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运行机制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产业集群发挥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本节将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运行机制由宏观到微观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组织结构的协同层、运营管理协同层、过程/活动协同层。
3.4.2.1 组织结构协同层
组织结构的协同可以从制度上、组织上保证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有效运行,是协同运行机制的基础。产业集群作为宏观和中观层次的经济组织形式,成员企业只是自发地聚集某地,并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决策组织,对集群的运行和发展不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协调、引导和控制。所以,建立统一的协同组织是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第一步。产业集群的协同组织在功能维度上可以进行如下划分:
(1)协同决策中心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产业集群需要统一的协同决策中心来引导集群的发展方向,对形势变化作出正确的决策。产业集群作为松散联合的网络组织,成员企业一般都各自为战,而大多数成员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按职能部门划分的、标准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机构,难以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响应。通过协同决策中心可对集群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2)行业协会
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业关联性,所以组建行业协会对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业协会在某些区域产业集群已有实践,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温州打火机协会在避免恶性竞争、对欧盟的反倾销应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行业协会还可建立企业协同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集群内建立信用评估制度和体系,对信用低的企业在集群中形成一种共同抵制、惩罚的集群文化,从而强化信任机制,减少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降低合作的风险和交易成本。
集群内企业合作的同时也会进行激烈的竞争,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行业协会建立冲突的协同解决机制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3)协同知识创新中心
本书用知识创新来代替技术研发创新,因为技术研发创新属于知识创新的一部分。知识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其涉及的内涵更广[91]。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然而产业集群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差,无力承担创新的高风险和高成本。组建产业集群的协同知识创新中心可集中企业智慧,成员企业发挥自己在创新方面的核心优势,风险、成本共担,可大大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
(4)区域物流中心
物流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来源”,然而很多实力有限的小企业却不得不花费高额的成本建立自己运输和库存能力,同时还不得不承受因为市场形势变化导致的物流能力闲置或不足的风险。另外,小批量采购、小批量运输、小批量库存进一步增加了物流费用,限制了企业效益的提高。产业集群因为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天然具有发展区域第三方物流中心的优势。通过成立第三方区域物流中心,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可以将采购、运输、库存、包装、配送等物流功能全部外包给区域物流中心,这样企业更加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同时第三方的区域物流中心因为规模优势和专业化优势可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为集群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低成本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从而使产业集群的精益敏捷生产成为可能。
(5)协同营销网络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建立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营销网络对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但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金、规模、实力有限,即使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方面非常有竞争优势,也往往难以树立起自己的全国性或全球性品牌,从而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潜力。通过协同营销中心可以借助企业网络和集群的合力,弥补单个中小企业营销的劣势,建立全国性或全球性的销售渠道,扩大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另外,在产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产品的售后服务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集群的协同营销网络还应该包括协同的客户服务中心,通过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完成产品的售后服务和客户管理工作。
(6)协同信息中心
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系统可显著提高企业间的协同效率、降低协同成本。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因为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的发展才使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成为可能。然而,信息系统需要巨大的投入和专门的人才,而这一点正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通过建立产业集群的协同信息中心,利用其专业化的技术和人才负责整个集群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从而可大大降低信息化的投入和风险。
产业集群协同信息中心的另一个职能是专职从事商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所获得的信息可以在整个集群共享,从而使集群内的企业在掌握信息优势的同时降低信息搜集成本。
(7)协同质量管理中心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产品的质量检验、质量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化的检验设备,还需要专门化的人才。通过协同质量检验中心,统一购置专用的检验、测试设备,引进专业人才,可大大降低企业质量管理的成本。协同质量管理中心还可以推动企业实施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如6σ,从而推动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协同质量管理中心通过质量认证、集体惩罚等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对群体品牌的形象造成的破坏。
这七个组织中心构成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中心,使产业集群形成以协同管理中心为圆心、以成员组织为外围的星形网络组织,组织结构如图3-3所示。这样的结构组织具有如下特点:
①协同管理中心具有相对完全的信息,克服了传统企业金字塔式层级组织结构带来的机构重叠与交叉、信息传递速度慢、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等缺陷,同时它也克服了目前产业集群存在的协同不够、沟通不畅等问题,在组织上以更紧密的方式将产业集群联结成一个网络同盟。
②产业集群的星型组织结构使产业集群的协同运营方式更加灵活。随着集群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相关成员企业可自行选择进入、退出或调整与集群的协作关系,使产业集群的组织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能够充分吸收社会优势资源,保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③产业集群的星型组织结构使产业集群的同盟更加稳定。协同管理中心克服了产业集群缺乏核心主导企业所带来的同盟关系松散、不稳定的缺陷,可以避免个别成员企业的行为给整个同盟带来剧烈的动荡。
图3-3 产业集群的星形网络组织结构图
3.4.2.2 运营管理协同层
在组织结构明确之后,需要进一步明确组织的协同运营方式,即成员企业以何种方式参与协同管理,从而实现协同目标。根据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书提出以下几种协同运营方式:基于产权联结的运营方式、产品驱动的供应链管理方式、项目驱动的虚拟企业运营方式。
(1)基于产权联结的运行方式
产权联结是一种最紧密的联结方式,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中心,如物流中心、信息中心、质量中心等可以通过组建实体企业的模式来运营。实体企业由产业集群的成员企业共同投资组建,实行股份制管理模式、市场化的运营机制。这些股份制公司主要面向产业集群提供服务,也可利用其专业化的优势和资源对外提供服务。这种运营方式可以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享受专业化的物流、信息等服务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
(2)基于供应链的合作方式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在产业集群中采用供应链的运营方式可促进产业集群基于价值链的专业化分工以及产业集群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从而加强产业集群中各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效率、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目的。
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中心特别是协同信息中心和协同物流中心的建立,为集群内有产品关联的企业采用供应链的协同运营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关于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相互关系已在本书的2.3.4节进行了详细研究。
(3)基于虚拟企业的运营方式
产业集群既可以以参股实体企业的方式、也可以以虚拟企业的方式组建集群协同管理中心。虚拟企业作为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在产业集群内应用虚拟企业的组织方式可以促进集群分工网络的形成,加速群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化组合,从而增强整个集群的竞争力。而根植于同一区域和共同社会文化的虚拟企业则得到了快速发展的肥沃土壤,可进一步形成虚拟产业集群,增强整个地区的竞争力。关于虚拟企业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问题已在本书的2.3.3节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3.4.2.3 过程/活动协同层
在确定运营方式,明确任务、目标之后,集群企业之间在实际运行中需要进一步协调彼此之间的过程/活动,以保证各自任务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协同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过程/活动协同是产业集群最微观层次的协同,只有实现过程/活动层次的协同,才能完全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过程/活动协同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只有在计算机支持的环境下产业集群过程层次的协同才有实现的可能。
作为协同学与IT技术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研究一个群体如何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中,共同协调与协作来完成一项任务。CSCW通过建立协同工作的环境,改善群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消除或减少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分离的障碍,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群体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机关、团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效益和人类的生活质量。CSCW为在时空上分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和“你见即我见”的协同工作环境,支持多个时间上分离、空间上分布而工作又相互依赖的协作成员的协同工作,能大大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因而作为产业集群过程协同的重要使能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重视[92]~[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