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模式面临的挑战

浙江模式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3-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浙江模式面临的挑战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浙江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参照这一标准,浙江已处于中上等收入的中等水平。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浙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发展方式转型的具体表现,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战略。

(三)浙江模式面临的挑战

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浙江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2008年,浙江居民人均GDP达到6078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2007年高收入经济体人均GDP在11456美元以上,中上等收入经济体的国民收入在3706至11455美元之间,中下等经济体人均在936至3705美元之间,低收入经济体人均低于935美元。参照这一标准,浙江已处于中上等收入的中等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经济体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经济发展会进入一个结构调整时期,发展模式将从主要依赖要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知识转变,经济增长从投资、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亚洲许多国家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也经历了类似的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就此而言,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乃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

令人关注的是,近些年来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已呈现出明显的疲惫之势。2001至2008年浙江经济增长速度均居全国第5位以下,2005至2007年落到全国第9位以下。2008年浙江主要经济指标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列全国第24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居全国倒数第3位。[48]增长势头的下滑虽然有全国性的共同背景,如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经济增长短周期拐点等,但也充分暴露出了浙江模式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

从总体上讲,浙江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也亟待提升。2009年初,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动力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的战略要求。2008年9月,浙江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提出要按照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要求,着力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浙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发展方式转型的具体表现,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战略。概括地讲,浙江经济的的转型升级面临着如下的严峻挑战:

1.经济发展正面临跨越重要的阶段性之坎的挑战。借鉴美国经济历史学家罗斯托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济发展六阶段理论,浙江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已开始进入“大众高消费时代”。从消费水平来看,这是从生活必需品(以吃穿用为代表)时代向耐用消费品(以汽车、住房为代表)迈进的时代,大体上与美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的情形相仿。浙江以往的以轻加工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较好地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老百姓改善吃穿用的消费需求,生产的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但目前整个国内市场的消费结构已经呈现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过渡的趋势,居民对住房、汽车和电子通讯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而传统的生活必须品消费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在这样一种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背景下,浙江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总体上并未能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来应对国内消费结构的变化,而是抓住中国入世及政府鼓励企业出口贸易的有利时机,采取了以市场调整为主的策略,用大量的出口来扩大企业经营,用扩大外需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许多企业为增强出口竞争能力,以产业向中西部生产要素洼地转移的方式来维持低成本,从而实施用国际市场需求替代国内市场需求的发展策略。尽管这使浙江经济继续保持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但也延缓了浙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压力,导致浙江经济在近十年中出现了“总量人均水平领先,结构调整升级滞后”的格局。[49]浙江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首先就必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来跨越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之坎。

2.在发展动力上,浙江尚未形成合理的支持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结构。国际竞争力战略权威波特教授把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生产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同全国各地一样,过去30年浙江的高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质优价廉的劳动力,是土地等要素资源的消耗。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一方面,是投资效益持续走低,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代价越来越大。2001-2007年,浙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份额平均达到了47.8%,每增长1亿元GDP所需的投资为3.6亿元。2000年至2007年,浙江GDP增长了2.1倍,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却增加了2.6倍。[50]另一方面,是浙江作为资源小省所面临的土地、淡水、能源、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越来越突出,已经面临难以为继的压力。据国土资源部资料,2007年末浙江省耕地面积(总资源)为1917.5千公顷,占全国的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约为0.038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0.092公顷)的41.3%。人均土地0.002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0.007平方公里)的28.6%。从水资源来看,2007年末浙江水资源总量892.1立方米,人均仅为1763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1911立方米),而且区域性、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不同程度存在。从能源情况看,2008年浙江一次能源自产率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3%(当量值)。

与此同时,新的发展方式所依赖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却很不令人乐观。从世界经验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自主创新能力对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都会日益明显地凸现出来,这些国家R&D支出占GDP的比重通常都超过2%,而2007年浙江R&D占GDP比重仅为1.5%,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9%)。2007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企业仅1.07万家,所占比重为20.7%,研发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6%,而国际上一般在4%~5%之间,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浙江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总量和结构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7年,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仅有68.88万人,占全国的3.1%,远低于GDP占全国的比重(7.5%),工程技术、科研人员比重更低,仅分别占全国的1.9%和1.8%。目前,浙江全省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只有14.9%,初中及以下却有58.1%(列全国倒数第一)[51],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由劳动、资本密集向技术密集大规模转型的需求。

出口是近年来拉动浙江经济快速增长的另一驾马车,2001-2007年,浙江出口总额与GDP之比由27.6%上升至50.3%。[52]过大的出口依存度使浙江经济越来越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近三年浙江出口和GDP的关系看,如果出口下降1个百分点,则将导致全省GDP下降0.3-0.4个百分点。[53]

内需不振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突出问题。根据世行的世界发展报告,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4%,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60%。中低收入国家,中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为41%。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直接制约了国内市场规模,影响了内部需求。同全国情况相类似,浙江也没有能够培育起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有驱动经济发展的消费水平。2000年至2007年,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大致为35%,[54]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破解的难题。

3.在产业结构上,浙江存在着产业素质、产业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浙江工业结构比重高,但高附加值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却明显偏低。2007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7%,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上海、江苏、广东等省份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对工业增加值贡献最大的仍然是纺织、服装、机械、化工、塑料等传统产业。由于工业结构层次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浙江工业增加值率明显偏低。2007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为2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7.9个百分点,不到全国的3/4(72.7%),比上海、江苏、广东、山东分别低3.7、3.2、4.5和8.6个百分点,而且差距还在拉大。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浙江产业结构的又一突出问题。借鉴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是经济发展从工业化阶段向发达经济阶段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经济体的投资率开始显著下降,代之而起的是居民消费需求快速扩张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服务业也随之得到迅速崛起。经济学家克拉克(C.G.C1ark)曾根据威廉•配弟(Wi11iam Petty)的有关研究,提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力的转移将呈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性特征。[55]赛尔奎因和钱纳里也曾就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人均收入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56]

表1.1 克拉克劳动力产业分布经验数据(%)

img1

表1.2 赛尔奎因-钱纳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模式

据世界银行的产业结构数据,低收入国家服务业的世界平均水平为42%、中低收入国家为52%和中高收入国家为57%。2007年浙江服务业比重为40.4%,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仅为49.7%,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70%的水平[57],第二产业比重则高于中等收入国家20多个百分点。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发展短暂遇阻之后,浙江迫切需要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综上所述,无论从浙江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挑战、困难,还是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而言,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课题。能否顺利推进经济结构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从传统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直接关系到浙江经济发展能否继续走在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