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户经济行为的特征

农户经济行为的特征

时间:2023-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户经济行为的趋同性,还源于农户文化水平的有限性,创造性差。他们总是尽其所能的、在环境约束和经济约束的最大限度内,以其所能利用尽可能多的信息来完善其“有限的理性”。如根据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来组织生产,力争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等。

2.2.2 农户经济行为的特征

2.2.2.1 农户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保障家庭生活安全等多重行为目标

由于农户已成为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农户收入大部分来自家庭经营,因此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便成为农户经济行为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激励因素。表现在满足自身对农产品需求、追求更多的休闲和完成国家订购任务,从而获得社会的尊重等方面。

2.2.2.2 农户决策具有趋同性

农户的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趋同性,这是由农户的居住方式和文化水平决定的。由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他们一般是随地而居,居住比较分散,从而造成人际交往的不便。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有限,除政府引导外,主要依靠周围人的示范、交流。因此,他们不愿意冒大的风险,以免影响家庭生活,而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无疑风险是最小的。于是,在农村就出现了专业村、专业乡等。农户经济行为的趋同性,还源于农户文化水平的有限性,创造性差。一项农业技术在农村广泛传播,但很少有人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往往是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展,技术要素丢失越来越多。

2.2.2.3 农户经济行为稳定性和兼业化并存

农户经济行为的稳定性,实际上根源于经济信息的不全面和小农意识。虽然在利益动机驱动下,农户都想追求收入最大化,但由于小农意识的存在,难以做到根据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安排生产,往往是求稳,以风险最小作为经营准则。与家庭农场等其他经济组织不同,农户的规模不能随意扩大与缩小,其经营目标是家庭或效用最大化,但要以收入稳定为前提。为了尽量避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损失,农户不能仅靠一项经营项目或单一的职业选择来同时满足收入增长和生活安全的目标,兼业化对农户具有保险功能,能够增加农户的安全感。农户可以根据要素的边际价值相等的原则来分配家庭资源,在有非农就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兼业、部分劳动力的转移等多种形式来获取收入。

2.2.2.4 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并存

农户在经济行为上表现出有限的理性。一方面,农户也是“经济人”,同样要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他们总是尽其所能的、在环境约束和经济约束的最大限度内,以其所能利用尽可能多的信息来完善其“有限的理性”。如根据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来组织生产,力争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等。在农户的行为中也存在着许多非理性行为。例如,在许多地方,农户在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时仍继续追加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当比较收益低于其他生产项目时仍坚持从事粮食生产等。当然,农户之所以这样做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决定的,是他们在该种环境、条件下所能作出的唯一可行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