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玉林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地区经济雁阵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对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就业促进、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1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业梯度转移必须以企业为载体,通过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来实现。伴随着产业的空间转移,资本、人才、技术、管理、信息、品牌、文化等先进生产要素将向落后地区聚集,改变落后地区生产要素配比严重失衡状态,进而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本形成、就业增长、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然而,西部地区要获得这些产业转移效应,还必须在改善投资环境、提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上采取更积极的措施,进行更策略的安排。下文中将结合政府与市场的定位,以及西部地区在吸收资本、促进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一般对策,具体分析玉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相关对策问题。
5.1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定位,重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说:“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部分都是必不可缺的。没有政府和没有市场的经济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经济。”根据传统理论,市场不是万能的,在许多情况下会失灵,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市场失灵,从而纠正因市场失灵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公益物品、外部效应、自然垄断、不完全的市场和信息不完整、不对称,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补充这些失灵,就是政府的天职。
然而,市场失灵并不一定是政府干预的充分理由。政府一定要慎用,有且只有当市场处理显然失灵,并且政府显然有效时,方能采取行动。因为从事实来看,政府既可能有利于发展,也可能阻碍发展,并且很可能使社会倒退。那么,政府到底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古典经济学家曾将政府定位为“守夜人”,这是对于市场经济中政府作为一种外在强制力约束个人经济投机行为功能的最经典的规定。而当前的政府已不再仅仅是小政府时的“守夜人”角色,其作为更为积极。因此“守夜人”已不再适用。所以笔者认为正像欣赏芭蕾舞一样,我们最喜见的是女演员的曼妙舞姿,但是女演员尚需有男演员将其托举,提供坚强的后盾——在政府与市场的双人舞中,政府的角色就如同那位男演员,也许难以赢得观众眼球,但是却必须有力为出彩的女演员(即市场)提供坚强后盾。
市场是指由买卖双方自愿和独立决策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均衡及数量均衡的状态。市场区别于政府的核心在于相对缺乏强制性,市场的基础是自愿行为,买者自愿购买或不购买,卖者自愿出售或不出售。然而政府可以约束和限制个人行为来达到集团目标。如政府为公路建设征税,一些商品和服务(如卖淫)一直被宣布为非法,对需要抑制消费的烟、酒课以重税,不能雇佣童工,以及最抵工资保障等。上述例子中,市场和潜在的自愿参加者的经济行为都受到政府约束。其实,市场也以非常现实的方式强制人们:如果你是失业人员,虽没有任何人告诉你必须接受新的职业培训,但你仍然受到市场的强制。所以严格讲,市场和政府的区别之一是买卖双方自由和自愿决策的相对程度。自愿行为程度越大,我们就说市场起更大作用;政府施加在自愿行动上的约束越大,市场发挥的作用就越小。由此可见,政府与市场亦存在一种制约与此消彼长的关系。
政府要为市场经济提供成文的法律框架,这是现代大规模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同时,对于秩序的管制,其内在的需要,就是要遏制每一个人依靠强制来损人利己的政治倾向,给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并倡导人们遵守经济互利的规则。市场经济需要经济自由,需要明确的财产权,需要必要的政治和平,需要保护经济自由、保护产权的法律条件。在提供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方面,政府有着巨大的规模优势。政府在提供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方面,尤其是提供必要的政治条件、法律条件方面可以起重要的作用,并且市场经济也需要政府这样做。
政府对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为市场制度提供恰当的制度基础,而最大的损害则是对市场进行任意干预,进行不适当的管制,制约经济自由,不保护财产权,政府行为本身无规则可循,没有法制化。不可否认,古代中国有着强大的法律传统,但是“在中国的传统中,法律基本上是惩罚和教育的工具,而不是界定和保护权利的工具”。到目前为止,在政府看来,法律往往意味着行政管理的手段,而不是保护和界定个人权利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在不能指望政府的情况下,市场的力量显然不能借故偷懒,自由主义者依然有许多事情可做。
如上所述,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市场经济提供法律政策与制度基础,综观玉林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玉林市政府高度重视东部产业转移相关工作,在政策建设、机制建设、行政效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玉林更快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5.2 吸收资本、促进产业转移上的具体对策
5.2.1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与周边邻国的经贸合作
西部地区地处祖国西部边陲,有着较长的边境线,其中,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等5个边境省区,分别与南亚、中亚和俄罗斯等15个国家接壤。加入WTO之后,中国同西部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使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定位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开放的腹地转变成了向西开放的前沿。这必然要对国内东西区域经济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对东部企业而言,投资西部的意义,已经不只在于开发西部自身的资源和市场,更在于可以将西部作为中介和跳板,取得进入与西部接壤的周边国家市场的先机,并分享双边贸易增长给西部带来的种种机会和利益。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签署,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也在积极磋商之中,这为西部地区扩大对邻国的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西部地区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深化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这对于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增强西部地区对东部资本的吸引力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玉林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西南地区东向出海、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西进参与西部大开发、内地向东盟市场乃至全球市场进军的重要节点和便捷通道之一。玉林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可积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发挥玉林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首位度高的优势,积极主动地接受粤港澳台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做好产业转移项目的引进承接工作。发挥侨乡优势,拓宽对东盟的招商渠道,抓紧落实招商委托实体、联络人,加强与有关地区商(协)会的联系,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招商引资合作关系。放宽外资限制,进行以BOT方式利用外资的试点,开展以TOT方式利用外资的试点,允许外商投资项目开展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项目融资,积极探索以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方式引入外资等。
