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积极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加快南宁发展研究

积极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加快南宁发展研究

时间:2023-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给南宁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南宁的开放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自贸区建成后,南宁市的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积极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加快南宁发展研究

李海光 赵雄鹰 王常青 陈思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十国顺应全球贸易自由化趋势,积极破除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的,是中国和东盟合作进程中的里程碑,对促进双方经济增长、贸易往来、交流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宁作为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心城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给南宁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南宁的开放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概况

2000年,中国率先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构想;2001年,中国和东盟十国提出将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自贸区的目标;2002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自贸区建设;2004~2009年,中国与东盟先后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随着这一系列协议的签订与实施,中国与东盟相互之间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合作更加紧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成为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按人口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这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自贸区的合作内容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争端解决规范化以及其他经济合作。在其他经济合作中,确定了中国与东盟优先合作的五个领域,即农业、信息及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以及湄公河流域开发;同时,合作领域还将扩展到金融、旅游、工业、交通、电信、知识产权、环境、生物技术、渔业、林业及林业产品、矿业、能源以及次区域开发等。

近年来,南宁市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经济基础,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和多区域合作,对外开放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确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商贸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战略目标确立并加快推进,服务广西、服务全国、服务东盟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全面提升,开放包容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心城市地位得到初步确立。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给南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给南宁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同时也将使南宁面临挑战。

(一)新的机遇

第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进一步发挥南宁的通道和平台作用,提升城市国际地位。自贸区建成后,南宁作为多区域合作地缘经济中心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更加明显,外接东盟各国、内联西南各省市的地理位置更加突出,通道和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国与东盟国家相关各方可以通过南宁更好地开展交流合作,企业和产品通过南宁可以迅速进入双方市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在南宁汇聚、辐射,南宁作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基地和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第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利于南宁深化全方位对外合作,扩大城市影响力。“10+1”作为当今世界独特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大市场,在自贸区建成后,其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产品已有90%实现零关税,双方企业得到更多的关税优惠。南宁与东盟合作交流环境更加宽松,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发展更加频繁和紧密,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更有利于集聚资源,促进经济、金融、信息、科技文化的国际化,南宁与东盟的合作将进入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新时期,城市影响力将全面提升。

第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自贸区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市场,通过建立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产业在更广泛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工业、提升服务业、做强农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加快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二)面临的挑战

第一,城市竞争的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来自周边地区的竞争形势比较严峻,直接影响着南宁城市地位和作用的发挥。首先是来自与南宁地理位置相似的云南昆明的竞争。云南是我国少数能从陆路通过东南亚、直接沟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省份之一,在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其次是来自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区和以珠三角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城市的竞争。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开放合作先行的优势,经济合作及产品出口与南宁相比竞争力更强。再次是区内沿边沿海的“北钦防”城市,与东盟国家更加邻近,凭借港口优势大大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第二,产业发展的挑战。自贸区建成后,南宁市的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工业方面,南宁与大部分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工业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双方的主要出口国都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必然导致双方贸易结构趋同,使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农业方面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南宁市龙眼、荔枝、香蕉、芒果、菠萝等亚热带水果品种质量和标准化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相对落后,与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加上南宁市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容易面临价格下跌及滞销的风险。

第三,口岸通关的挑战。目前南宁口岸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比较薄弱,通关效率不够高,很多企业选择将货物在防城港、钦州等其他口岸进出口。南宁对接东盟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交通网络还不够健全,直达东盟国家的火车、汽车客运班线没有真正实现直通,且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到东盟国家的航班航线较少,不适应自贸区建成后巨大的人流、物流和通关需求。

三、积极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机遇挑战,加快南宁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两会”平台,提升中国—东盟“南宁渠道”作用

