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好大姐——记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礼县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淑芳
《甘肃国税》杂志社记者 王国良
“一个女性要在社会上有一点作为和成就,不是向社会、向男人伸手要来的,而是要从精神上站起来,靠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与男性达到一种在能力上、思想上、人格上、人生价值上的真正平等。”
——摘自王淑芳的工作笔记·代题记
虽是一位中年女性,但王淑芳却是一个将自己的朴实和豪放在言行中表露无遗的人。在礼县国税局,王淑芳的年龄不算最大,但局里的老同志一谈起她,都说她有大姐风范;年轻的同志说到她,都说她像自己的亲大姐。在全省国税系统来看,女性担当县局“一把手”的为数不多;在地方行政部门来看,“女当家”更是凤毛麟角。2001年,王淑芳在礼县党代会选举省第十届党代会女代表的4名侯选人中以近乎全票的高票率当选,成为本届省党代会唯一从地方选举出来的基层国税干部代表,而且是女性。她的当选随之引起了当地地、县领导部门和全省国税系统对礼县国税局的关注。
大姐“能”——带出国税一枝秀
礼县,古称“西垂”,是《史记》记载中秦始皇的先祖发迹的地方,最近该县平泉乡大堡子山先秦墓葬得到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定,证实了这一重大史实。尽管人尽皆知《三国演义》中诸葛高“六出祁山”,姜维、邓艾演武斗智于铁笼山的故事,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祁山、铁笼山就在该县境内。在这里,落后的经济、贫困的面貌掩盖了它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恢宏的古战场遗存。
礼县是陇南地区9县中的7个国扶贫困县之一,全县人口50.13万,其中非农人口2.46万,县域面积43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7人。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礼县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自然环境南北差异很大,200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864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小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国税局自分设以来收入任务年年吃紧,征管基础薄弱,干部队伍平均学历层次低,办公经费紧张。在山高路远、面大点散、人少税稀、交通不便的环境下,要开创以信息化建设为标志的国税工作新局面,面临着太多的困难。
随着2000年王淑芳主持工作并后来担任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在迄今近三年的时间里,礼县国税局的工作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大转变。首先是税收收入从1999年的330万元增长至今年的567万元,保持着每年以100万元的速度递增的良好势头;二是征管质量大幅度提高,从1999年全区考核垫底跃居2001年全区考核第2名,征管改革进展顺利;三是2001年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成绩全区第一;四是金税工程“三率”自始至今保持100%,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大面积推广,全局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征管电子化,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格外引人注目;五是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喜人,县局机关被陇南地委、行署命名为“文明单位”,全县国税系统连续三年在全县民主评议行风中名列榜首,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行业”,并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受到通报表扬。