5.2.2 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服务贸易是西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过程中,最具有财富效应,因而也是最有可能吸引国内外逐利资本参与的一个领域。资料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经北部湾各港口进入西南地区的物流运输迅猛增长,2004年从湛江、防城港和北部湾其他港口运往云南、贵州、四川的石油量同比增长64%,矿石建材运量同比增长70%,工业原料运输同比增长65%。相应的,对口岸、仓储、运输、通信、金融、保险、生活服务业等服务需求也大幅增长。而服务业市场的分割性和服务产品的不可流动性特点,使投资者要想把握西部服务贸易领域的商机就必须到西部投资,而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在东部生产,到西部销售。此外,作为投资和商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服务行业的发展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增加经济活动总量,活跃市场并可带动其他行业发展,进而增强西部地区对东部资本的吸引力。因此,西部应当实行更加自由化的产业进入政策,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允许和鼓励国内外资本参与商贸、租赁、速递、货物储运、包装、口岸设施、交通、电信、旅游、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及其他市政基础服务设施项目的投资和建设。
作为桂东南中央商圈,玉林自古就有“岭南都会”之称,如今仍然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大型商品集散地之一,是桂东南物流中心,市场发达,商贾云集,交易繁荣。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加强,玉林已从经济版图的边缘走向东盟区域中心,成为直接接受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辐射和带动的地市。在此情况下,积极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坚持发展服务业与加快工业化进程并举,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双赢。
当前玉林市服务业在总体上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所需的法治、市场环境有待完善;体制改革较为滞后,许多行业仍存在垄断经营的现象;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在发展层次上,服务业经济总量、行业结构、发展增速均存在不小差距。服务业投入乏力,商业网点布局不够合理,统一、高效、开放的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在发展规模上明显偏小,整体竞争力不强,现代化程度不高,缺乏对服务业发展具有支撑性的品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新兴行业的专业人才相对偏少,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农村服务业发展基础仍很薄弱,就业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和发展的总体环境亟须改善,等等。
因此,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和国内外服务业加速转移的现实机遇,充分发挥玉林工业快速发展、商贸流通发达、区位交通条件良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加快服务业发展,致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的中小企业名城,保持玉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目标。
5.2.3 依托玉博会,发展特色会展经济
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使得会展经济开始以独立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贸易舞台上。
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12]。
上海社科院博士王冷一曾就“会展经济为何如此热”的问题作过如下分析——发展会展经济将得如下之利[13]:
第一,获得优质资源。发展会展业意味着各行业可以在扩大的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从而大大减少国内资源的机会成本,有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而会展对于当地经济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更大范围的开放、更实际的比较、更精确的选择、更有效的配置,进而达到更有质量的增长,以增强经济安全系数。
第二,强化服务功能。会展经济有助于中心城市增强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如上海与华东地区的互利发展。
第三,提升支持力度。各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支持。除了金融、保险、运输外,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会展先行在西方国家已是普遍理念。因为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赢利前景的晴雨表,金融合作机构也往往会根据会展第一线的精确反应来决定相关的融资力度。
第四,增加就业机会。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外贸、旅游、宾馆、交通、运输、保险、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从而有力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展览业服务配套的服务业、旅游业、广告业、餐饮业、通信业等行业将因此受益。与此同时,会展经济的发展将提供和催生一大批高质量的工作机会。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朱荣林教授介绍说,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从全国层面来看,西部的会展业还在发展初期,数量比重不大,尚不及五分之一。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西部会展业应该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鉴于此,玉林依托玉博会,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是切实可行的。
不过,在发展会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规避一系列风险,解决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做到:
第一,避免同质性竞争,发展特色,建立品牌。