以继续服务举办好“两会”为重要举措,积极践行“南宁渠道”,努力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对接东盟的先行区,促进广西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的建设。一是拓展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平台。发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平台作用,注重峰会成果转化,强化“南宁渠道”作用,争取更多地推进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共识在南宁这个平台产生,使博览会在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多领域合作等方面的平台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合作,使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中心和核心平台。二是加快南宁·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建设步伐。加快具有东盟各国特色的联络部(办事处)基地和南宁领事馆区建设,为东盟各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商务机构提供商务、办公和生活服务,把商务区打造成为与东盟各国及其他国家交流合作的示范区、桥梁和纽带。加快建设商务区步行街,将步行街打造成“永不落幕的博览会”和具有东盟国家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三是加强与东盟主要城市的友好往来。积极开展政府间的互访交流,在加强与现有的东盟国家6个友好城市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选择与南宁市有友好交往意向的东盟国家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推进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加强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合作,建设立体交通网络

适应自贸区建成后大通道、大物流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合作,大力构建以高速公路、铁路、空港和内河港口为主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便捷高速的跨国通道。一是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打通南宁与东盟的陆路主通道。要加快推进南宁—新加坡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通道建设,完善通往越南的铁路通道,争取开通南宁到河内真正的直通车,使南宁成为华南地区进入中南半岛的重要陆路通道口。二是将南宁机场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按照每年1500万人次的标准加快南宁机场扩能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增加其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干线航班,开通并增加连接东盟、日韩、欧美等国家的国际航班,建设广覆盖、大密度的国际航空通道。三是建设功能完备的铁路通道和内河大通道。全力配合南宁通往周边省市及区内主要城市的铁路建设,重点加快建设南宁—广州等6条高速铁路及南宁—钦州等城际铁路。积极投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筹划南宁港建设,推进“平陆运河”的建设开通,开辟南宁至钦州新航道,为南宁和广西腹地出海创造“通江达海”的地缘条件。

(三)发展面向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构建国际化、现代化的商贸物流体系

抓住自贸区建成双方减免关税,国际物流需求不断加大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国际物流,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商贸基地,推进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进出口的集散中心。一是发展面向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结合工业结构调整,促进铝材、化工、农副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引导外贸流通企业加大对东盟市场特别是越南市场的机电产品、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积极拓展农产品及其他日用品的出口。加快自主出口品牌的建设和创新,支持自主出口品牌企业开展国际化生产经营,努力造就一大批年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拳头企业。引导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运用互联网优势多渠道经济快捷地获取海外订单。二是重点发展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加快发展国际快运业务,通过构建南宁国际快运监管中心,为企业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加快安吉、江南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建设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华南城、金源国际汽车城等一批专业性的物流中心。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以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为平台,推进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过渡,打造南宁“无水港”,使之成为拥有国际物流、转口贸易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三是建设一批服务东盟、辐射功能强的大型专业市场。建设一批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服务东盟、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大型专业市场,建设一批小商品市场、工业原料及半制成品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以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重点加快南宁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南宁横县茉莉花市场、橡胶产品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建设南宁大宗商品交易所、广西大宗食糖交易中心、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等一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形成区域性大宗消费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四)加强与东盟的信息、金融合作,提升区域信息金融服务水平

利用自贸区建成的契机,努力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和区域信息交流合作,优化商务环境,为自贸区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加强区域信息交流合作。加快南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区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功能齐全的中国—东盟信息大厦,构建区域信息平台。重点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数据库工程、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基础数据库工程等建设,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服务链提升工程、中国—东盟信息服务示范中心、广西数字认证中心、北部湾电子认证南宁分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南宁到东盟国家的国际通信光缆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在南宁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申请南宁到东南亚的国际通信出口业务,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二是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拓展国际业务,为贸易双方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做大做强本地金融机构,形成金融业产业集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争取设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监督与预警机制框架。积极实施“引金入邕”战略,重点引进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东盟国家金融机构在南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五象新区金融街建设。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到东盟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积极争取国家将南宁定为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