在不到三年时间能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什么?礼县国税局干部的看法是一致的:靠的是发扬陇南国税“苦学、苦抓、苦干”的“三苦”精神,有一个团结苦干的领导班子、一套严而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支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但关键是有王淑芳这样一位“好班长”、“好大姐”,是她靠公正、廉洁、勤奋、节约、亲情建设了一个好班子,建起了一套好制度,最终带好了这支国税干部队伍。
大姐“公”——机构改革荡春风
在行政机关,人事机构改革是牵涉个人利益面最广、矛盾最集中的一件大难事。王淑芳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人事机构改革。她深知在科技兴税的大形势下,人是决定国税事业兴盛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在人事机构改革中体现能者上,庸者下,精简机构,人尽其才的目的,必须建立一套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由于礼县偏远封闭,行政机关的用人机制长期僵化不活,多年来几次竞争上岗的操作都不太规范,机构改革不够彻底,加上新领导班子“一把手”是女性,不少有志有才之士都对这一轮机构改革抱着观望和将信将疑的态度。
为了打消广大干部的疑虑,王淑芳和党组一班人经过精心研究,全面贯彻机构改革方案,将公开招考、民主测评、演讲答辩、投票选举、现场唱票计票、党组讨论、任职公示、正式任命的全套程序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提前一周多时间公布于机关和各分局税所,针对一些能力出众但反应不积极的干部,党组安排班子成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谈话,作思想工作。现任城区管理分局局长的赵勇强由于有以前竞职失败的经历,当时对新班子的这一套很不感冒,王淑芳亲自找他谈话,甚至措辞严厉地进行批评,最后又热情鼓励他支持新班子的工作。王局长的真诚和正直感动了他这个“犟牛”,他在竞争上岗中一路奋勇拼搏、过关斩将,目标直奔城区管理分局局长和办公室主任这两个全局的重量级岗位,最终实现了第一志愿,经公示后被正式任命为城区管理分局局长。
赵勇强态度的转变也带动了其他抱观望态度的年轻干将的态度转变,大家纷纷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各显其能上了竞职演讲台。“自命不凡”又平时吊儿郎当的壮汉杜宏一改旧习,直接竞争条件最苦最偏远的中坝税务所所长职务,结果如愿以偿。
经过这一番“三公”原则下的人事机构改革,全局全员考试末位淘汰1人,县局机关从原有7个部门精简到4个行政股室和1个事业单位,人员由21人减少到14人,7名股长交流转任3人,分局长、所长(包括副职)交流6人,解聘7人,交流面达到37.5%,解聘面达到50%。
这次机构改革在礼县当地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国税干部个人感受到了“三公”原则下新班子动真碰硬,不徇私、不唯亲、不讲“礼”的作风,广大纳税人也从此感到国税部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由于对基层分局税所和机关股室的普通公务员采取的是全面双向选择的办法,为兑现自己在竞职演讲中的庄严承诺,各股室、分局、税所自到任后就纷纷拿出各自的“绝活”互相拉开了比、学、赶、帮、超的架式,全局工作如一湖春水荡然开来,国税干部个个如沐春风、意气风发,队伍面貌为之一振。
大姐“廉”——“廉”字护身生威严
“公生明,廉生威。”王淑芳深知贯彻“公正、公开、公平”原则是建设一支充满生机的干部队伍的前提,而廉洁则是树立自身及整个领导班子威信的关键,也是能否带出一支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的关键。
廉洁不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关键要看实际行动。为此,局机关专门制订了财务管理、来客接待、车辆管理、财产管理等11项制度,自上而下一体遵行,并自觉实行政务公开,将大家关注的汽车用油、电话费、接待费等内容在局机关宣传栏内每月定期公开,接受大家的监督。如在车辆管理上,实行派车单位和油票管理办法,公事派车,单位按里程凭油票加油;无论是普通职工还是局领导,非公务用车申请经批准后一律由用车人自己加油。在电话费管理上,局机关每月将各领导和各办公室的费用向全体职工公开通报评比。