由于办会经验不足,西部会展业目前存在内容重复、特点不突出的问题。因此,在发展会展业时,需要注重会展特色,建立品牌。品牌效应是一个会展最可宝贵的财富,而行业的新进入者缺少的正是这种品牌,没有品牌就意味着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参展商。一般非名牌的专业性展会最大的收入就是展位费,参展商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展会能否收回成本,而参展商的质量又决定了能否吸引到有效的观众也就是购买商,有效的购买力又是一个展会能否继续办下去、能否成为名牌的重要条件。在这一方面,玉林可结合自身现有产业优势,参考珠三角展览带的相关经验,如佛山—顺德展览中心、龙江前进会展中心、陈村花卉世界、华夏陶瓷城等展馆举办的陶瓷展、家电展、家具展、花卉展等已成为佛山的会展品牌,每年都能签订数额不菲的订单,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商家前来投资。
第二,寻求政府功能诉求与展会运作规律之间的平衡。
诚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俞晓松所认为的那样:西部会展业的另一缺陷是行政色彩浓厚,政府干预太多。而且西部许多地方仍把会展办得成功与否,与来的领导规格有多高、来的领导人数有多少直接挂钩,而对办会能吸引多少厂商、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服务和好处考虑不多,这必然会将新兴的西部会展业导入歧途,制约西部会展业的生命力。鉴于此,玉林在发展会展业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政府功能诉求与展会运作规律之间的平衡,否则会导致会展成为一种形式而失去市场作为,进而没有生命力,慢慢消失。
第三,硬件配套设施完善。
需要正视当地会展业在管理体制、展会规模和设施以及常年展示中心等方面与国际展览业的差距,注重推进行业自律机制和规范的形成。在展馆建设上立足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展馆展览面积需要够大,且布局不能过于分散。使用先进管理手段,注重与国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完善会展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提高会战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可据此合理安排配置玉林国际会展中心的相关功能布局及配套服务。
第四,注重会展人才的培养和招募。
人才也是发展我国会展业的瓶颈。我国对会展经济研究起步较晚,各地都缺乏真正懂会展业的人才。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展览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展览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展览组织者、展览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展览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的素质总体来看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不仅要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会展人才,还要善于培养专业的展览型人才。
另外,诚如国际博览会联盟(UFI)的一份报告所认为的那样: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以上、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加以在这一城市得到强势增长,并发挥相关的积极作用。根据此项报告的相关论定,玉林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关产业,如服务业等,同时弥补自身不足,从而使有玉林特色的会展经济成为推动玉林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5.2.4 利用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合作机制,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近年来,随着广东制造业结构从消费品制造向重工业化方向转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毛织、皮革、服装、五金、日用品等产业开始加速向周边地区转移。而2003年底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区,其成员既有经济发达地区,又有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这样的成员结构所形成的良好的产业发展空间梯次,极易导致产业转移的内部化,即产业转移更多地在成员区域之间进行。因此,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成员的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西部省区,应当将泛珠三角经济区作为吸引东部资本西进的平台,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其中的区域经济合作,大量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玉林地理位置优越,在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方面有先天优势。玉林紧靠广东、海南,前临香港、澳门,背靠大西南,是华南与西南的结合部和西南东向出海的最便捷的通道之一。珠三角地区中,广州已经成为发展的火车头,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玉林与广州有着非常密切的经贸来往和经济网站联系,经贸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规划中的南宁经玉林至广州高速公路建成后,玉林至广州只需3个小时。目前,玉林至湛江、南宁、北海只需2小时的车程,至广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城市也只需4到6小时的车程。
在这种前期优势下,根据中山大学陈烈教授的观点:玉林市近期要紧紧抓住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而资源相对短缺的机会,营造环境,吸收粤港澳发展前期“前店后厂”的成功经验,积极主动地承接珠三角工业企业的转移和异地农业开发。要瞄准珠三角地区、泛北部湾及东盟地区,以及南宁、柳州等地的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和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品,如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要重视东盟和越南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制造业产品,尤其是生产资料和设备,如建材等。要以玉柴为龙头,带动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与优化升级,实现市域经济突破性发展。
5.2.5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开展错位竞争
为克服和超越单凭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引资竞争的局限性,适应国内外资本向产业集群方向转移的新趋势,西部地区有必要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本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同时,为避免盲目重复和不经济竞争,西部产业集群的产业、产品选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强调专业化特色,重点发展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生物制药业以及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特色产业集群,塑造专业化竞争优势。此外,作为落后地区,西部产业集群在其形成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的规划和扶持作用,创造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扫清产业集群形成中的硬件障碍。
(1)特色产业
当前玉林的特色产业主要包括四种:农产品加工业、编织工艺产业、铁锅产业以及有色金属产业。