(五)加强与东盟的会展、旅游合作,提升区域会展旅游竞争力

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加强旅游合作,发展会展经济,进一步凝聚人气、汇集人流,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扩大城市影响力。一是构筑东盟会展平台。加强会展设施建设,为中国—东盟商品展示贸易洽谈、商品交易提供良好会展服务。不断扩大中国—东盟博览会影响力,扩展博览会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国际学生用品展、房地产博览会、国际汽车展等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注重把大型赛事、文化活动与展览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有较大影响、国际性、权威性的国内外会议,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好的会展项目,如中国—东盟(南宁)经贸洽谈会、中国—东盟出口商品(南宁)交易会等,形成有南宁特色、有全国性影响并辐射到东盟国家的会展平台,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二是推进南宁—东盟无障碍旅游圈建设。建立旅游合作对话机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进一步开发完善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旅游线路,打造东南亚旅游大通道。继续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取消或放宽出入境限制和简化手续,推进旅游便利化。吸引东盟有实力的旅行社进入南宁,争取成立一批外商独资或合资旅行社。

(六)广泛开展工业领域的合作,提升工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南宁自身产业优势,针对东盟各国产业特点,扬长避短,利用双方产业互补优势、比较优势,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一是提高工业产品对东盟出口竞争力。加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吸引国内、国际资本到南宁投资,发展外向型加工制造业,生产东盟国家需要的产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制糖、机械、卷烟、铝材、平板玻璃等产品在东盟国家的市场份额,开发和生产适合东盟市场特点的运输车辆、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小水电产品等机械产品,并注重在东盟国家实施转口贸易。二是加快与东盟国家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开发。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推进与东盟国家产业分工细化,促进产业合作开发。依托南宁是广西重点发展的铝加工制造基地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有色金属开采及加工合作;依托南宁水泥、陶瓷、铝合金门窗、不锈钢构架等有比较优势的建材产品,加强建材工业的合作;利用南宁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平台和现有药品生产、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和医药包装材料企业,加快与东盟国家中药材产业及产品的开发与合作;利用生产能力较强、技术较为先进的制糖、卷烟工业和淀粉加工及水产品加工,加强农渔产品的种养与加工合作。三是加强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充分利用东盟国家丰富的矿产资源,积极推进能源合作。重点是在越南北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合作开采煤矿或建立火力发电厂,并在南宁建设煤炭供应基地及配送中心,利用正在规划建设的西江“黄金水道”,将越南价格低廉的煤炭输送到国内,提高煤炭附加值。

(七)打造农业优势产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立足国内,面向东盟市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改善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建设区域性特色农业基地。一是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扩大农副产品加工出口。根据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农业大国对优良种子、种苗的需求,建立一批面向东盟的优质杂交水稻种子、果苗、桑种、蚕种、鱼苗等种苗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南宁市农业优良种子、种苗与东盟国家的产销合作,拓展东盟市场。适应农产品国际化要求,扩大南宁市柑橘、葡萄、蔬菜、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在东盟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二是积极主动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产业合作,实现双赢。鼓励南宁市有实力的企业到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购租宜农土地,种植国内需要的粮食、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加强与越南合作养殖海产品和水产品;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产业;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生物资源,重点合作开发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国的热带生物资源。通过农业技术输出、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南宁市农业水稻免耕抛秧、农作物栽培、水果套袋保鲜、农村生态沼气能源等相对领先的农业技术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三是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认真研究东盟农业发展趋势,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建立优质高效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调整养殖结构,发展以罗非鱼为主的特色优势水产品。做大做强“金坛”牌香蕉、“灵水”牌龙眼、吴圩西瓜、“马山黑山羊”等名优品牌,不断培育新的名优农产品品牌,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水果、木薯、蔬菜、水牛奶、畜禽、花茶、茧丝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施劣势产品退让战略,逐步稳定和缩小普通稻谷、低产晚熟芒果、有籽和多籽西瓜、品质差的龙眼和荔枝等低质、低效农产品的种养规模,规避市场风险,缓和东盟优势农产品冲击。