王淑芳对自身要求很严格,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用公车。她不习惯常坐在办公室里,经常去所里去企业。如果路近,她就走着去;有便车,她就搭乘,坐手扶拖拉机、自行车是经常的事。局里经费困难,推进信息化建设要花很多钱,作为“当家人”她心里最清楚。
有一次,王淑芳因私事紧迫急需用车,就去办理用车手续,办公室的同志不好意思收她的钱,王淑芳生气了:“制度是给大家定的,任何人都得按制度行事,我更应该做表率。你不收钱,我出去租车去。”办事员被说红了脸。
王淑芳是学财会专业的,她稔熟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已取得会计师资格。她总以为自己是女性,自己不抽烟,在日常工作接待来客向单位申请接待用的香烟不太合适,就经常拿家里丈夫的“存货”。王淑芳的丈夫是礼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有名的心血管病专家,2000年被评为甘肃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他爱好多,兴趣广,为人豁达豪爽。他们夫妻俩感情深笃,事业上互相支持,两个儿子都已参加工作自立。当他发现妻子将自己存的香烟不时往出拿时,问她给谁送,当得知是拿到单位去招待人,他又气又好笑地说:“别人都是从外往家里拿,你却把家里的拿出去,看来我得把柜子锁起来。”话是这样说了,但柜子却没有锁。王淑芳和年轻干部相处很好,从不摆架子,有一次开会时王淑芳带了一条陕西产的“好猫”香烟。被一伙局里的年轻人看见,在散会时从她包里抽出来一哄而光,王淑芳才无意说出是从家里拿来接待用的。
大姐“勤”——工作学习比韧劲
勤快与细致,最能反映王淑芳的女性个性。礼县的县城很小,加上局机关附近建设工程较多,近几年雨天是泥水,晴天是灰土,没有过干净的一天。但县国税局机关却整洁有序、窗明几净、鲜花常开、到处一尘不染。新班子从一组建工作就很繁重,大家都忙忙碌碌,没有多少人注意过环境卫生,但王淑芳是每天上班最早的一个,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提着簸箕、扫帚把机关楼道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厕所也不放过。有的男同志打扫办公室卫生不积极、很粗心,王淑芳从不批评,而是主动上门去帮忙整理办公桌,扫洒办公室,她的这一举动,“逼”得这些同志一个个自觉早起上班搞卫生,生怕她来帮忙。有的男同志经常随地扔烟头,她也不指责,谁前面走着扔下,她后面就捡起来,甚至走到哪个办公室发现地上有烟头也照捡不误。在她的带动下,局机关的同志都养成了早上班的习惯,搞卫生从不需要安排,男同志也再不乱扔烟头,厕所时时保持清洁。王淑芳谈起这一变化时说:“机关的卫生环境不是件小事,就像一个人的脸。一个人的脸时时脏兮兮的,纳税人、广大群众对这个机关形象会是啥感觉?”
机关的作法也带动了设在外的分局、税所的环境卫生的巨变。如今走进礼县任何一个国税分局、所,干净整洁都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王淑芳的勤快当然不仅表现在这些表面工作上,她在工作中的吃苦和细致耐心令局里的每一个人佩服。在机构改革完成后狠抓征管基础资料规范的过程中,她曾经和党组一班人一起与城区管理分局的小伙子们奋战过三天三夜,会计出身的她亲自动手装订各种表册账簿,并示范给小伙子们看,要求资料的齐全、有序、整洁、摆放都要按标准做。有几个所的资料各项要求都达标,就是有些外观装订不整齐,王淑芳在一一检查过程中只要发现,就亲手拆开重新装订,非要做到全部资料都整齐划一,装订不好她不离开。王淑芳说,税收工作是一种重要经济工作,全凭表册账簿说话,靠的就是耐心细致,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习惯。
金税工程建设是2000年以来国税工作的重头戏,在工程建设的攻坚阶段(2001年5、6月份),她吃住在单位,吃的是方便面,睡的是办公室的沙发。在她身体力行的带动下,机关全体同志都无怨无悔地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2001年6月30日夜,金税工程正式运行的前夜,机关绝大多数同志和王淑芳一起坚守在机关岗位上,机关里沙发很少,困了的同志大多趴在办公桌上睡觉,最终大家一起迎来了成功的喜讯。
随之迎来的信息化建设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很多年过四十的同志一听要从头学起都感到压力重重。46岁的王淑芳第一个带头学,不耻下问。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局共举办了9期培训班,只要在机关,王淑芳从不放弃一堂课,还千方百计把漏掉的课借同志们的笔记补上,遇不上懂的问题,就找老师、找学得好的同志请教,见缝插针地挤时间学习。王淑芳说,“一把手”领导不可能事事精通,但至少不能太外行,不然就没办法领导全局的工作。