第一,农产品加工业。具体可包括①粮油茶产业:重点发展粮油食品和茶叶的精深加工;②果蔬加工业:重点发展果蔬速冻产品、果汁、果酒、罐头和果蔬保健食品;③畜禽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生猪(香猪)、家禽等肉类精深加工,速冻食品,奶制品;④香料加工业:重点发展以容县为主的玉桂、八角等亚热带香料精深加工品;⑤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剑麻、松脂和山野蔬菜等精深加工。
根据玉林工业化“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玉林将力争建成10—15个重点农产品加工区,培育一大批骨干加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合理的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实现农产品加工工业总产值50亿元。
第二,编织工艺产业。重点规划建设博白编织工业集中区,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获得“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这个产业品牌效应,制定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并以博白江宁、顿谷、水鸣、浪平等几个已有一定规模的编织产业专业小镇为依托,由分散加工转向集约化发展,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做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到2010年,实现编织工业产值20亿元。
第三,铁锅产业。以陆川现有铁锅企业为主体,在获得授名为自治区级“广西铁锅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进行改造,更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开发铁厨具和其他厨具新产品,形成陆川厨具产品系列,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产业聚集度,增大市场份额,把陆川打造成为国家级“中国铁锅之都”或“中国铁锅生产基地”。到2010年,铁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
第四,有色金属产业。以伟镍矿业为主体,大力培植有色金属等冶炼产业,争取到2010年,矿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
(2)优势产业
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等是玉林的四大优势产业,与周边地区存在错位优势,玉柴机器、玉林制药、三环陶瓷、南方食品、富英制革等已经成为或者正在逐渐成为著名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强外向型工业基地建设,如打造面向东盟的制造业基地。发挥玉林市承东启西的桥头堡作用和重点产业的优势,建设面向东盟市场的制造业基地,大力输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汽车、建材、食品等工业产品,突出成套设备及其技术服务的出口;积极开展面向东盟和南亚国家的产业投资、工程承包、咨询服务和劳务合作等国际经贸活动。在具体产业规划上,可参见玉林工业化“十一五”规划。
5.2.6 加强区域环境规划,弱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西部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环境承受力和消化能力差别悬殊,而且不同地区对不同污染物的承受力和消化能力也不同。此外,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引入资本不可避免地对环境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西部还应当注意从资金、信息、技术和法制监控等方面,鼓励西进企业的环保行为,并根据西进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环保政策,实行动态的环境调控策略,促进西进企业的环保转型和产业升级。
目前玉林环保政策实施到位,环境保护工作进展良好——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辖区内主要河流南流江、北流江、九州江均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在之后发展经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将“绿色发展”作为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当前,我国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保监管愈发严格,因此,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之一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注意不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
虽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对预防重大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以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出台时间为序,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如下过程:
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的第6条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从此,我国从立法上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86年颁布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把评价的范围从原来的基本建设项目扩大到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确立了该制度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地位;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1986年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并提升为行政法规。至此,可以说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贯彻实施《条例》,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体系。此外,《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专项法律按照各自调整的内容不同分别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野生动物环境影响评价等作了规定。而2002年10月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则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一部独立的专项法律形式系统地确立起来。
5.2.7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在市场化、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力不仅决定于劳动成本,还决定于劳动生产率,低的劳动成本只有与高的生产率相结合,才能产生强的竞争力[14]。对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而言,劳动生产率提高都必须以人力资本投入增长为前提。
玉林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要想将劳动力廉价优势、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本进入,必须:
第一,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普及基础教育,使居民获得可以被继续教育成为合格产业工人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
第二,强调教育服务的区域指向,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重点培养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适用性人才;
