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国家政策对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7.2.2.1 价格补贴政策
由于2006年的疫情、畜禽饲养量减少等原因,2007年,畜禽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此时,国务院出台了相关畜产品生产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尤以生猪扶持政策最为显著。如能繁母猪补贴政策,2007年补贴标准为每头50元,2008年增加至100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1亿元,比2007年增加6亿元;生猪良种繁育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支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每年扶持支出28亿元;生猪良种补贴政策,安排3.6亿元,对200个县900万头能繁母猪实施良种猪精液补贴,降低配种服务费,调动母猪养殖户采取人工授精配种的积极性。再如优质后备奶牛补贴政策、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奶业养殖和挤奶机械补贴,正是中央政府紧急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养猪,甚至吸引了美国高盛集团、网易CEO丁磊等进入养猪业。2008年4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0.7%,出栏增长3.9%。能繁母猪补栏增加,同比增长25.8%。能繁母猪占存栏量的10.9%,高于正常比例,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1.4%,生猪养殖效益增加,农民养殖积极性高,仔猪补栏增加。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的畜禽价格还在上涨,因此,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继续向各类农副产品上游伸出宏观调控的无形之手。
(1)生猪扩繁场。根据规模大小,每个生猪扩繁场中央补助投资100万元。
(2)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户)。分年出栏500~999头、1 000~1 999头、2 000~2 999头和3 000头以上四个档次予以补助。其中:
年出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20万元,其中:苏浙粤每个补助15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25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20万元,京津沪地区不安排。
年出栏1 000~1 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4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3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5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40万元。
年出栏2 000~2 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60万元,其中:京津沪苏浙粤每个补助50万元,西部12省(区)每个补助70万元,其他地区每个补助60万元。
年出栏3 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平均补助投资80万元。
考虑到云南、贵州两省的特殊情况,云南、贵州两省可适当降低年出栏规模,安排部分300~499头的养殖场(小区、重点户),中央平均补助投资仍为10万元。
(3)种鸡场。根据规模大小,每个种鸡场中央补助投资100万元。
这些政策手段直接调节了市场供求关系,从而抑制了2008年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这种将有限的资金补在生产环节方面,相对于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限价,当然是更好的选择,也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但在我国当前生猪养殖业中小规模散养还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国家在对规模化养殖场倾斜的同时,也需要照顾到中小养殖户的利益,从而令上游供给得到更好改善。
但由此产生的另外一个问题——过剩,高补贴政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产过剩,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0年3月底,全国生猪存栏为4.41亿头,超出正常存栏2 100万头。此外,一些政绩导向的地方政府制订了庞大的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如果各省均按照公布的规划实施政策,根据推算,到201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至少是88 154万头,比目前的生猪供给高出30%~40%。因此,又会出现因产能过剩而引起的价格下跌。
7.2.2.2 稳定市场管理政策
从2007年以来,从国家角度发布的有针对性的关于提高畜产品发展,稳定畜产品价格及提高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政策达20多项,见表7-6。
表7-6 稳定畜产品价格政策
(续表)
(续表)
从表7-5可以看出,由于价格波动,国家在2007年及2008年政策出台相对比较频繁,对抑制价格波动,控制畜禽疫病流行与蔓延,促进畜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