(八)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区域性国际总部基地

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国际化水平。一是加快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高端服务业总部相对集中、高新技术产业总部与产业园区紧密结合的总部企业集聚基地。加快建设五象新区总部基地,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商务楼宇、标准化厂房和配套生活娱乐服务设施,加快集聚总部企业,形成高水平总部基地,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产业发展高地和城市建设示范区。支持南宁高新区中国—东盟企业总部基地做大做强,成为区域性总部聚集基地。支持五象新区龙岗片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二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到南宁设立区域性总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全球总部、全国总部和区域性总部,重点吸引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以及国内行业1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到南宁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尤其是要积极吸引东盟国家企业到南宁市设立总部,使南宁市成为大企业大集团的总部聚集地。三是做大做强现有总部企业。支持综合实力强的本市总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规模效益明显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总部企业。鼓励南宁市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业务重组和资本经营等方式,积极开发异地特别是东盟市场,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

(九)推进与东盟的文化艺术交流,打造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之城

充分发挥南宁与东盟国家有着历史文化渊源的优势,大力推进南宁与东盟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拓宽文化合作领域,全力打造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之城。一是支持举办国际性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主动为中国与东盟双方文化企业搭建沟通平台提供方便,充分利用好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经常性地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洽谈会、论坛,推介双方的文化政策、产业项目、投资信息,及时发布最新文化产业信息和投资指南,寻找文化合作项目和途径,促使南宁成为展示中国与东盟文化的重要舞台。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体育交流,继续支持办好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南亚南宁国际围棋邀请赛、中国—东盟南宁国际桥牌邀请赛等一批国际赛事,争取举办更多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扩大城市影响力。二是进一步打响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品牌。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办好、办精、办特“大地飞歌”和“风情东南亚”,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拓展民歌节的功能,把开幕晚会打造成与东盟文化交流的精品,重视各县(区)、各单位、各社区歌台作用和影响力的发挥,吸引东盟国家及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参演献艺,增强交流,扩大影响力,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打造成为文化盛宴。三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立足于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民族的文化特点,从南宁的文化资源出发,培育富有南宁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积极“走出去”,到国内外城市举办文化节,把壮乡文化特色发扬光大,不断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支持武鸣“三月三”歌圩节、宾阳“正月十一”炮龙节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集团,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性标志的文化基础设施。

(十)深化与东盟的人才合作,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教育基地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自贸区建立后,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熟悉国际语言、贸易政策、贸易规则、国际法律等知识的高级复合人才。要大力推进人才开发与合作进程,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加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加强双边、多边人才资源的合作开发,加大与东盟国家的人才培训力度,开展与东盟国家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互派访问学者活动,派出人员赴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进行非通用语高级翻译强化培训,派出培训团组到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进行现代物流、城市建设管理、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专题培训,全面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人才培养合作。二是打造人才教育平台。以驻邕高校为依托,发挥在培养东盟国家小语种人才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增设东盟语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业,重点培养通晓东盟国家语言、掌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规则,熟悉国际法律、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贸合作等知识的高级复合人才。探索创办南宁综合性大学,建设以面向东盟的特色专业为主的综合性高等本科院校。加强与东盟国家知名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人才培训的渠道与平台。加快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东盟国家公务员培训基地及一批国际性的教育机构建设,打造“学在南宁”品牌。

(十一)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东盟市场

自贸区建成后,将进一步降低“走出去”投资的门槛,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鼓励南宁优势企业到东盟国家发展壮大,到东盟国家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一是鼓励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大力引导和鼓励南宁企业到东盟国家建立科研、生产基地和设立办事处,加强与东盟企业的贸易合作,促进双方企业的资源和科技共享,使企业融入东盟的经济发展,拓展南宁产业发展空间。引导有色金属加工业、机械制造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工程及制药业等有实力、有特色的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发展壮大南宁企业。二是鼓励到东盟开展工程承包。当前印支半岛国家特别是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电站电厂、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亟待建设,工程承包业务市场广阔。要充分了解国家对外承接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利用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拓东盟工程承包市场,开展工程承包业务,同时通过工程承包带动南宁的建筑机械和工程机械等设备的出口。三是大力发展面向东盟国家的劳务经济。抓住东盟国家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批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契机,充分发挥南宁市的人才优势,加强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发展劳务经济,推动南宁市对东盟的劳务输出。

