称我国茶产业是“朝阳产业”。可以预见,今后我国茶产业还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但是,我国茶业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我国茶树种植以农户为主体;茶园良种率低、茶叶单产低;我国无性系良种率远低于日本和肯尼亚;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现象普遍存在。而国外茶叶进口的门槛越来越高,欧盟和日本在2007年分别实施新的农药残留新标准,我国茶叶出口再次遭遇绿色壁垒;在传统茶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清洁化生产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茶产品,不仅是茶产业的需求,更是全社会的需求。
我国茶叶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明显。缩小这些差距要靠茶业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关键是人才,而唯一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茶学高等教育。社会需要大量各类茶业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就业市场上,茶学专业毕业生依然供不应求就是很好的例证。例如,近几年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每年毕业本科生60人左右,而用人单位每年来校招聘人数达100多人,加之毕业生自行联系单位,每个毕业生都有2~3个单位选择,就业率达100%,在全校名列第一。全国其他院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也呈类似的趋势。由此可见,茶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呈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发展茶学特色学科,为我国茶产业源源不断地输入专业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撑是我国高等教育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全国规模以上茶业龙头企业数百家,相关高校和研究所70多家。我们预测,未来十年,社会对茶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保持在本、专科(高职)毕业生1000人、研究生100人左右。要求毕业生掌握茶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尤其要有敬业、吃苦精神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独立解决生产、流通、营销和文化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