局长的精神带动了全局,业务股53岁的潘兰香在没学过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学会了五笔、全拼两种输入法,能熟练在局域网上收发文件;同样没学过汉语拼音的征收分局的48岁的马玉儿掌握了征管电子化的所有业务,综合业务股46岁的张天录把发票管理业务全部纳入了微机管理……苦学的风气给全局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姐“俭”——建设国税“小花园”
在国扶贫困县簿弱的基础上要创建一个面貌一新、高信息化程度的国税工作局面,仅靠人的主观精神积极是不现实的,还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资金的投入。虽说在金税工程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上级统一配备了不少硬件,但那些都是必须的,作为贫困小县的国税机关连办公桌椅都很紧张。很多边远税务所的办公场所相当简陋,一些贵重设备的安全都无法保证,也不能使干部们安心在税所居住工作,这成为王淑芳一块心病。
为了筹集资金、节约资金向基层偏远税所投放,保障基层的生活工作必需,王淑芳和党组一班人绞尽了脑汁。除了在制度上实行政务公开,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汽车用油、电话费支出、接待支出外,还在节约办公经费上想了不少办法,严格办公用品管理。如在节约办公用纸方面,除正式文件外,机关内日常用纸都是品质很低的纸,包括打印《礼县国税简讯》的用纸。
两年前,省局机关服务中心集中清理一批省局机关迁进华瑞大厦后长期闲置的笨旧办公桌椅和废旧资料、废纸,正在省局参加会议的王淑芳听到消息后,找机会去库房一看,眼前一亮:“这些东西我们的机关、税所都能用,正是我们需要的啊!”她转身上楼就往省局主管领导办公室里跑,请求将这批废旧批准给礼县国税局用,省局领导一听情况,当即拍板。开完会,王淑芳雇来的卡车把这批货物运送回礼县,包括几大撂印着“甘肃省税务局”字样已作废的文头纸。
回到礼县,王淑芳让办公室将这批货物造了册,根据各部门申请所需一一发放下去,基本满足了基层的必须。现在,礼县局机关各部门、分局、税所都能看到印有“省财税”、“省税务”字样的笨旧文件柜、办公桌椅,王淑芳自己办公室里摆的3人座沙发也是。而那几撂文头纸也派上了大用场,在举办办公自动化及信息化建设培训班时全部用来给全局干部打印学习资料,王淑芳的案头就有打印好学习过的几沓。
在保证了金税工程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后,王淑芳和党组一班人多次到基层税所调查基层的办公环境状况,集中购买修缮、粉刷材料,动员基层税务干部自己动手修葺、改造办公环境,并建起小食堂、小菜园和活动室,院子里养起了花,各税所面貌焕然一新。环境的改善彻底改变了“往基层派人难、基层留人更难”的工作被动局面,各部门的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涉税服务赢得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好评。
大姐“亲”——一片真情暖人心
管辖礼县下四区(即该县最落的方地)16个乡的中坝税务所自机构改革以来工作相当有起色,所长杜宏谈起他感受最深的事情时说:“工作环境艰苦,工作难度大,这算不了什么,别人一样在这儿干过。我感受最深的首先是王局长的魄力,如果没有她主持下的机构改革,许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不会这么快就会有自己的一块舞台。礼县是个偏僻的小地方,这种力度的人事机构改革的影响在我们当地不亚于一场地震,他和局党组班子当时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其次是王局长对我们基层干部的理解、尊重和体贴。正常情况下,我们最多每星期只有一次机会去县局,或开会,或专门去汇报工作。王局长见面的第一句话总是:‘你们辛苦了!’然后让座倒水。接着就问大家生活、工作上有没有困难需解决,家里有没有事。谁家里有困难,她都惦记着想办法帮忙。很少见面就直接询问收入进度。每次到所里来她都是看望我们,进门先看菜园子,看厨房,然后看看每个同志的住处,提醒大家换簿盖厚,翻晒被褥,和大伙儿聊家常。如果时间宽裕,还亲自下食堂和大家一起做顿饭吃。修整房子、硬化院落、打水井都是她上任后解决的。王局长就像我们大伙儿的大姐。有这样的领导,工作上自己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从不提到她面前。”
