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里钢城——攀枝花的发展
曾几何时,攀枝花也是在资源、环境生态与城市发展的夹逼中奋力突围的一员,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层次使攀枝花成功走上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道路,并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生态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之路。
但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初期,攀枝花也是一座百万大军进驻的移民城市,当时计划经济下攀枝花是按照工矿城市的布局来发展城市,经济增长点重在开发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原材料,因此,大量的资源被破坏、被浪费,山体生态破坏严重,国有资产和政府“收益”白白流失。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攀枝花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开始暴露出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布局不合理、生态植被破坏严重等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但两江水赋予了攀枝花人聪慧和睿智,攀枝花领导决策层,迅速调整发展思路,认为确定攀枝花的发展思路是关系到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攀枝花是一座特殊的城市,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自然聚居形成的城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定位攀枝花城市的发展思路,那就是要建立一座现代化的资源型大城市。
其宗旨是: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着力抓好发展环境布局、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布局和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千方百计促进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相协调,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统筹,支柱产业多元化与主导产业集群化相同步,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结合,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和谐攀枝花。
其具体措施有:
第一,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资源是攀枝花的立市之本,工业是攀枝花的强市之基,攀枝花的经济腾飞无不凸显工业经济的强大支撑和推动作用。攀枝花利用资源优势,明确提出打造优质钢铁、能源、钒钛新材料、电冶化工四大基地,争当全省乃至全国的新型工业排头兵。攀枝花人在推进工业强市的进程中,首先重视促进支柱产业多元化和集群化,通过发挥资源、产业和市场需求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主导产业多元化,促进产业的升级的转型;其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降低发展成本,同时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和项目孵化方面的体制和机制优势,积极引进一批新的工业项目,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第二,重视资源保护和节约,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工业和城市协调发展。攀枝花资源丰富,但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最大限度地节约、保护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资源的价值和效益,是攀枝花在探索资源开发中的一以贯之的思想。攀枝花提出,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高度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详细的产业导向政策,制定并严格实施能耗、物耗、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来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高度重视生产力空间布局问题,在市区和视野区范围内不能再布局重化工业,对已经形成的工业布点,要逐步整合规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使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环保要求有序发展。
观念在探索中转变,共识在碰撞中达成,攀枝花人理智而创造性提出:抓旅游就是抓城建、就是抓产业、就是抓开放、就是抓发展。旅游,承载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业经济起飞搭建更坚实的平台。攀枝花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催生了攀枝花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巨变,奇迹在突破常规的实干与苦干中诞生了。至2005年的攀枝花,81个旅游产业相关项目先后实施,两座雄伟的雅江大桥跨江而架,350公里新建和改造的旅游干线、16公里改造的城市道路精彩亮相,城市空气优良率达到50%以上。
到2005年底,攀枝花GDP达到240亿元,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招商引资资金实际到位52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5亿元。攀枝花人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步伐,成功走上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发展道路,并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生态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路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