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信息的本质
信息是现代社会中使用最多、最广、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不仅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在研究自然界的生命和非生命现象时也广泛采用。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在我国,“信息”一词的出现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新《辞源》考证,“信息”最早出现在南唐诗人李中的《暮春怀故人》诗中:“梦断美人沉消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其中“信息”指音信、消息的意思。英文中的“信息”(information)源于拉丁文“Information”,是指一种陈述或一种解释、理解等。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意义的信息概念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现的,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出现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对信息进行研究,致使信息的概念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科学不断取得重大成果,信息的科学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1999)认为,有关信息的定义至少有170多种。尽管如此,在信息科学领域,以下学者的观点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1.申农
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数学家申农(Shannon,1948)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在进行信息的定量计算时把信息量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程度的减少。这就表明了申农对信息的理解: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获得了信息就能够消除不确定性,提高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2.维纳
控制论的奠基人、美国经济学家维纳(Wiener)把信息看做是人与环境相互斗争、相互适应的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过程。他在1950年出版的《控制论与社会》一书中写道,“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和名称”。由此,此定义说明信息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实施控制的基础。
3.哈特莱
1928年,哈特莱(Hartiey)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他在文中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讯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算这种信息量的大小。
4.钟义信
我国著名信息学家钟义信对于信息的理解更为复杂,即所谓的全信息(钟义信,2002)。全信息理论认为,信息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需要划分层次来研究,其中最基本的层次就是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本体论层次是纯客观的层次,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显示)。只要事物运动了,那么事物就向外界自我表示(显示)了信息。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运动,都有特定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变化方式,它们都在产生本体论层次信息。也就是说,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以认识主体的存在与否为转移,无论有没有认识主体,或者无论是否被认识主体所感知,都丝毫不影响它的存在。
本体论层次信息虽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认识主体的存在,这些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无法为人类所利用,也就不能发挥本体论层次信息的价值。所以,在理解信息的含义时应当引入认识主体这个条件,即产生了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认识主体所感知(表述)的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正是由于引入了“认识主体”这一条件,认识论层次信息就具有比本体论层次信息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认识主体具有感觉能力,能够感觉到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也就是所谓的语法信息;其次,认识主体也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也就是语义信息;最后,认识主体还具有目的性,还能够判断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对其目的而言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语用信息(钟义信,2002)。由此,同时考虑到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信息就被称为全信息,即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综合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