四、积极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机遇挑战,加快南宁发展的保障

(一)加强对自贸区法律规则的学习与研究

加大对自贸区相关法律、规则的学习和研究,熟悉自贸区的各项制度和运行机制。学习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促进营商标准与办事规则国际化,提高灵活运用国际贸易准则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能力。熟悉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等合作发展近况以及东盟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熟悉相关经济政策、产业导向、投资环境、市场特点,以及自贸区建设在产业、交通、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达成的合作共识、取得的成效,做到知己知彼、准备充分。学习研究自贸区所签署重要文件的主要内容及规则、权利和义务,了解东盟各国在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了解各方在合作中形成的行动计划、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等。

(二)创新与东盟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

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在符合WTO规则和自贸区原则、协议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促进南宁扩大开放合作的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政策措施。创新与东盟合作的体制机制,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中国与东盟高层对话和推进合作的协商机制,探索建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联系、磋商机制,探讨和完善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法律等方面的合作机制;研究建立高层会议、各种民间和政府论坛等机制,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协调各方利益。加强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安全与风险防范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贸易摩擦解决应对机制、防止犯罪联动机制、防范和保护机制,解决自由贸易的安全问题;共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危机的能力。

(三)推进建设快速高效的大通关体系

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是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南宁与东盟贸易往来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着力打造适应自贸区建设的通关口岸和模式,强化口岸间的协作,形成快速高效的大通关体系。积极推动和参与口岸交通设施建设,完善航空、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和海关、检验检疫的配套设施,形成功能齐全、管理先进、服务高效的南宁水陆空立体口岸体系。加快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监管场所建设,使之成为开放度高、功能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便利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运用现代科技信息、网络手段,简化通关程序和手续,加强效能监管,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推进大通关体系建设,加强与区内外其他口岸以及东盟各国海关的协作,特别是加强与区内各港口、边境口岸的衔接,在通关程序、检验标准、产品生产标准、专利及知识产权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口岸共同体的形成。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检验检疫方面的合作,推进出入境检验检疫“一站式”服务,研究建立自贸区认证认可合作机制、检验检疫信息通报系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疫病疫情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等合作机制。

(四)优化服务环境

加快建设现代宜居城市,进一步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为南宁参与自贸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和完善写字楼、停车场、高档宾馆、会议展览等商务设施条件,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继续做好“树”、“山”、“水”的文章,建设优美舒适和谐的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中国绿城”品牌,打造“中国水城”。优化政务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削减审批事项,实行审批限时制,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清理各类乱收费项目,加强效能监察,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改进工作作风,为东盟企业到南宁投资置业营造高效、透明的行政环境。用足用活各种优惠政策,制定并出台适应自贸区建成大格局的有关政策措施,增强吸引东盟企业到南宁投资置业的政策优势,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贮备工作,打造一支适应全方位开放需要的人才队伍,为自贸区和南宁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是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积极培育和引进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国际经济、物流、金融、法律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特别是针对自贸区的发展,培育和引进熟悉东盟国家语言和情况,以及熟悉并掌握自贸区规则、能够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充分交流合作的各类专业人才,建立相关人员人力资源储备库。二是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训力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充分利用驻邕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训基地,提高本土人才素质和水平;重点对现有涉外岗位工作的人员,进行涉外专业技能培训,如口语能力、国际礼仪、国际贸易谈判技巧、商务法律、跨文化交流等内容。三是创新人才的引进与使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建立健全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机制,加大对适用人才的引进与使用力度。制定和实施更为开放和灵活的人才政策,使南宁成为实现人才价值的热土。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南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加大对自贸区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参与自贸区建设的共识。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利用南宁市各种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制作专题节目,进行专题报道,广泛宣传自贸区建成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规则、南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南宁在自贸区建设中的城市地位,全面增强全市人民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自贸区建设的“自贸区意识”。精心设计自贸区建成相关庆典、展览、论坛、交流和纪念活动,扩大自贸区和南宁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东盟各国媒体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图片、宣传册、宣传片、文艺表演等形式宣传和介绍南宁的风土人情、优势资源、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等,加深东盟各国对南宁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他们研究南宁、投资南宁,提高南宁市在东盟国家乃至世界的知名度。

(作者单位:中共南宁市委政策研究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