第三,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创新,营造适合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改善玉林人力资源结构;
第四,继续促进玉林低质劳动力向东部发达地区的有序流动,同时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稀缺人才,以使玉林的人力资本价值能够在交流互动中得到提升。
在玉林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十一五”时期相关工作提出了如下要求。加大人才小高地建设力度,实施人才重点开发计划。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非公经济组织人才。实行领导干部对优秀人才的联系、关护制度。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鼓励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以多种方式服务玉林建设……巩固提高“两基”水平,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政策,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证新机制改革工作。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拓展提升职业教育,规划建设玉林教育集中区,筹建玉林市高等职业学院(民办),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多方式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加强各类各级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
如上述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玉林的劳动生产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劳动力资源的竞争优势将更为明显。
5.2.8 实行投资鼓励,活跃民间投资
企业及其跨区投资行为是产业转移的载体,在西部资本边际收益率普遍低于东部的条件下,要吸引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必须制定西部投资鼓励制度,通过信贷、利率、税收、投资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改变东西部投资成本和投资回报。以往的西部投资鼓励制度,多针对外商,很少涉及国内民营企业,而后者却是我国现阶段资本西进和产业转移的主要行动力量。因此,今后应对国内民营资本实行西部投资鼓励的国民待遇,将给予外商的优惠同时给予国内民间资本。此外,针对当前资本西进和产业转移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产业附着多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西部投资鼓励应特别强调:①实行贷款贴息,鼓励西部各类商业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和优惠,缓解民营企业异地投资的融资顾虑和资金约束;②实行就业补贴,根据西进企业为当地创造的就业机会提供不等额度的投资补贴,加速东部发达地区文体用品、食品、纺织服装、皮革、饮料等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
当前在贷款贴息方面,玉林市已经有相关政策出台实施。在就业补贴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出台相关政策。如为相关企业提供培训补贴[15]、对提供就业岗位进行奖励[16]等。促进就业补贴政策所需资金可以考虑由市、区及各县财政部门从就业经费中列支,劳动、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检查。
5.3 发挥农业优势,促进第一产业整体升级
5.3.1 玉林第一产业现状
根据2000—2005年的玉林市统计年鉴数据,可以看出(如图6),玉林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均衡,“十五”期间三产结构基本稳定在1∶1∶1。近年来,第一产业比重稍有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尽管如此,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然保持在30%左右。所以,对于玉林市的整体经济发展而言,第一产业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6 2000—2005年玉林市三次产业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度全市农产品原料订单额达55.9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比例达31%;农产品原料基地订单额为45.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比例为26%。
畜牧业发展较快,产业化经营程度较高,已成为玉林市农业的支柱产业。2006年,水产畜牧业总产值达97亿元,占农林牧业渔总产值的比重达54%。
据统计,2006年玉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于玉林的工业化进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具有原料供给充足、资源综合利用、吸纳劳动力多、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
5.3.2 国家政策和趋势分析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现实任务,国家为此发布了很多相关政策和规定,以支持和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其中,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了如下几点要求,这些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扶持内容。
“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秸秆气化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实施西北地区百万户太阳灶建设工程。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的投入和信贷支持。”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搞好江河湖海的水污染治理。”
“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朝阳产业。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燃料、肥料、饲料,启动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试点项目,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加强生物质产业技术研发、示范、储备和推广,组织实施农林生物质科技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发展生物质原料作物种植。加快制定有利于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生态环保建设政策
国家环保总局为推进各地方的生态环保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设立了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环保专项资金项目,例如,2007年度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2007年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等等。
(3)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和前景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激励力度逐年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态势良好。目前这样的开发局面主要基于两点考虑,能源安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中国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传统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比重逐年下降,大量的农业废弃物被农民在田地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以及社会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力度。