28岁的信息中心主任李强银毕业于西北师大,老家在庄浪,是全地区系国税系统屈指可数的几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之一,也是礼县国税局金税工程和信息化建设的顶梁柱。他目前还是单身,吃住办公都在局机关。单身小伙一般不爱做饭,喜欢凑合,王淑芳怕这样下去影响他的身体,为了鼓励李强银自己动手做饭吃得好一点,她经常顺路买些菜、带些油米给李强银,每逢节庆总是把李强银叫到自己家里去吃饭。
2001年秋末,还不到供暖时间,一场寒流使天气骤然变冷,已是晚上十一点多,王淑芳派自己的儿子顶着冷风给李强银送去了自己家里的电暖气。冬天,李强银的母亲因病住进兰州某医院需动手术,李强银为了搞金税工程机房建设而去决定不去看望,王淑芳得知情况后,带上党组几位同志连夜赶到兰州,守候在李银强母亲的身边,跑前跑后帮忙办理各种手续,精心安排术后护理,直到第三天李母度过术后危险期才离开,同病房的其他病人家属还以为王淑芳是李母的亲妹妹。
李强银不善言辞,他以自己的行动回报着局领导对他的关怀。他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工作,保证了金税工程的建设达标并投入顺利运行,其后又在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中成为中流砥柱。他为礼县国税局网站设计的主面界面友好,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在陇南国税首屈一指。
王淑芳和职工间的这种深厚情感不是短期之内就建立起来的。王淑芳因为自己的丈夫是医生,哪位同志或其家人如果突发急重病,不管是黑夜几点,她都叫醒丈夫和一起去探望、送药、治理。她的丈夫都成了国税局的“编外医务员”了。
其实王淑芳从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是她当了局长后依然如故,甚至倍加关心人,所以更令人感动。
多年来,几乎在世的全部国税局离退休干部在重大节日或困难时都接受到过王淑芳的亲自慰问或帮助,在职的困难职工对王淑芳个人的尽力帮扶更是难以忘怀。
当记者问起王淑芳:“同志们把你像好大姐一样亲近拥戴,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一向坦率的王淑芳停顿好了一会儿说:“在工作中,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一点你从我们普通干部身上就能看出来,我们的工作成绩的确来之不易,成绩是大家的汗水浇铸成的。但我总认为,人与人交往还需要真诚的感情,我这个人干不来虚假的活,也见不得别人困苦难过。我家里现在没有什么负担,日子不难过,帮了困难人,我心里就踏实了。同志们在心里不把我当领导而当好大姐,这是最令我满足和高兴的事。因为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当官的料,幸亏这个官不太大,尽了力还能应付,就这样,我还是依仗着我们党组班子所有成员对我的信任、支持、配合和爱护,全局工作才有了进展。这样说你别见笑……”说到这里,王淑芳习惯性地掩口仰头大笑,窗口的亮光在她的眼镜上一闪而过,那神态就像和同志们说笑时一样,那么朴实,那么爽朗。
后记
国扶贫困县的国税也能做好“三篇文章”
一位国扶贫困县的优秀女国税干部当选省党代会代表,本身就是一条极有价值的新闻,具有高度职业敏感性的记者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值得挖掘的题材。几家省级大报记者都曾想采访王淑芳,都被她以工作刚起步、不值得宣传为由婉言谢绝了。本刊记者的这次采访,还是在陇南地区国税局领导给她做了工作,征得她的同意后才展开的的。而对她的正面采访也只有40分钟,谈的还多是工作,绝大多数关于她个人事迹的素材来自征管一线国税干部的讲述。
在记者采访之前,西和、两当、宕昌、康县等县国税局都已派员赴礼县学习参观过,礼县国税的建设已成为继徽县国税之后陇南国税的又一亮点。陇南地区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史跃仓在接受采访时说,礼县国税各项建设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说明在国扶贫困县只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选好“班长”、带好队伍,发扬“苦学、苦抓、苦干”的“三苦”精神,国扶贫困县也能做好“三篇文章”,顺利搭上新世纪科技兴税的快车。
(原载于《甘肃国税》2005年第三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