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础设施与二元政策的双重突破
城乡一体化发展强调的是校正“城市偏向”,将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城乡平等发展战略,避免出现城市问题突出而乡村衰落萧条的两难困境;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扭转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即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协调发展,是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市居民与农民通盘考虑、整体发展的战略思想,其重点是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进行战略性调整和观念、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变革。
嘉峪关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中,对城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小康住宅建设等进行了详细规划,注重城市和农村在发展空间上同谋划、基础设施上同建设、要素资源上同配置、发展成果上同分享,保证了规划的严格执行,推进了城乡有机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制定了《统筹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把农业、农村的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紧密联系起来,明确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城乡建设、产业集聚、社区村落分布、公共设施、生态绿化与空间布局,形成了城乡各有重点、互相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嘉峪关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城市的标准,遵循农村建设的特点,大力提升农村“水、电、路、通信、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标准化、便捷化程度,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2009年10月,《嘉峪关市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2009—2012年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工程,推进村组道路改造工程,推进农民安居工程,推进镇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和推进农村水电建设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2010年4月,嘉峪关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调,要统筹资金投入的密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2011年,《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中指出:坚持用城市标准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向城郊延伸步伐,重点实施农村道路、水电、通讯、能源建设工程,争取每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2012年4月26日,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指出:全面推进供排水、供热、供气、电力、交通、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居民住房改造、村容环境整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和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
2012年6月15日,中共嘉峪关市委、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做了明确要求,提出了具体措施:一是建设城镇化的居住设施;二是加快城乡公路网络建设;三是加强城乡公用设施建设;四是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五是设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1000万元,列入市级财政预算。
近年来嘉峪关市共投资3.3亿元,实施了60个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项目。新建改造市镇村道路62条,城市道路延伸到了每个村组,柏油路通到了每个农户,形成了城乡一体快速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在新建农民住宅新区的同时,加快了以居民点改造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步伐,市财政户均补助4000元对全市农民住宅进行了改造,改造面达到96%。2010年户均补助5800元,对390户农村居民后院进行了整治试点工作。实施了人饮安全改造工程,全市农村清洁饮用水入户率达到100%。加大了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力度,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17个,购置垃圾清运车7辆。实施了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滩育林、公路绿化和居民点绿化工程,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4.1%,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嘉峪关不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医疗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救助制度,实行城乡教师有序交流,统一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线电视和信息网络实现了城乡全覆盖,镇村组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体育广场配套率达到90%以上。加大农村社保事业建设力度,逐步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集中供养、农民工社会保障等新五保体系,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010年的1440元,农村适龄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7%。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42%。城乡医疗救助金统一提高到3万元。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镇村挂职锻炼、“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选调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进乡驻村任职开展工作,进一步壮大了农村发展力量。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在教育、医疗、卫生、人才、社保等方面的差距,极大地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