目前中国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开发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农村生物质能源建设(如沼气工程)。
①农林生物质发电。目前有关生物质发电方面的国家层次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国务院五部委联手出台财税政策,鼓励发展生物能源,促进石油替代。由财政部、发改委、农业部、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提到,国家将采取弹性亏损补贴、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鼓励生物能源的发展。
②生物质液体燃料。主要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有玉米、小麦、木薯、红薯、甘蔗、甜高粱等。从资源的角度看,中国的玉米、小麦、甘蔗、红薯等作物供需大致平衡并略有富余,因此利用这些作物适度发展燃料乙醇是可行的[17]。中国的木薯市场供求关系紧张,每年的木薯进口量和国内的木薯产量大致相当[18]。如果发展大规模的木薯燃料乙醇,将有可能使得中国的木薯原料价格飞涨。
环境问题是发展燃料乙醇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常见的一些粮食作物、非粮经济作物的原料种植阶段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这些作物在原料加工环节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相应的废水排放量也非常大,据介绍生产1吨木薯燃料乙醇大概可以排放10—20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19]。因此,发展木薯燃料乙醇产业需要非常谨慎。
③农村生物质能源建设。沼气是一种具有较高热值的可燃气体,与其他燃气相比,其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传统上大多利用沼气进行取暖、炊事和照明。沼气燃烧发电是随着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沼气利用技术,它将沼气用于发动机上,并装有综合发电装置,以产生电能和热能,是有效利用沼气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农村偏远地区还有许多地方严重缺电,如牧区、海岛、偏僻山区等高压输电较为困难,而这些地区却有着丰富的生物质原料。因地制宜地发展小型沼电,建造微型“坑口电站”,可取长补短就地供电。
5.3.3 玉林第一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现状、政策和环境分析,对玉林的第一产业发展提出了如下的建议,以供参考。
(1)关注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利用国家的相关资金促进地方的产业发展,当前应该重点关注集约型畜牧业、林沼果一体化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等等。
(2)木薯在玉林地区有发展优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应国内木薯供求紧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扩大木薯种植规模。但是考虑到木薯、甘蔗等能源加工产业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政策风险,建议慎重介入。
(3)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利用玉林的两岸、港澳区位优势,促进第一产业整体升级,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利用农业中兴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巴春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改革与战略,2004,7.
2.蔡海智.论珠三角产业转移.岭南学刊,2003(1).
3.陈国铃.产业转移趋势与对策.产业观察,2006(11).
4.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8 98.
5.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理论和实证分析.北京:中华书局,2002.
6.程序.发展木薯酒精生产必须重视废液治理问题.中国热带农业,2006,5:11.
7.单春红.基于东部产业集群条件下的产业梯度转移研究——兼论西部开发中产业集群战略的运用.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3).
8.董玉华,宋元梁.东南沿海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经济分析.科技咨询导报,2007,7.
9.窦晓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建议.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9.
10.傅京燕.环境成本转移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代财经,2006(6).
11.谷新辉.泛珠三角合作中广西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通道探析.特区经济,2006(1).
12.《广西2007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本思路》(2007.6.9)
13.《广西年鉴2006》
14.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所课题组.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管理世界,2001,2.
15.黄秀香.东西部产业合作模式探讨.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16.李昌和.关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理论导刊,1996,6.
17.刘恒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评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1:60 64.
18.刘勇,姚兴.“3R”原则指导下的农工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对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建设的分析.生态经济,2005(10):56 60.
19.吕政.论中国工业的比较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3,4.
20.马子红.基于成本视角的区际产业转移动因分析.财贸经济,2006,8.
21.马子量,韩建民.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梯度转移效应的差别分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1):135 141.
22.潘伟志.产业转移内涵、机制探析.生产力研究,2004(10).
23.彭连清.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趋向与对策.商业经济评论,2007(4):67 69.
24.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中西部环境优化及政策安排.改革,2006(7):5 13.
25.任太增.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当代经济研究,2001,11.
26.盛世豪.从产业群视野透视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
27.谈文琦,岳文泽.1978年以来全国产业的梯度转移研究.中国东西部合作研究,2004(1):30 37.
28.汪斌,赵张耀.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浙江社会科学,2003(6):45 49.
29.王傲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理论.宏观经济研究,2003(3):29 31.
30.王立军.东部企业西进的十大模式.理论学刊,2001,9.
31.王龙国,高觉民.产业转移与当地产业的契合度分析.第六届经济学年会,2006.
32.王燕玲,林峰.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经济问题探索,2005(2).
33.韦苇.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西部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4.谢丽霜.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5.谢鹏飞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36.姚林如,李莉.劳动力转移、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财经研究,2006,8.
37.《玉林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2006.2.22)
38.《玉林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情况汇报》(2007.4.16)
39.《玉林市工业化“十一五”规划》
40.《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1.《玉林市农村经济管理站2005年度工作总结与2006年工作思路方案》
42.《玉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调研报告》(2004.11.29)
43.《玉林市统计年鉴2006》
44.《玉林市招商引资情况及主要做法》(2007.5.15)
45.张建军.产业转移、比较优势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唐都学刊,2007(3):61 65.
46.张文倩,张卓.东部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影响.特区经济,2005(1).
47.张孝锋.区际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差距和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消费导刊,2006,12.
48.郑燕伟.产业转移理论初探.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3):19 22.
49.中共中央编译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社和浙江大学联合课题组.构建西部开发中的东西部经济互动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1.
5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http://www.xinnongcun.gov.cn/counter.asp?id=9734﹠IClass=0101
51.严陆光,陈俊武主编.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注释】
[1]本课题是2007年清华大学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与广西玉林市发改委规划科共同完成。
[2]郑燕伟.产业转移理论初探.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3):19 22.
[3]王傲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理论.宏观经济研究,2003(3):29 31.
[4]刘恒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评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1:60 64.
[5]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
[6]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
[7]陈国铃.产业转移趋势与对策.产业观察,2006(11)。
[8]整理自中国玉林政府站,http://www.yulin.gov.cn/website/listpage/ListIndex.jsp?code=001007﹠name=招商引资
[9]四个城市分别是梧州、北海、玉林、贵港。
[10]分别是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玉林、崇左。
[11]谢丽霜.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
[12]如:统计数字表明,2004年上海会展业的直接收入约18亿元,交易额达到550亿元,观众总数超过480万人次,其中国外观众逾40万人。据上海税务部门预测,2002年上海和会展经济相关的各服务行业中,仅场地出租、货运、广告等几个行业的收入就达1.5亿元,产生的税收收入将在800万元左右。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京2005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展览会60次、会议90次,展览会观众150万人次,参会人员23万人,总收入达到了22亿元,会展经济初见效益。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2-11/29/content_639891.htm.
[13]如:统计数字表明,2004年上海会展业的直接收入约18亿元,交易额达到550亿元,观众总数超过480万人次,其中国外观众逾40万人。据上海税务部门预测,2002年上海和会展经济相关的各服务行业中,仅场地出租、货运、广告等几个行业的收入就达1.5亿元,产生的税收收入将在800万元左右。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京2005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展览会60次、会议90次,展览会观众150万人次,参会人员23万人,总收入达到了22亿元,会展经济初见效益。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2-11/29/content_639891.htm.
[14]谢丽霜.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
[15]如:克拉玛依市规定,根据《克拉玛依市就业前培训办法》,按照就业前培训补贴按照技能培训A类1000元、B类800元、C类600元、D类4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上岗前培训补贴按照每人200元的标准补贴。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补贴按每人50元标准补贴。
[16]如:克拉玛依市规定,每提供1个岗位,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并签订1年劳动合同的,奖励100元;签订2年劳动合同的,奖励300元;签订3年以上(含3年)劳动合同的,奖励500元;提供的岗位在时效期内未实现就业的,每个岗位奖励50元(以职业介绍机构审核、公布确认的岗位为准)。岗位时效期限至少12个月,每半年可兑现提供就业岗位奖一次。所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女性和少数民族失业人员就业的,在原奖励基础上增加50%的奖励额度。奖励程序按照《克拉玛依市促进就业再就业和职业培训奖励试行办法》(新克就培字〔2006〕4号)执行。
[17]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06》
[18]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06》
[19]程序.发展木薯酒精生产必须重视废液治理问题.中国热带农业,2006(5):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